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真的得偿所愿,人工合成了一条带有巨型染色体的酵母细胞,而且它的基因只有0 5%和原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今年的腾讯WE大会命名为“雅努斯之门”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名叫“雅努斯”的门神,拥有前后两张面孔,一张看着过去,一张注视着未来。他也是起源之神,执掌着开始和结束,却能将两者融合到一起。
今年的腾讯WE大会就被命名为“雅努斯之门”,这扇门的背后装满了人类对于宇宙和生命的无知、好奇和野心。像是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将在2021年发射的“世界最强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打破自然生命界限的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人类对宇宙的企图心越来越强
光看今年WE的嘉宾名单,有理由相信这是天文爱好者马化腾亲自定下的。一共8位分享嘉宾,除了腾讯自家的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其余7位中有3位从事的工作和探索宇宙有关。
今年78岁的Kip Thorne在去年和两位同事一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致力于黑洞、引力波等天体物理现象的研究。在非凡的学术成就外,他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带领团队参与电影《星际穿越》,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宇宙黑洞“卡冈图雅”,这是迄今为止最接近于科学理论的黑洞艺术作品。
在老爷子看来,引力波的发现将彻底改变人类了解宇宙的方式,就像400年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宇宙一样。比如引力波能够不受阻挡穿过行进中的天体,就可以携带更多之前从未被观测过的天文信息。
Kip Thorne
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人恐怕都对客串嘉宾Lisa Randall有点印象。这位美女科学家是五维空间理论的提出者,还坚信暗物质的存在。
Randall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大胆的想法:一些分布在宇宙间的暗物质能够影响天体运转,甚至改变彗星运行的轨迹,诱发星体间的撞击。或许地球上发生的5次物种灭绝,包括恐龙灭绝,背后都是暗物质在“作祟”。
Lisa Randall
如果说以上两位是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理论基础,那么欧洲航天局科学与探索高级顾问Mark McCaughrean就是人类对宇宙“动真格”的代表。他出生于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1961年,是众多天文事件的亲历者,包括人类首次发现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发现太阳系中最有希望诞生生命的地方——木星的卫星等。
眼下,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将詹姆斯韦伯天文望远镜送上太空,帮助人类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奥秘,类似于恒星的起源,太阳系的起源。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预算严重超支,几度推迟发射。项目组给出的最新时间点是2021年。
Mark McCaughrean
覃重军的头衔很长,他是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合成生物学方面的权威专家。5年前,他在散步时突发奇想,要用基因编辑技术将酵母细胞的16条染色体改造为1条。最后还真的得偿所愿,人工合成了一条带有巨型染色体的酵母细胞,而且它的基因只有0.5%和原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覃重军
酵母三分之一基因与人类同源,覃重军和团队的成就被视为“人工合成生命”领域最前沿的突破。
这一突破有什么用?覃重军举了个例子,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人类的衰老和染色体上的端粒有关。人类染色体总共有92个端粒,观察药物对端粒的影响比较复杂,而合成的酵母细胞只有32个端粒,相关治疗方案命中特定端粒的机会大大提高。
虽然用了5年时间才完成自己的设想,但覃重军觉得已经很幸运。从猜想提出到实验再到写成学术文章,这一工程的核心成员总共不到20位。“自然其实很简单,只要猜对了规律,不需要太多人就能达成目标。”
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挂了巴斯德和达尔文的画像,让两位先贤每天提醒自己思考关于生命的大问题,而不是想着发多少文章,“现在我每天散步、思考然后把想法记录下来。我觉得现在的我比五年前10个我加起来还伟大。”
为什么腾讯正在“种菜”?
每年的WE上,网大为都会现场介绍全球各地一系列优秀的创新项目。这些年他关注的问题很聚焦,即随着人类数量越来越多,如何找到新的模式和地球有效相处。“只有在地球上建立新的模式,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他指出,从世界范围看,人类面临三大难题,食物、能源和水。目前来看,人工智能似乎能够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腾讯参与投资的以色列农业项目Phytech,已经帮美国中西部玉米主产区节省了40%的用水量,帮助澳大利亚的杏仁产区提升了15%产量的同时,降低了13%能耗。
前不久,腾讯和荷兰一所大学发起了一场国际人工智能温室种植大赛,微软、因特尔包括腾讯自己都率队参加。这个项目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人工智能优化温室种植,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农业生产力。截至目前,有三个团队的种植数据高于人工种植,腾讯排在第二位。
AI种菜
“前20年,我们专注于服务消费者,后20年,我们会在医疗、农业等领域有更多投入。”网大为所说的很容易让人想起马化腾拥抱产业互联网的表态。
昨天,腾讯还正式和《自然》杂志所属的自然集团达成合作,面向青年科学家推出“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鼓励他们批判性地思考其研究工作的潜在影响力,最大程度地提升科研的影响力,让科学研究造福社会。
2019年,这一奖将聚焦于“脑科学”,重点表彰颠覆性地改变人们对大脑的认识,并将此转化为现实影响力的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