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中国音乐公告牌》媒体观影日的活动,姜滨走进专访室,神色略显疲惫。
身为爱奇艺副总裁、《中国音乐公告牌》总制片人,姜滨近来都在围绕这档新节目忙碌着,在专访开始前,他不自觉地伸了个懒腰对我们说:“这几天没有休息好。”
当传播土壤已经形成,作为中国首档网络打歌节目,《中国音乐公告牌》将第一季设为12期,每周五与观众见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姜滨和他的团队正在和时间赛跑。
为了保证歌手在节目录制时推广的新歌,到正式播出时依然处于热推周期内,姜滨给团队下达的任务是努力将后期时间压缩到以周为单位。对于一档将舞台表演和真人秀进行多维结合的新型打歌节目来说,极具挑战。
更大的挑战还来源于打歌本身。
与海外相对成熟的音乐环境不同,打歌节目作为一个“舶来品”落地中国要面对音乐版权、呈现模式、艺人时间等各类问题。从整体音乐市场来看,华语音乐近几年的持续低迷也是行业内外无法回避的事实,放眼两岸三地,一年难有一首传唱度较高的热门歌曲,实体专辑则逐渐“瘦身”为数字专辑、单曲,音乐榜单类节目更是几乎绝迹。
“做《偶像练习生》的时候我在想中国有没有这么多练习生,现在想的是中国有没有这么多音乐人有时间来做这个事情。”当平台已经准备就绪,市场环境的挑战就显得愈加清晰。
对于姜滨而言,虽然在首期节目中请来了从《偶像练习生》C位出道的蔡徐坤以及新人男团C.T.O,这档爱奇艺第四季度最为重要的S+级自制综艺,不只要为“偶像元年”的开启提供更加垂直的下游渠道。
“既然叫《中国音乐公告牌》,它就不仅仅是关于偶像产业的,更多是关注于整个音乐大环境。”姜滨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说。
一个愿景
早在大厂的时候,姜滨的脑海里就一直琢磨要做一档打歌节目。
《中国有嘻哈》、《偶像练习生》等综艺的相继热播使大众对音乐品类的接受度逐步拓宽,并培养起对节目中选手、偶像团体的关注和追捧,为打歌节目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歌手要为自己发行的新单曲、专辑增加曝光量和流行度,而粉丝也期待在节目结束之后与偶像之间架起更多联结,打歌节目成为了双向选择的必然结果。于是姜滨再次找到鱼子酱文化的陈刚团队,在《偶像练习生》结束后便投入到打歌节目的实施中。
在《中国音乐公告牌》上线之前,中国主流平台的音乐榜单正在消失殆尽。
当欧美音乐不断推陈出新、韩流攻破中国市场时,华语乐坛在经历了世纪初的黄金一代之后迟迟未从低谷中走出。多年来,大众都未曾等到新晋天王天后级歌手的诞生。
与此同时,演员没了门槛、综艺可以“造星”,歌手这个职业便被赋予了更多可能,这些可能无一例外的都在减少着他们与音乐接触的机会。“当有一个剧在邀请他,有一个快速的赚钱渠道放在他面前时,歌手怎么回归音乐?”姜滨抛出了这样一个疑问。
爱奇艺副总裁、《中国音乐公告牌》总制片人姜滨
2015年10月,见证过华语乐坛鼎盛时期的《音乐风云榜》正式宣布停播。
这档由光线传媒制作的音乐排行榜节目自2000年开播以来,一度成为华语乐坛最具影响力、传播度最广的音乐节目,也一举捧红了柳岩、谢楠、大左等多位主持人。在每年举办的“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上,我们曾见证孙楠与那英的“热吻”、陈奕迅的激动下跪、以及许多韩流鼻祖的中国初舞台。
同样落末的还有《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
这档由中央电视台主办,泛亚地区各大媒体协办的音乐打榜节目,自2014年开播以来便旨在打造全国最具公信力、最权威的音乐排行榜。如今节目虽未停播,但已逐渐成为非主流歌手的金曲怀旧舞台,榜单之说形同虚设。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音乐公告牌》的诞生弥补了市场中该类音乐节目的空缺,同时与Billboard China相互联手,通过专业权威的榜单数据试图让音乐人回归音乐,不再靠综艺、电视剧去“续命”。
《中国音乐公告牌》的委以重任从节目在爱奇艺自制综艺中的战略地位便能看出。通常来说,打歌节目只是电视台节目布局中的常规设置,并非重点投入环节,爱奇艺此次却将其定位为第四季度S+级自制综艺。
事实上,第一季的《中国音乐公告牌》势必有着一定的试错性。相反,如果此次模式能够跑通,姜滨希望把节目做到一年四季,成为周播,与海外大部分同类节目的播出周期靠拢。
“我的愿望是美好的,市场支不支持,我们一步步跑起来看。”
落地中国
虽然打歌节目在海外十分常见,对于许多中国音乐人和大众来说,这档音乐类节目的运行模式依然显得陌生。
在首期节目中,艾福杰尼对“上班”、“下班”的叫法以及场外粉丝们的蹲点拍照有些不解,以练习生身份在海外出道的周洁琼向他解释了一切。
