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阅读量造假,无形中损害了我们这些辛辛苦苦做内容的人的利益。咱们吭哧吭哧的码几千字,阅读好不容易过万,造假的人500元直接做到10万+。说不难过是假的。
9月15日,《娘道》的导演郭靖宇在微博发表4000多字的长文,揭露影视行业造假黑幕。其执导的《娘道》以每集130万的价格卖给卫视,但居然被要求以每集90万购买收视率,也就是说导演需要花7成的保护费,才能确保自己的作品顺利播出。
随后陆川导演、光线传媒王长田等众多业内人士发文声援。
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就此事发言。湖南电视台、江苏卫视随即表示支持,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针对收视率造假发布声明,国家广电总局也回应称,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
后事如何,待看国家主管部门查处。毕竟收视造假已久,彻底根除仍困难重重。
事实上,利益链条之下,何止收视造假,自媒体领域,公众号阅读量造假问题同样时有发生,微信平台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打击造假行为。说到造假问题,就不得不思考人们为什么要造假,造假有哪些危害,如何辨别数据造假,最终要回归到解决阅读数据造假的问题中来。
一、微信2次技术打假
公众号阅读量造假,无形中损害了我们这些辛辛苦苦做内容的人的利益。咱们吭哧吭哧的码几千字,阅读好不容易过万,造假的人500元直接做到10万+。说不难过是假的。
除了平时的小修小补,微信在2016年9月和2018年8月在技术层面做了两次比较大的整顿,尤其是2016年的9月份。
2016年9月28日,微信对公众号图文信息的统计接口进行了升级,这导致了许多原本阅读量轻松达到10万+的知名公众号,28日的推文阅读量只有平时的10分之1不到,更有甚者只有平时的几十分之一。
李瀛寰、金融街李莫愁、首席娱乐官、王冠雄等 8 个科技、娱乐新闻公众号集体中枪。当日晚间,朋友圈开始流传刷量工具瘫痪,营销号遇到难关的消息。
29日微信团队官方回应:微信平台与黑色产业链之间的技术对抗一直存在,并且不断升级。此次得益于微信加强了反刷量技术。
众多大号裸泳之后,刷量行为有所收敛,但利益之下,刷量顽疾仍未完全根除。从『撕纸虎』、『大号杀手』等众多数据打假账号的频繁更新可以知道公众号刷量行为仍时有发生。近期由纸媒转战新媒体的『时尚COSMO』、时尚大号『潮人』、乐活号『生活的秀』等就被『撕纸虎』曝光数据造假。
2018年8月7日,微信发布公告:
为保证平台的健康运营,公众号运营后台的文章阅读数据于8月8日开始,剔除机器等非自然阅读带来的虚假数据。因统计口径切换,新的统计数据与历史数据对比可能会出现一定波动,该变动对运营者流量不产生实际影响,请运营者留意。
微信发布这一公告后,众多自媒体跟进,本以为此次微信的技术升级能像2016年9月份的那次一样,让更多的裸泳者露出水面。
此后,微信回复只是统一前端和后台的数据展示。在众多媒体的宣传当中开始,后续便没有更多媒体跟进。暂不知此次对刷量号的打击有多大,从媒体的反馈来看,应该影响不大。反倒是有网友反馈,机器刷量的价格涨了4、5倍,甚至更高。
二、为什么造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造假本质的因素在于有利,或是为名,或是为财。有主动而为之,也有被迫而从之,环境影响人,人反过来影响环境。伴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迅猛发展,造假产业链随之发展起来。
01、传播
用户看一个号怎么样,最简单、直观的做法便是看你的号有多少阅读量,阅读量越高,代表你的影响力越强,用户对你的认同度越高。对于阅读量高、评论高、点赞高的文章,用户趋于心理趋同效应,更容易转发、点赞、评论。这就造成了你的阅读量越高就越有可能被更多的人转发、分享,从而传播范围越广。
当某一账号本身阅读量不理想的情况下,就可以借助数据造假,让真实用户认为文章很受欢迎,基于认同心理,更可能去转发分享推文。
其实数据造假由来已久,微博、淘宝,甚至一些付费咨询平台都有。拿咱们常用的淘宝为例,就有不少商家通过付费刷单提高名次,从而获得更大的曝光,且当刷量之后,还能够影响真实用户购买下单。
02、钱
做公众号的都很清楚,阅读量越高,与金主爸爸的谈判话语权越大,能够选择的空间更大,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广告费用。为了能够接到更多优质的广告,进行数据造假也有可能。
不同的粉丝量对应的广告费用差别不小,500元刷10w+的阅读量与10W +,可以拿到几万,甚至更多的广告费用相比,利益面前,就有一些号主在造假的路上越走越深。
03、面子
