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凉了么?媒体从年初追问到年终

admin2024年04月25日 18:34:33
阅读:
标签: 知识付费 媒体
分享:

结果到了年底,这块市场上征战的对手们非但没有出局,反而迎来了更多行业加入。一时间有百花齐放的局面。

  去年还拥有49亿元规模的知识付费市场,今年说不太好。
 
  市场还摆在那,但购买知识的人们却醒过闷儿来。信息如洪流,如今多少有些过载了。
 
  从年初媒体发问:2018知识付费怎么玩?到后来媒体又问:是不是要凉凉了?
 
  结果到了年底,这块市场上征战的对手们非但没有出局,反而迎来了更多行业加入。一时间有百花齐放的局面。
 
  那些老手们,经历了排山倒海式的冲撞后,发现知识付费似乎不是迎来了下半场,而是上半场尚未结束。
 
  2018年中的时候,艾瑞做了一份付费知识报告,其中说:用户购买付费产品后,似乎在短期内解决了信息焦虑的痛点,但从长期来看,生产者在付费内容中所植入的情绪化理念,实际上并未缓解购买者的焦虑状况。
 
  中国人的2018年是否焦虑,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年中的不同时间里,媒体不断关注这个解决“焦虑”的行业,这让知识付费在未来的混战中,多出了很多的不确定性。
 
  我们筛选了2018年里,媒体报道知识付费领域的十篇稿件、报告,将他们分成四个门派,并期望从中复盘知识付费这个市场,那些公司,怎么玩,玩凉了么?
 
  凉凉派
 
  凉凉派通过大量对当事人的采访,佐证了这个行业趋势“要凉”。
 
  比如“仅仅一年后,这位答主一个月的live收益不到2000元。”还比如“盈利方面的缺憾并不代表六层楼对知识付费平台失去信心。”
 
  对市场信心不足,是很多知识付费参与者,特别是知识提供者最为直观的感受。公司们在这个战场打得激烈正酣,海报软稿漫天飞,但实际的收入才是这些中坚支撑者最为关注的话题。别让他们凉了。
  1
 
  《知识付费两周年:行业“凉凉”,
 
  你的焦虑治好了吗?》
 
  来源:中新经纬
 
  在线教育平台三节课联合创始人黄有璨对中新经纬表示,进入2018年,知识付费领域无论是爆款产品的数量,还是愿意出来做pr(公关)的机构数量,都在减少。
 
  风口的转向直接体现在答主的经济收益上。据相关媒体报道,在2016年底,知乎Live的黄金期,一位答主一次精心准备的live收益可以上万。但仅仅一年后,这位答主一个月的live收益不到2000元。
 
  这种困窘不只发生在知乎live身上,喜马拉雅、得到App等知识付费平台都面临着产品新鲜度递减、购买产品的打开率下降、复购率缩水等问题。
 
  据相关媒体报道,得到 App最初上线的近10个专栏,都从初期50%的打开率滑落到三个月后的30%左右。其中《李翔商业内参》的下滑尤为严重,部分内容的打开率甚至跌破20%。这个作为爆款在上线初期获得众多大咖和得到App首页推荐的专栏,第二季开始即放弃了收费。
 
  2
 
  《2018,知识付费会“凉凉”吗?》
 
  来源:财经网
 
  微信公众号第十一诊室是六层楼团队主要的收入来源,同样也是内容产出的源头。整合了视频、答疑、社群多种形式的自媒体端口,既可以阅读大量科普文章,例如六层楼团队的HPV科普曾创造超过20万的阅读量并在新榜的健康养生类目下名列No. 13,也可以订购666元的备孕课程或999元的线下面对面健康咨询等专属服务。
 
  不过,盈利方面的缺憾并不代表六层楼对知识付费平台失去信心。尽管着力于发展自媒体,也向往着“去平台化”的效应,就像六层楼说的“希望我们走到哪里都能吃得开,在选择平台时更有自主权,”但目前他们仍然需要知识付费平台这样的平台后盾为自己背书,以此获得更多的关注,“在知乎上通过提问,我们可以收集更多的病例,对于将来分享诊疗的故事会有帮助。”
 
  可惜的是,六层楼在知乎上常常有一种“单打独斗”的感觉,从没有后台人员来关心自己即将开讲的Live是什么内容,课件准备得如何。分答的内容审核则要稍好一些,由于分答的课程是邀请制,所以也会帮助答主打磨内容。
  3
 
  《知识付费已经凉凉?你看不到的冰山才是真相》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越来越的用户发现无论是投资还是职场,一些大咖的专栏阅读下来,并不能让我们真正实现“财富自由”或者职场上显著的提升,在看似无止尽的学习和付费过程中逐渐感到了厌倦。
 
  许多用户开始怀疑,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的身上?而是这种碎片化的知识付费的模式,是否真的对我们有价值?
 
