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了解哪位媒体人的最新思想和战略?您想获得哪方面的一手资料?只要您在后台留言与提示,媒通社将全力以赴找到您想要连接的操盘手。没错,下一个访谈对象,由您来定!
在传媒业大转型大震荡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英雄与失意者并出。这是最痛的时代,也是最快的时代,在变幻莫测的进化场景中,那些锐意改革、救亡图存、舍我其谁的传媒操盘手本身就是潮流的方向,其智慧和担当,应为行业最大赋能,应为同仁鼓呼。媒通社将以史家之笔、赤子之心、专业之力,记录这个行业60位先锋操盘手的思想与行动,并将集成《舍我其谁:中国传媒顶级操盘手访谈录》出版发行。
一年前,广州街头,一个装满硬币的盒子引起市民的关注。
“如你急需用钱,请自取”……7小时后,硬币不仅没有被哄抢一空,盒子里的钱竟然还多出了21元。这次小小的“硬币自取”事件迅速风靡全国,引发广泛的效仿,事件的关注度与阅读量都刷新了城市新媒体的行业记录,成为城市正能量爆点事件的经典案例。
很多人对此事印象深刻,但大多不知道想出“以硬币自取测量城市温度”这个点子并将其策划落地的“幕后高手”竟是“有点牛”。是的,就是那个“引领城市品质生活”,线下场景化流量及城市新媒体矩阵的缔造者——有点牛传媒集团。
徐平,是有点牛集团的CEO,潇洒利落,行事果决,其深耕移动互联网多年,从手机产品开发到城市新媒体生态运维,十余年的行业从业经验铺垫了一次完美的“跨界”。在他的操盘之下,仅1年时间,“有点牛”不仅成长为中国头部的城市品质生活新媒体矩阵平台,并确立了企业“三一文化”,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新媒体党支部。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徐平与大家分享一下“有点牛”究竟是如何变得有点牛的。
媒通社:不到3年的时间,有点牛传媒集团已成为引领中国城市品质生活的头部新媒体平台,请问目前集团已达到何种规模;微信粉丝矩阵突破多少;有哪些主营业务?
徐平:如今“有点牛”有29个直营省级子公司,其账号覆盖全国100个最具消费力城市,已经形成1亿+本地微信粉丝矩阵。“有点牛”在全国每个城市都是落地化的去做经营,我们围绕当地人的吃喝玩乐行的各个方面,来做本地化的内容。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城市品质生活新媒体矩阵公司,以本地的内容、产品、服务为主。
媒通社:有点牛传媒旗下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自媒体矩阵,请问这些号有多少人在负责?这些矩阵各自的定位和分工情况如何?是怎样互相配合的?
徐平:我们现有的原创编辑共有400多名,各城市主运营系列为“全接触”“吃货团”“优生活”和“周边游”,包含本地吃喝玩乐、美食攻略、民生热点到旅游出行等方面。
媒通社:3年来,有点牛传媒集团获奖无数,请问您最看重的一个奖是什么?为什么?
徐平:2017年07月策划“硬币自取”事件风靡全国,得到CCTV、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
媒通社:2017年8月,有点牛旗下公众号”深圳全接触“成立党支部,这应该是全国第一个新媒体党支部,您认为此事有何意义,会在全国新媒体领域成为趋势嘛?
徐平:努力经营内容,并承担社会责任,走上规范化运营的道路,是包括深圳全接触在内的,有点牛传媒集团所有城市新媒体人对自己的要求。它是紧密结合新媒体行业特点的,也是我们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党建”的路子,有望成为新的趋势。
媒通社:有点牛传媒集团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有哪些独有的特质?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养成这样的特质的?
徐平:“有点牛”的企业文化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三一文化,即第一做、做第一、做唯一是;另一部分是坚韧耐烦、务实创新。打个比方吧,我希望我们能有更高的格局,要让行业的第二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这需要我们成为更强大的团队,也需要各个部门一同努力。如果说“三一文化”包容着“有点牛”的发展时间、地位及目标变化,那么“坚韧耐烦、务实创新”则更构成了“有点牛”人的品质。
如今的年轻人不缺冲劲,我觉得他们像剑一样锋利,但除此之外,还要有韧劲,要“坚韧”,这样才能做有持续性、能沉淀下来的事情。在当下,竞争格局、生态环境都在不断变化,那就是要“耐烦”。而“务实”是深入“有点牛”的企业文化,在“务实”之后,紧跟的则是“创新”。想要走在行业前沿,注定要创新,要有高度、有眼光地实践。
媒通社:前不久二更不当推文事件引起人们对于新媒体内容把控的热烈讨论。有点牛传媒集团旗下有如此庞大的内容生产,请问是如何预控内容风险的,内容的撰写、审读、编校流程是如何完成的?
徐平:在有关内容发布之前,我们会召开选题会,针对它去讨论去判断,看看是否具备可行性、规避内容雷区以及如何引出正确导向。为了更好地输出内容,有点牛实行的是三审机制,编辑自审、其他编辑互审以及主编审,做到层层把控。
媒通社:“全国硬币自取事件”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共鸣,可谓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营销策划案例,请您以此为例分析一下创意公司该如何打造现象级热点事件?
徐平:“有点牛”对自己的定位是“引领城市品质生活” ,所以在内容策略上我们讲的是“有态度、有温度、有角度”地去诠释城市人文。我们的出发点是要倡导正能量,带来正向、积极的东西,只有基于这一价值取向,才是我们想要去打造的现象级热点事件。
媒通社:您曾以“城市新媒体的3+1”对有点牛城市品质生活新媒体的定位进行了战略性分解:3代表粉丝、内容、变现,1代表融资。请您展开详解一下这四者各自的重要性,及其之间的关系。
徐平:在我看来,粉丝意味着收割线下场景化的生活流量,内容意味着持续高品质的输出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变现意味着未来变现的方向在交易价值。粉丝、内容、变现相辅相成,只有粉丝、内容、变现具备一定的高水准才能带来融资。
媒通社:新媒体之“新”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请问您认为未来城市新媒体的行业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徐平:在未来,城市新媒体行业会对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包含内容生产的规范、体系化人才培养及提升整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此外,在粉丝流量布局、商业价值纬度的竞争上,也会愈发激烈。无论未来媒体怎么去转型怎么去变革,我们都要拥抱这个时代,拥抱这种形式的转变,要第一做、做第一、做唯一,要搭建起一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团队,从容地去面对改革转型与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