不同于为了直接的经济利益,部分知名人物,为了面子上的好看,不得不花钱购买阅读量。本身这类人物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身实力也不错,但是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阅读量与其自身的知名度不匹配,最终为了名气与阅读量的匹配,走上了购买数据之路。
04、完成工作任务
做公众号不仅仅是给用户看,更是给领导看。在用户和领导之间,往往需要做一个权衡。绝大多数运营者的钱包直接与公众号的阅读量挂钩,有些领导不切实际的阅读量要求,促使运营小编为应对检查不得不刷量。
05、完成用户要求
金主爸爸的公关部门到某一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推送,但是阅读量不是很理想。而每一个广告投放人员都有严格的阅读量指标,有些领导自身不懂自媒体,过于看重阅读量,一旦没有达到,投放的人员便会受到惩罚。此时投放人员就会要求投放的公众号把量刷上去,让整体数据更好看一些。
06、形势所迫
同行业多个账号都在刷量,本身你们的阅读量差不多,甚至你比别人的还好过不少,但是别人一刷量,就把你甩了老远。此时,给他人造成的误解是,你的阅读量没同行的高,影响力比不上同行。
此时,为了确保原本正常的行业影响力,就不得不跟随者同行刷量的脚步去刷数据。
三、造假的危害
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刷量,或主动、或被形式所迫,最终对整体行业造成伤害,劣币驱逐良币。控制造假资源的顶部链条最终获利,而买单终究是金主爸爸和这个内容生态。
01
劣币驱逐良币
当整个市场都在关注数据,而忽视内容的时候,做优质内容的成本越来越高,收益越来越低。反倒是一般的内容,通过造假,最终获得了更高的利益。此时,用心做内容的信心将会受到极大打击,动力极有可能下降。尤其当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优质内容不能获得很好的传播的时候。
当优质内容创作者没了信心和创作动力,而数据造假者收益越来越高,只会促使优质内容创作者的逃离,最终受伤的是整个微信公众号内容生态。
02
钱进了造假者的钱包
造假成本低,收益高,最终造假带来的关注、利益都进了造假者的腰包。有了高额利益的吸引,造假者更加肆无忌惮。造假者轻轻松松拿的收入比辛苦做号人的收入高几倍,甚至更多。
03
金主爸爸买单
大部分刷量行为最终都是金主买了单。这个金主可能是你与我当中的每一个人,只不过是前或后的问题。
四、行业如何规避数据造假
数据造假是整个市场的顽疾,收视率市场如此,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市场同样如此。根除这一顽疾几乎不可能,但是通过平台、运营者、金主爸爸等多方的努力,更大程度的打击,让数据造假的空间越来越小,造假的成本越来越大还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
01
微信平台规范准则,严厉惩罚造假行为
不是所有的造假行为都上升到法律层面,更多的是在平台准则范围内,这就需要微信平台制定针对数据造假方面严厉的惩罚措施。
https://image.ipaiba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80918-1537268778673056303.png
目前微信平台多次处理过一些造假行为,但造假依然盛行。微信平台有必要通过一次整顿,给行业树立标杆。
02
平台加技术、人工层面的打击力度
机器刷量行为一直存在,这就需要微信平台不断升级自身的技术打击造假团伙。一直通过技术层面的对战,由于拉锯战,此起彼伏,虽然很难通过技术从根本上杜绝,但通过技术层面能够将一定的造假行为排除在外。
03
公众号运营者不抱有刷量的错误想法
这一块受行业整体环境的影响,当大家都不再刷量的时候,刷量的风气也就会消失。同时,当运营者都不再刷量的时候,整体的行业环境也就随之改变,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
作为运营者,单个个体的力量很小,似乎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当我们每一个运营者都抵制数据造假行为,整体行业的环境终能改变。
04
金主爸爸不要死盯阅读量
微信行业数据造假,金主爸爸绝对是买单的冤大头。要不想成为冤大头,就需要客观的制定考核指标,不意味的只看阅读量,一定要确定合理的目标。同时,对于合作的平台,一定要花心思调研,不要被表面的数据欺骗了。
五、总结
从收视率造假问题,聊到了微信公众号的刷量问题。这是行业恶习,无论因为主动追求利益、还是被迫跟着形式走,我们都应该抵制。
国家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让造假的成本大大提高;微信平台在通过技术打击的情况下,更要从平台准则上引导,让造假者在平台没有立足之地;公众号运营者从自身做起,相信每一个个体合集的力量;金主爸爸更要思考自身啦,不要眼里只有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