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亲子综艺:以萌娃明星抓眼球,背后却是深深的中产焦虑

admin2025年05月09日 19:30:55
阅读:
标签: 中产 中国式 亲子
分享:

从“爸爸去哪儿”变成“偶像去哪儿”,从“妈妈是超人”变为“我们都一样”,明星效应和中国家庭的特殊化结构,使得明星亲子类节目成为娱乐中缓解焦虑的致幻剂。


 
  美国社会评论家保罗·福塞尔曾在《格调》中写道:生活在中层的人承认金钱与等级差别有关,但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和从事的工作类型同样重要。
 
  国内长盛不衰的亲子节目,似乎成为了新中产缓解育儿焦虑的一剂强心针。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带你来看亲子节目背后深藏的名与累。
 
  亲子节目循循善诱
 
  全国最早具有“亲子元素”的真人秀节目,可追溯到2003年开播的《饭没了秀》。主持人强子的鲜明风格、孩子们的“皮言皮语”以及每集设置的户外小任务,承包了主要的看点和笑点。之后如《饭没了秀》之“魔力宝宝找妈妈”、“宝贝赖上大明星”衍生IP的开发,虽然让节目保持了常青的神话,但2012年之后节目的形式基本固定下来,长尾效应逐渐减弱。
主持人强子和邀请的小嘉宾
 
  2013年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开播就频频攻占热榜话题。传统家庭“爸爸”形象的重塑、韩国原版成熟的节目制作以及明星效应,使节目以71城市组3.87%的收视率稳居同时段收视率所有央卫视频道排名首位,继而引爆了国内亲子类节目的电视市场。
 
  继《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爸爸很忙”系列之后,妈妈们也不甘示弱。以场景解决令广大辣妈头痛问题的《辣妈学院》、明星妈妈带萌娃的《妈妈是超人》也相继推出。
 
  “辣妈院长”李湘曾提到:“自从《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火爆之后,现在很多明星都开始晒自己的孩子。以前把宝贝藏起来,然后结婚的时候说自己没结婚,生孩子的时候说自己没生孩子……家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除了打造镜头前完美的形象之外,呈现明星婚后的家庭生活也成了综艺节目可挖掘的富矿。
 
  盛极而衰,亲子节目市场的火爆,因一纸“限童令”而一度陷入低迷状态。但“台综”转“网综”、“星素”结合等策略又让亲子节目开始“起死回生”。国内首档二胎题材的综艺节目《二胎时代》就是以“全面二孩政策”为出发点,以“星素”结合的方式成功上位。
 
  但过犹不及,《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中“爸爸”帅、“女儿”萌的“蕾力父女”被炒为CP后,也引来众网友强烈的不满和抵制。
 
  抽身《爸爸去哪儿》的谢涤葵在三年之后,再次带着《想想办法吧爸爸》复出。谢涤葵曾坦言,再做亲子节目其实是一次“命题作文”。市场和平台的需求使得从亲子节目制作“隐退”的他又开始重操旧业。
 
  如果萌娃不再能成为亲子节目的“王牌”,明星光环却依旧能发光发热。2016年播出的《旋风孝子》以及近期热播的《我家那小子》,通过呈现明星和父母朝夕相处中的情感纠葛、矛盾冲突,频频引发大家对中国式家庭以及中国式教育的慨叹与评判。
 
  教育焦虑的放大镜
 
  亲子真人秀节目为观众开启了全知的镜头,让大家得以用上帝视角,俯瞰明星的家庭生活,体察此间的喜怒哀乐。节目中亲子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最终的和解,成为了现实家庭中父母和子女问题纠葛的暂时性焦虑替代。
 
  爱的教育:萌娃连连看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传统,因现代女性有了更多的择业空间而逐渐发生改变。学者戴锦华曾在演讲中提及:类似《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看似是女儿对爸爸的依赖,但实则为父亲对女儿的呼唤。
 
  现代社会中父亲如果依旧想显示自身的“权威”地位,塑造一个成功的社会形象是远远不够的。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奶爸”不仅是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表现,也是打造全能人设、实力圈粉的不二法门。
 
  奶爸辣妈的亲子综艺,生动诠释了爱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从出生开始,其实就开始了与父母分别的倒计时。分离式的教育,多季《爸爸去哪儿》均有呈现,例如黄磊爱的鼓励、neinei让人泪奔的“因为爸爸告诉我要勇敢”,以及max从一刻不能离开吴尊到可以单独和其他小朋友去执行任务的成长蜕变。
 