  数据下滑、口碑变差渐渐成为了常态。以至于当头部自媒体咪蒙推出《咪蒙教你月薪5万》时,遭遇了一边倒的负面评价。咪蒙况且如此,这种厌倦在非头部内容身上表现的则更加明显,这正是许多人并不看好“知识变现”行业发展的原因。
 
  焦虑派
 
  焦虑派在标题上用问号比较普遍,这彰显了文章中白岩松的气质——非常忧虑,还给你支招。
 
  这些文章中即谈到了知识付费的终极趋势是什么,又感慨“女性焦虑”在这个市场上显然还没有得到重视。
 
  此外,商业和教育在付费市场的应用也是导致焦虑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些文章普遍不认为行业要凉凉,只不过是一直在生产焦虑和解决焦虑中前行。
 
  1
 
  《消费者退烧后,知识付费的模式究竟还行不行?》
 
  来源:钛媒体
 
  今天在互联网上的知识付费平台一抓一大把,然而相比平台方的百花齐放,内容方则显得有点“人丁稀落”。无论是头部平台还是尾部力量,所装载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内容板块里不是心灵鸡汤就是成功学,这也是导致拙劣用户体验的原因之一。
 
  教育行业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慢行业,内容永远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回归内容是知识付费的必然趋势。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板块才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持续付费呢?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可以判定以下三大板块将会是知识付费的核心领域。
 
  2
 
  《知识付费下半场:贩卖“女性焦虑”》
 
  来源:全天候科技
 
  有了微信等平台的赋能,通过分销、群红包、广点通等、通过头部产品带动、线下宣传等五花八门的方式,产品有机会到达受众。但能够留住用户的,仍然是持续获取精准流量的能力。“这要求创业公司有场景运营和社群运营能力。需要对症下药,除了管理、财经,可以增加写艺术类、文化类,也可以有养花、烹饪等更贴近生活方面的知识。”
 
  最近,李筱懿发现,更多三四线甚至乡镇的女性具备了足够的消费能力,也开始注重自我发展。“我们办了两次‘香蜜游’,这是20人一个小团,价位在4万左右的出国深度游,来自一线城市的用户占比不到20%。”她举例。
 
  对于未来知识付费的发展趋势,蒋科总结:“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主要是瞄准男性、精英人群,我觉得未来还有几个拓展方向。分别是针对女性群体、老年人、小孩、下沉人群的知识付费内容。流量上,目前主要聚集在头部内容平台,未来生活化、多元化的腰部化内容,可以在垂直受众中高效传播。”
 
  3
 
  《知识付费的商业本质,是出版还是教育?》
 
  来源:21财经
 
  如果拿知识付费跟出版和教育两个行业加以比对,就会恍然发现问题所在:当下的多数互联网用户,始终在用教育的视角和投资的心态,来定义和评价知识付费。
 
  同样是真人播讲、听得见声音或者看得见影像,由于这种形式上的近似,人们在主观意识上就把知识付费跟教育靠拢,或者干脆划归到在线教育市场的一部分。这使得尚不成熟的知识付费多少显得有负众望。
 
  目前的知识付费,从商业本质上,应该更接近出版而非教育。因为它更像是提供一种跟可乐、薯条、咖啡一样的即时消费品,满足人们当下的精神需求。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知识付费显然也是体验导向优先于结果导向的。
 
  指导派
 
  指导派一般由大佬负责。除了中青报一篇谈及趋势的文章外,另外两篇都是公司负责人的专访。大佬个人对知识付费这个行业的理解,不免参杂自己公司的好恶。
 
  比如张荣乐说,终局是对标出版市场。他其实是说知乎 Live 、值乎、书店等集合并精细化运营。还有姬十三回答记者提问时候怎么也离不开自家产品分答。他们都是局中人,对这个市场一个比一个看得明白。同样他们也在瞄着对方,看谁先去参加散局后的After party。
 
  1
 
  《知识付费,2018年将是怎样的姿势》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目前市场上的知识付费产品,包含音频、图文、视频直播及录播、一对一咨询或在线问答等产品形态。有人觉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听完这些课程。有用户认为,买了一门课之后,才发现这门课的内容没什么深度,为知识一次性付费就像在赌博,“就像进电影院看过之后才知道片子到底好不好”。
 