虽然海外已经有从音源、专辑、投票、舞台等多种维度建立起成熟规范的打歌体系,但在姜滨看来,团队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参考太多,“不去追求已经固化的成就,因为国情不同,我能追求的是相对合理。”
打歌节目的核心是音源,是其区别于其他音乐节目的重要标识。
在海外,音源是评价一位歌手人气高低的首要标准,而摆在姜滨面前的现实是不一样的。相对于国外音源的公开化,中国目前的音乐版权难以建立起综合多元的音源体系。
“在音源数据化确认的方式和覆盖程度上,也是机缘巧合碰到Billboard China,他们也在落地做这件事情,跟网易、腾讯都在沟通。”与Billboard China的合作使团队在音源、榜单上有了权威性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作为三大视频网站中唯一没有自己音乐播放平台的爱奇艺,也让《中国音乐公告牌》少了更多桎梏,在数据的采集上更加公平。
《中国音乐公告牌》的打歌体系基于2018年在中国发行的音乐作品,以视听传播指数(音源)、社交互动指数、舞台热播指数、用户喜爱指数联合得出榜单结果,其中视听传播指数占比最高,达60%,它包括歌曲的电台播放量、流媒体播放量和付费量。
新人男团C.T.O打歌舞台
作为一档网络打歌节目,姜滨最终没有采用海外常用的直播模式,决定以录播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打歌节目的紧张感与悬念。
很大层面上,直播取决于要采集观众对舞台表演的实时投票,使荧幕前的观众与舞台上的歌手形成命运共振。对姜滨而言,讲究实时则是电视节目的逻辑,网络综艺之所以在中国能形成头部力量的原因便在于解放了用户的时间,随时随地观看亦使综艺内容得以持续传播,触达更多人群。
“一味去学习国外那种方式落地,不见得是我们这个媒体环境下最好的手段和方式。”姜滨解释道。
寻找冲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使爱奇艺必须吸引到与之匹配的节目流量。
对于原本没有超强冲突性的打歌节目来说,如何调动起更多观众的兴趣是一个难题。最终,姜滨选择以加入部分真人秀的方式来抢夺大众的目光,撬开流量的入口。“现在都需要通过真人秀来吸引目光,如果有更好的方式我们也会选择其他。”
首期节目中,除去舞台表演的呈现,观众还看到了歌手私下练习舞蹈、与工作人员沟通歌曲定位等日常画面。录制当天,周洁琼在彩排中频繁跳错舞步的镜头也被放入正片之中,还原了歌手打歌舞台的全过程。
真人秀的使用为《中国音乐公告牌》带来了“剧情”和窥私感的可能,同时也给节目带来了更多挑战。
事实上,将打歌舞台与真人秀相互结合的并不止《中国音乐公告牌》一家,最终呈现出的节目形态使《中国音乐公告牌》站在了许多有着相似模式的节目的对立面。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姜滨看重的是节目自身的可看度、欢乐度,和一个完整的综艺形态的建立。
据了解,在8月23日,节目的第一次录制从早上十点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多,姜滨和团队一直在寻找真人秀和舞台之间的比例与衔接关系,以及更加符合打歌节目的舞台拍摄方式。
“这东西没有试过,要靠我们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姜滨向《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表示,《中国音乐公告牌》推进的难点就是打磨新节目的模式创意。
节目记录了蔡徐坤私下练舞的场景
与前作《热血街舞团》、《机器人争霸》等多部爱奇艺S+级自制综艺相比,此次《中国音乐公告牌》的节目性质是不同的。
这档打歌节目不是依靠垂直于窄众文化领域去切开大众市场,一开始,它的定位便是一档音乐类综艺,是综艺领域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对应的是更大、更为刚需的音乐市场。
在此节点,其他平台也相继传来即将上线打歌节目的消息。
相较于海外先有繁荣的音乐市场而后孕育出规范化的打歌节目不同,面对国内略显沉寂的音乐环境,爱奇艺想要以打歌节目推动音乐市场的逻辑顺序似乎有些颠倒,扭转市场颓势需要多方的一齐努力。
更多平台、制作方的加入将为歌手提供更多发歌、打歌渠道。当国内的音乐人、大众逐渐对打歌模式形成认可与重视,更多地回归音乐本身参与其中,华语乐坛才有了恢复活力的可能。
“大家一起做是件好事。希望能通过几家平台的共同努力,把音乐市场再次发展起来。”
对于姜滨而言,即将到来的又一次“同题竞争”或许并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与之相比,此次节目模式的大众接受度,才是更为重要的事。
以下是《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与姜滨的部分对话整理:
Q:这个节目筹备了多长时间?
