在搜索到的判例中,五年来的判决数量呈上升趋势,网络平台虚假信息问题愈发严峻,一些信息发布者在互联网内容安全的边界游走。
近日,澎湃新闻连发多文,报道了大量诈骗分子曾通过在58同城、赶集网等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二手车信息、招聘信息,以骗取受害人钱财的情况。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近年60起通过58同城、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中,248名被告人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诈骗,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近亿元。在搜索到的判例中,五年来的判决数量呈上升趋势,网络平台虚假信息问题愈发严峻,一些信息发布者在互联网内容安全的边界游走。
在澎湃新闻的调查中,总结了一些骗局的常用手段,如交体检费等各种名目费用、招聘兼职网站刷单、代办出国务工、招聘女公关等,而发布的房源、二手车信息中也包含众多虚假信息。此类虚假信息引发的诈骗案并非孤例,在此之前,也有媒体曝光过网民通过网络平台租房结果被骗的情况,当事网络平台方也回应犯罪分子确实利用平台实施诈骗。在58同城发布2017年暑期生活安全报告中,暑假成为兼职刷单类欺诈与租房欺诈的高发时段。面对即将来临的暑假,监管平台与求职者需提高监管与防范意识。
面对屡发的网络平台虚假信息诈骗问题,作为平台运营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平台责任监管不容忽视。网络平台需对运营的网站和提供的网络产品服务承担安全保障的义务。《网络安全法》已在法律层面将网络运营者的网络信息安全义务和责任法定化,要求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诈骗”,明确网络运营者对此有“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防止信息扩散”“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的法律义务。《侵权责任法》中,“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舆论普遍认为,平台不只是提供商家、公司和用户联系的渠道,平台责任的很大一部分在于审核,以及基于审核可能出现疏漏而设置的维权机制。新京报对此评论称,本是解决社会问题,为用户提供便利服务的网络平台,却变成了不法分子实施网络招聘诈骗等不法活动的工具甚至是帮凶。诈骗分子如此“鸠占鹊巢”引发网民愤怒。
尽管58同城6月24日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保障信息质量等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举措,并称在这两个网站上发布信息都需要通过营业执照、组织代码、人脸识别、芝麻信用分等等进行综合资质审核,还有求职者保障计划等等相应的服务措施。但随后就有网友质疑,为何这么多的监管措施,还是没能有效制止海量诈骗案的发生?平台虚假信息屡禁不止是否真的成为无法逾越的障碍?这对于平台管理者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对于解决网络平台虚假信息问题,需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网络招聘诈骗的打击力度,督促网络平台积极履职,当好把关人,网民个人也要提高防骗意识,一旦被骗,及时向平台和公安机关举报。但这些措施都仅是被动应对,更需主动出击,围剿“网络黑产”,防治结合,才有助于填平网络平台上的诈骗陷阱。
网络黑产即网络黑色产业链,网络虚假信息诈骗仅是产业链其中一环。黑产团伙窃取公民个人信息,从事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不法活动。虽然频发的网络黑产案件倒逼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技术部门加速升级,但也普通网民的生活带来严重损失。此次58同城在回应中称将联合警方严打“网络黑产”,是对“网络黑产”从“防”向“治”的转变。运用法律手段,抬高违法成本,让黑产团体从“不能做”到“不敢做”再到“不想做”,才能让网民能够真正放心的在平台上寻找信息,让平台真正成为便民的服务。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 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