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秋风送爽,少长咸集。大瀚团队惜别优秀实习生,喜迎新一届研究生。湖南大学往届毕业生刘霞、王恩博在佳节看望老师,同时也真情寄语学弟学妹。
2018级研究生的自我介绍各具特色,他们分享了自己与舆情工作的种种交集及自己对舆情的理解:
陈瑄:大二去台湾交换的时候我才第一次使用了脸书、Instagram、推特这些国外社交软件,我注意到台湾同学转发的有关大陆的信息中有许多是负面消息。大四的时候去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前记者与我分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的采访经历,让我感受到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与舆情的复杂性。现在信息越来越开放了,研究舆情是一个可以了解他人态度,同时表达自己态度的方式,但是怎样才能在夹缝中获取最大的发言空间呢?我想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刘念:加入梅门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参与了对非投资论坛舆情专报相关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舆情工作方面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一是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二是信息搜集能力不足,三是思维逻辑不够清晰,四是书面表达过于口语化。因此,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多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多留心网络舆论事件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理性思维和学术化表达,朝着兼具理论和实践的网络舆论工作人才的目标前进。
张艺凡:我与舆情的初次接触应该源自之前在电视台的实习经历。在我看来,对市民的采访就是对社情民意的一项基础性调查。但这种基础性的调查并不能满足决策者全面掌握社会各群体对某一问题的意见、态度和情感的需要,尤其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因此,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马蕊珠:之前在今日头条的实习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许多重大舆情事件,头条本身也是舆情多发的应对主体。这使我意识到,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政府来说,做好舆情应对工作有助于维护自身形象,有利于口碑宣传和品牌营销。从学术方面看,16年和17年有关舆情的论文为4000多篇,而18年目前仅有1900多篇,这意味着舆情研究在结构上可能正发生着某种变化。目前很多企业都设置了舆情分析师等相关岗位,就业前景广阔。
廖嘉媛:有些资料上舆情一词的英译是public opinion,和舆论一样,但它们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就我的理解来说,舆情不仅是特定时间下民众对某个公共事件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能对上层决策者的政策法规产生影响的那部分民众意见和态度。现代舆情部门离不开互联网,工作环节会经过大数据搜集、分析、报告,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最终做到利民利政。
优秀老生代表唐甜:很开心见到这么多新鲜面孔,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我去年此时初到大瀚。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学术科研上,都有许多收获。新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中,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主动承担任务。无论是自媒体推文写作、舆情专报写作、还是课题工作,我都是第一个冲上去领任务的。会不会做不重要,想不想学最重要,只有一次次的磨炼和总结才会让自己成长更快。
二、多和团队沟通交流。在大瀚这个产学研媒平台学习,不仅能见识到象牙塔之外的东西,更能让我们以职场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的进度、遇到的难题、萌发的想法和思路,都要和团队沟通、交流,协作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优秀实习生耿泽禧总结了在大瀚实习期间所学到的“四堂课”及后续课:
一、思路决定出路。牢记火柴盒案例,转变不同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对事物进行研判,合理的运用当下的资源,实现执行最简化,利益最大化。他学到文字工作贴合实际与思维创新是关键,切忌“假、大、空”。注重语言表达技巧,尽量精简且表意清晰,又不失干货的文字,才最吸引人,最为有力。
二、细节决定成败,危机应对能力决定事件后果。不懂要问,不明白要求教。多换位思考,不要凭借自己想法处事。从自媒体编辑小事故中他明白了:个人在工作中要树立集体意识,要注重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的协调,把工作做好。人可以犯错,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给团队制造麻烦,增加负担,且一次为错,终生警醒。
三、工作要踏实、务实,切忌眼高手低。说实话、干实事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要做到的六字箴言。事无大小之分,只有轻重缓急。做好事情规划,注意时间节点。不拖拉,不推诿。其次,工作切勿挑三拣四,能力决定待遇。搬砖工收入月薪几千甚至过万,你能否坦然去做?
四、终生学习,不断创新。留心皆学问,要擅于观察,擅于提问。不同的知识体系会完备我们的阅历,拓宽眼界的同时,全面发展我们的思维模式,助力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光发热。
临行前参加的见面会上,各位前辈的言谈也使他受益良多,例如肖总的四字箴言“忠、孝、悌、信”。同时,人要常怀感恩之心,鹿回头身后永远有人,青年学子也要做到如此。这也使他有所思有所得: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没有这么多理所当然。
耿泽禧还补充道,梅老师教导的多读书、多看报要时刻践行,书中有真知。要主动和同事一起做事,不要只顾自己的工作,不要怕辛苦怕累,自己能做的就只管去做。同时大瀚“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企业精神,“高效低耗、事在人为”的企业理念也给他带来很大启迪。工作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两个板块,工作是生活一部分,但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丰富和补充,热爱工作也就是在热爱生活,快乐工作即是快乐生活。少一点抱怨,你会做得更好。
毕业多年的王恩博学长饶有兴致地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同时勉励各位学弟学妹:新时代的研究生既要踏实做事也要踏实做人,要培养生存能力,领悟生存规则,提炼生存智慧。
刘霞学姐分享了与梅教授一同到新加坡游学的经历:在新加坡时,自己曾临时作为梅教授的翻译沟通另一位外籍人士,因为要琢磨用词,语速奇慢,但梅教授还是耐心让她慢慢想慢慢说,最终也还算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段难忘的经历勾起师生的共同回忆。
她总结道,梅门学子之所以能在用人单位做到零差评,靠的是研究生期间严格的管理和实训,大瀚为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容错纠偏平台,在这里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将来受用一生。
聂范新教授:从自我管理角度出发来说,研究生要进一步强化自学能力、服务能力和应急能力。他通过分享工作中的小插曲,向大家展示了服务政企大客户的要点,同时也佐证了大瀚的前瞻性与影响力。
自媒体校审安总发言时打趣地表示自己今天“坐错”了位置,不应坐在嘉宾席而应坐到学生一侧,因为舆情是一门精深学问,自己是作为一名学生到大瀚来参与相关工作的。谦逊而不失幽默的话语使得现场氛围进一步活跃起来。
湖大杰出校友、春源奖学金设立者肖总以四字箴言“忠、孝、悌、信”相赠:研究生团队管理要有孝悌观念。晚辈对长辈要心怀感恩,心怀敬畏。团队成员的担当则体现在一个“悌”字上,功劳是兄弟姐妹的,过错是自己的。工作中要多承担,多分担,青年学子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座谈中,梅教授不时予以精妙点评,引起大家会心一笑。她深切寄语新一届研究生并期待他们在接下来的舆情丛书编纂、文化厅课题调研等工作中施展身手。
梅教授为优秀实习生耿泽禧颁发奖状并合影
会后,大家一起共进晚餐并举行联谊歌会,乐声中洋溢着青春热望。作为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董事单位、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及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研究生教改基地,大瀚团队积极探索“产学研媒”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全方位提升青年学子过程管理和创新能力,研究生与实习生参与舆情调研报告上百份,其中30多份报告得到中央领导批示。无论斗转星移,大瀚都将继续向广大学子敞开怀抱,一同畅游舆情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