姜滨:《偶像练习生》结束之后大概一个多月开始落地。我们在《偶像练习生》的时候为了换脑子,就聊打歌这个事,当时就决定要做,这个做下来还蛮难的。
Q:着重破冰的地方在哪里?
姜滨:说老实话,跟当时的《偶像练习生》情况类似。做《偶像练习生》的时候觉得中国有没有这么多练习生,做《中国音乐公告牌》的时候也想中国有没有这么多音乐人有时间来做这个事情。
他是一个音乐人,当有一个剧在邀请他,有一个相对更快的赚钱渠道放在他面前时,歌手怎么回归音乐?音乐在中国目前处于一个低谷,希望借这档节目在整个市场内容调整的过程中,通过几家平台的共同努力,把音乐市场再次发展起来。
Q:作为首档网络打歌节目,在音源数据的参考上是怎么构思?
姜滨:我对音源的价值是非常坚定的。我们是做一个音乐节目,不是做一个用户投票节目,音源的价值是它最大化的价值,只有这个价值最大化,它对音乐人才会有吸引。
在音源数据化确认的方式和覆盖程度上,也是机缘巧合碰到Billboard China,他们也在落地做这件事情,跟网易、腾讯都在沟通。在国外整个都是公开化的,没有那么多独家内容,要把这个打通,要让音乐人觉得这件事情是公平。
整体来说,跟Billboard China的合作形式包括两块重要内容:一个是提供有权威性的数据支持;第二个是为我们榜单争取一些海外化的渠道建立。
Q:会担心打歌节目看起来没有强冲突吗?
姜滨:会。我们加真人秀也是希望从里面找到一些冲突也好、窥私也好,增加可看度。如果像常规意义上一个舞台接一个舞台,中间加两个MC串联,这个其实在中国未必是适合的。但我们也会随着节目的播出多方面尝试,希望能有最好的效果。
加上真人秀不代表就变成综艺化,真人秀内容里也必须含有信息量,做新节目的新模式创意难就难在这儿,要承载信息的发布,需要综艺,需要信息,需要欢乐度,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综艺形态。当这部分承载不了应有的信息量,我们也会舍弃。这东西没有试过,要靠我们自己一点一点摸索。
Q:您觉得这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东西吗?
姜滨:现在都需要通过真人秀来吸引目光,如果有更好的方式我们也会选择其他,现在还在寻找。
Q:国外打歌节目基本都是直播,咱们是录播,在与用户的互动上会不会有局限性?
姜滨:不去追求已经固化的成就,因为国情不同,我能追求的是相对合理。
实时投票讲究的是实时当天的变化,那是一个电视节目逻辑。网络节目或者网络视频的存在之初是为了解放用户的时间,我其实没必要跟用户的使用习惯那么较劲。我更多要平衡电视的效应和互联网内容效应之间的关系,去找这个突破口。一味去学习国外那种方式落地,不见得是我们这个媒体环境下最好的手段和方式。
Q:现在华语乐坛相对来说比较低迷,通过打歌节目来刺激华语乐坛逻辑上会不会有点困难?
姜滨:我们国内有很多新歌在发,但我们并没有给到一个相对权威的榜单,或者一个数据化公立的榜单,有些音乐人推自己的新歌跑到美国去打榜。
音乐市场这件事我们要想,但是不能被这些所禁锢。想对,一定有错的可能,但是不能怕有错而不去想。
Q:有计划每年做一季还是多季吗?
姜滨:我其实希望第一季这种试跑成功的话,一年四季,变成周播。当然我的愿望是美好的,我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市场支不支持,我们一步步先跑起来看。
Q:团队近期的目标是什么?
姜滨:就是把这个节目做好,说流量这些东西都没有那么现实,希望引起一定的共鸣吧。
Q:这档节目在爱奇艺的战略部署属于什么地位?
姜滨:Q4最重要的节目之一,S+级。
Q:接下来其他平台也有类似的打歌类节目出现,您怎么看待这种撞车现象?
姜滨:我特别开心看到现在音乐类节目或者具体到打歌类节目的多样化出来。
音乐是一个大门类,我们做这个内容,它最好的结果是中国音乐市场的繁荣。大家做是件好事,这不像其他节目有艺人的排他性、表演的排他性,我们要做的是给音乐人更多发歌渠道、打歌渠道,让他们发了新歌能有更多人听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