  不同背景的奶爸以及性格迥异的孩子,总是会引发大家的围观讨论,比如第二季中对多多身上过度“人工雕琢”痕迹和贝儿“放养式性格”的褒贬、第三季中由夏克立父女和其他家庭对比引发的中西方教育差异探讨,等等。
密室中刘烨自娱自乐VS夏立克耐心的陪伴
 
  “在中国,男人把生活的焦虑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上,都是无法处理自己的状态。”这句话,曾经一度在坊间广为流传。而亲子节目中,很多爸爸亦把焦虑投射在了孩子的身上。
 
  大竣害怕下到泥塘里,林永健用激将法激儿子下水:“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下去,他们多勇敢!你怎么就不能?!”不奏效时,直接简单粗暴地抱起大竣往泥里放。
 
  在扒玉米比赛中,拳击奥运冠军邹市明输了,轩轩开始哭喊着“我要爸爸赢我要爸爸赢”。节目组让邹市明和农民以拳击比赛再战一场,宣布邹市明获胜,轩轩才破涕为笑。
 
  在《爸爸去哪儿》系列节目中,严格型教育、放养型教育、陪伴型教育因爸爸们的性格和教育观念的差异,都有了分明的呈现。在《超人妈妈》的三季中,妈妈们也都因带娃的差异被贴上了各式标签。
 
  自带喜感的“鲫鱼兄弟”让众网友对胡可妈妈羡慕不已:“上辈子一定拯救了全宇宙,才有这两个乖巧懂事的儿子。”而胡可为人母的智慧,也常常为人称道。
 
  已经是三个孩子妈妈的贾静雯曾透露,自己在产后其实经历了一段很艰难的时光:情绪低落,身体不适,记忆减退……但上过两次节目的贾静雯在镜头前已经十足的淡定,获得了“模范妈妈”的称号。
 
  第三季中嗯哼与妈妈霍思燕组成了“脑洞清奇母子档”,化身暖男的嗯哼,给妈妈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甜掉牙。而对于嗯哼“亦师亦友”的霍思燕,凭借张弛有度且鼓励式的教育理念,博得了众多路人粉的好感。
 
  而对孩子过分担心、过分保护的马雅舒以及对孩子缺少陪伴和理解的包文婧,则成了经常被诟病的“反面教材”。马雅舒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是“不可以”,怕孩子被磕到,索性撤走了客厅里的所有物品。此前做饭和哄宝贝睡觉技能为零的菜鸟妈妈包文婧,只能在节目设置的活动中一步步成长。
马雅舒和宝宝们
 
  一直走苦情路线的黄圣依,谨小慎微地试图消除与“徐水道明寺”安迪的生疏与隔膜,开始逐渐被孩子接纳。
 
  姥姥和奶奶参与日常的育儿,因着代际差异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有时也会让妈妈们顿感无力。溺爱固然可以增加孩子天然的亲近感,但一味的迁就与纵惯也可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埋下隐患。
 
  然而全家带娃只是综艺中的昙花一现,“丧偶式育儿”才是真实的生活。《爸爸去哪儿》的收视率数据显示,女性观众近三分之二。而《超人妈妈》则更是女性观众占绝大多数。爸爸在教育关心子女中的缺位,让众多想要展现全能魅力的妈妈们更加不堪重负。
 
  从“爸爸去哪儿”变成“偶像去哪儿”,从“妈妈是超人”变为“我们都一样”,明星效应和中国家庭的特殊化结构,使得明星亲子类节目成为娱乐中缓解焦虑的致幻剂。
 
  但如果“超人妈妈”忙不过来,那就需要留守老人的“倾巢出动”来承担带娃的重任。由此猜想,除了《花样爷爷》外,之后类似《超人奶奶》等节目也有可能成为亲子综艺市场上的一匹黑马,暂缓父母们的育儿焦虑。
 
  巨婴国:中年之“惑”
 
  早在《旋风孝子》的亲子节目中,过分溺爱包贝尔的包妈妈偷看儿子上厕所,强行带儿子去医院体检等行为,就引起过众多的争议。
 
  而包贝尔一味地“屈从”,在无奈之余可能连他自己都很困惑“听妈妈的话”是否是一个做儿子的本分。母子双方都觉得自己有亏欠,都在极力地弥补聚少离多而缺少陪伴的那些年,但过分地迁就和一味地忍让,多少都让这份爱疲惫不堪。
 
  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提出过“巨婴”的概念: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