  针对后一种现象,知乎等知识付费平台陆续推出试听、“收听15条以内,7天内无理由退换”等售后服务。但是用户在花上几百元购买一项无形的知识服务时,心中还是会有疑问:这些把经典名著拆了之后讲给我听的人能传递出原书的精髓吗?这门课程能真的让我读懂“××学”吗?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知识付费产品的内容编辑表示,知识付费产品之所以能够风生水起,“从根本上说是由通识教育的缺失、学术发展的封闭化和白领们的知识焦虑造成的”。而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各大平台的产品已经出现“高度的同质化”。比如,得到、喜马拉雅、新世相读书会、樊登读书会等都加入了“听书”付费产品的“战场”,在选书、讲述模式上很相似。
 
  2
 
  《知乎副总裁张荣乐:2018年知识付费有三大趋势,终局是对标出版市场》
 
  来源:36氪
 
  “行业还处在早期阶段。”张荣乐每谈到行业及其发展时,他都会向36氪说到这一点。目前知识付费所处的阶段,他认为远没到下半场。在他看来,知识付费终局是对标出版市场,甚至一部分在线教育市场。“这是千亿市场规模的盘子,但现在还只有几十亿规模,中间还有巨大的空间。”
 
  从2016年到现在,张荣乐观察到的知识付费行业变化是,“行业总体在成长向上”,生产者正变得专业,比如出现一些垂直生产机构;用户较以往成熟,现在已懂得区分或者选择优秀产品。“很多不好的内容在2018年没有什么大市场,生产者也会进行淘汰”。
 
  在张荣乐看来,2018年知识付费将往视频化、强互动、平台化方向走。在一些领域视频比音频能传递更强的价值感,促进用户学习;互动既体现在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间,如课程中讨论,又体现在生产者与平台间,如双方联合发布研究成果;一些原有单一售卖模式会往综合向发展,如电子书平台尝试做知识付费。
 
  3
 
  《专访姬十三:2018了,知识付费应该怎么玩?》
 
  来源:36氪
 
  比起分答而言,“小讲”、“小班”和课程三者看起来都是“较重”的知识产品,这不免会让人猜测他们的差别。姬十三解释说:小讲是类似于讲座的产品,以三十分钟的时间解决用户在具体场景中遇到的问题,聚焦实用性问题,给出用户急需的“锦囊妙计”。
 
  相比小讲的即听即用,课程则更类似于其他知识品牌的长期课程:由在行约见邀请名家教授、顶级行家授课,每节课10-15分钟,总课时为期数月到半年,系统入门学科或领域知识。
 
  “小班”则是通过20天到一个月的长期时间,由一位讲师,通过每日输出10 - 15分钟的知识点,组织讨论和布置作业的形式,帮助用户每天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用户之间可以互动,讲师也会跟用户进行深度互动。
 
  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讲师会配备一个四五个人组成的助教团队,来应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需求。小班课程结束之后会修整半月,在半月内主讲人完成课程的再次迭代和升级,而下一次又会进行再次迭代,不断根据更新内容。
 
  数据派
 
  还能说什么呢?看数据就完了吧。
 
  《2018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来源:艾瑞咨询
 
  现阶段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数据仅 为 7%,知识类应用的每周人均启动次数平均值为 4.8 次;也就是人 均每天仅 0.7 次,并未产生很强的用户黏性。用户购买付费产品后, 似 乎在短期内解决了信息焦虑的痛点,但从长期来看,生产者在付费内容中 所植入的情绪化理念,实际上并未缓解购买者的焦虑状况。
 
  知识付费火爆的同时,抄袭之风日渐盛行。很多产品同质化特征 明 显,导致抄袭现象的严重,甚至不少大 V 都被扒出曾有盗窃,侵权行为。
 
  2017 年 6 月,知名营养专家顾中一,在微博上揭发健康领域大 V”白衣山猫”抄袭其他专家已经发表过的科普文章,甚至有多个问 题是其团队找专科医生回答后转售给网友的。
 
  多年来,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是版权保护的薄弱点,原创知 识 频繁被转载、盗版、侵权。而知识付费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其产品 主要 采取语音问答、直播、视频等形式,十分重视买卖双方的互动性 和及时性, 为版权保护带来了一定难度,且当下知识付费尚无明确的 监管条例,这 也为知识付费行业中侵权现象的频发埋下了祸根。
 
  有业内专家指出,如果不及时明确知识产品的归属权,不仅会损 害 知识生产者的利益,还会打击他们的创作积极性,从而阻碍整个知识付费新业态的良性发展。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国产数据库实践:亚信安慧AntDB在DTC 2024展示创新实力

  • 583硬派家族+SUPER9跑车,方程豹产品矩阵献礼比亚迪30周年

  • AI新纪元,谁在重塑桌面未来?

  • 从“王婆说媒”出圈窥见:文旅营销有了新变化

  • 省应急管理厅领导到湖南水电职院考察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