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君独家对话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长江云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赵轶,为你揭开长江云的媒体融合发展之道。
从媒体服务云平台到湖北全省的“新闻+政务+服务”综合性移动新媒体“航母”平台,长江云新媒体集团已成为全省超过2220家党政机关集体入驻的平台。
传播君:长江云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湖北全省的移动新媒体“航母”平台的?
赵轶:2015年7月,我们开始探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全国首个省级新媒体云平台。考虑到有的市县媒体缺人缺钱缺技术,一些党政部门或未建网站、或建了网站却成了“僵尸”、或成为信息孤岛、或成为网络攻击对象,因此在湖北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我们设计了一套省市县党政部门和媒体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媒体融合发展模式。这一实践得到湖北省委的充分肯定。2016年2月,湖北省委决定,以湖北广电的长江云新媒体平台为基础,统筹全省政务信息数据资源,加快建设覆盖全省、互联互通、运行通畅的长江云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由此,长江云从面向湖北广电的媒体服务云平台升级为面向全省的“新闻+政务+服务”综合性移动新媒体“航母”平台。
传播君:能否详细介绍一下长江云“中央厨房+云稿库”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详细机制?
赵轶:为了提升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我们充分发挥全省一体的平台优势,在新闻宣传的策划和创新上大胆探索。依托长江云省级“中央厨房”,我们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样编辑,多种产品,多端分发。依托“云稿库”,我们实现了海量内容的共享。
标配频道:由长江云内容生产团队生产内容,通过后台直接嵌入省市县所有云上系列客户端频道。保证权威声音可以原汁原味直达用户,同时也减轻了基层的负担。目前我们有“湖北”和“新时代”两个标配频道。各系列客户端的新闻主频道也共享到“云稿库”,供各端口使用和用户订制。
共享专题:对于重要活动或重大主题的宣传,我们集中策划、共享发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开办了《习近平的两会时间》专题,第一时间布局到全省119个客户端,形成一体化同频共振,内容覆盖7000多万用户。
联动直播:对重要新闻事件进行整体策划,通过独家或联合发起,进行全媒体、多终端直播,上连央媒、下连市县,形成强大传播力。比如2016年夏天,在湖北省抗洪大直播中,全省参与媒体达213家,参与记者达3200多人,全媒体直播时长达70多个小时。
全媒活动:对重要主题和重大活动的报道,采用全媒体联动方式,提高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我们联合市县云上系列和央媒开展了 “喜迎十九大,重走党史路——全国党端在行动”活动。
近年来,进入长江云“云稿库”的共享专题有674个,联动直播达539场,全媒体融合行动388场,长江云每天平均发稿660条。
传播君:长江云在帮助湖北各县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赵轶:一是破除行政区隔,构建传播新生态。按照“一地一端”原则,我们建成“云上”系列客户端,为市县级媒体融合转型赋能,由此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们打造省市县上百家媒体机构编辑记者共用的“中央厨房”,形成三级媒体融合新机制。
二是破除媒体界限,创建融合新机制。在整合原有省市县三级媒体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联合119家地方党报党台、宣传部新闻中心、政府网站等成员单位成立长江云平台运营合作体,在各市县成立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站,真正把媒体融合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与此同时,我们横向联动央媒、社会媒体和海外媒体,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腾讯、今日头条等媒体合作,实现同步直播,在内容推送分享的同时,积极组织长江云海外宣推工作。我们通过多语种网页端、客户端及境外OTT合作机构等方式构建立体化、互动式融合传播格局,将优质报道在Twitter(推特)、Facebook(脸书)等社交平台上发布,让湖北声音覆盖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破除行业壁垒,搭建服务新平台。我们创新推进政务合作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融合全省政务资源,打通各厅局信息孤岛,构建了贯通全省的“政务大厅”和问政平台,实现移动端信息共享,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治理能力提供平台支撑。目前,全省已有2220家各级政府部门分别入驻当地政务移动客户端,其中省直部门74家,较好地满足了群众获取信息、网上办事的需要。
传播君: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最难的是“融”。目前在湖北已经有2220多家党政机关“融”进了你们的平台,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经验吗?
赵轶:一是长江云的移动政务大厅目前已经有省市县三级2220个部门入驻。我们将账号和密码交给入驻部门,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由他们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大大提升了政务信息公开的移动化水平。
二是长江云积极探索“媒体+政务信息化”深度合作,有效拓展了传播阵地,实现了媒体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省直方面,已经覆盖35个厅局;地市方面,云上十堰承接了当地所有的旅游宣传推介业务,云上恩施、云上宜昌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对接当地的信息化建设。
三是湖北省委发文明确,通过长江云探索“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云上系列运营主体全部是媒体,我们借助问政栏目的品牌影响力和采编队伍、运行机制的优势,将省市县三级客户端后台与各地党政部门工作平台、服务后台联通,让老百姓可以全天候通过手机“一键问政”。
四是长江云对市民关切的热点民生问题,提至首页“强力督办”,对久拖不决的问题打通广播电视问政栏目,进行公开报道或通过内参反映,对问政的“回复速度”、“满意度”指标进行评价排行。通过问政获取的大数据,也为研判舆情,考核党政机关工作作风和效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传播君: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自力更生形成融媒体机构,二是借助像长江云这样的平台进行“合办”,“合办”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赵轶:当前,各地都在加快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这是区域媒体融合的重大机遇。如果由省级平台集中承担中央厨房和融媒体技术平台的建设并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会带来诸多好处:
一是能有效解决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的短板,将精力集中在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上。
二是全省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都可通过全省统一共享的“云稿库”互联互通,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
三是可通过一键推送和一键删除实时进行信息管控。
四是可有效避免重复投入,节约资金。
传播君:在推进湖北各县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过程中,长江云未来将如何发力?
赵轶:一是迎接互联网时代考验,提高主流媒体竞争力。当前,互联网正处在新的变革节点,新一轮洗牌即将开启,孕育着无数机遇和创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2.0、二次元经济、新零售、5G商用等新技术、新模式、新机遇彰显蓬勃生命力,技术变革正在改变着媒介生态。拿着老地图找不到新大陆,要是还想着传统方式,我们永远找不到媒体转型的新大陆。
二是用“新闻+”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从单纯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从单向传播向多元化互动传播延伸,以综合性、服务型为主打,把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成“新闻+政务”“新闻+服务”“新闻+电商”的信息服务综合体,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三是引入人工智能服务。随着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万物互联时代已来临。媒体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每一次技术的发展与突破都会引发媒体行业的重大变革,当前人工智能是推动媒体变革的重要因素。智能化是媒体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我们必须拥抱技术带来的变革,拥抱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应用带来的协同效应,不断开拓投入,引入合作,才能实现向智能融媒体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