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新蓝海,如何做成一门好生意?

admin2025年05月17日 06:05:06
阅读:
标签: 家庭 教育
分享:

在辽宁葫芦岛,一位父亲似乎又对孩子“管得太多”了,他给在沈阳读书的11岁的儿子设计了特别的回家方式——骑行150公里回家,这位父亲因此被网友称为狠心的“狼爸”。

  12月的一个冬日,12岁的湖南少年小吴偷偷抽了家里的4包香烟,这事儿被日常管教颇为严格的母亲发现了,处在气头上的母亲用皮带打了小吴一顿。
 
  没想到,小吴径直去厨房拿起菜刀,朝自己的亲生母亲连砍20余刀,倒在血泊中的母亲,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少年“弑母”的举动,加上小吴的若无其事,让人倍感心寒。而小吴的父亲,似乎把希望寄托于政府,希望政府能够帮忙让孩子接受教育,并坦承对孩子管教太少,“一年只见他一两次,很少管他”。
 
  在辽宁葫芦岛,一位父亲似乎又对孩子“管得太多”了,他给在沈阳读书的11岁的儿子设计了特别的回家方式——骑行150公里回家,这位父亲因此被网友称为狠心的“狼爸”。
 
  不管对孩子管得多还是管得少,国内的家长们似乎总是get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各种教育方法让人惊讶又无奈,譬如,我们经常可以在社交网络上看到这样的例子:妈妈给孩子辅导作业气出心梗,爸爸辅导孩子作业到崩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贯穿着孩子的一生,小到辅导作业,大到拥有独立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成熟的心智,想把一个熊孩子好好地教育成人,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现在,随着年轻代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渐起,国内家庭教育的需求正在凸显,一批家庭教育从业者正在抓住先机,抢占市场份额。
 
  1
 
  消失不掉的中国家庭教育焦虑和误区
 
  网络上曾有一段对于当今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的日常白描:一个隐形缺位的父亲,一个焦虑强势的母亲,导致了一个失控压抑的孩子。“丧偶式育儿”“巨婴”这些略带贬义的词汇像一面反射镜,照射当今的家庭教育现状。
 
  ·“留白”与“外包”
 
  “从幼儿园入小学,很多家长就开始焦虑了。他们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根深蒂固地影响中国家庭的父母了。于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这就造成了父母教养过度,这种过度会导致孩子没有个人自由与空间。”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罗坤在2018年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说道。
 
  “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的教育还是要留点白。艺术作品都讲究留白,教育更应该有留白。留白的教育,能够给孩子的未来成长提供更大的张力。”罗坤说。
 
  与“留白”相对的词叫“外包”。
 
  兰海说成长创始人,同时也是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卫健委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职业标准修订特邀顾问的兰海告诉鲸媒体:“很多人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外包’,花很多的钱把孩子送到别的地方,让别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此外,父母往往缺乏目标以及不知道怎么做出正确的选择,容易被周围浮躁的社会情绪和对比来干扰自己的判断,或者用成人教育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兰海秉承三个词:终身、合作、成长。
 
  为孩子好不只是让他上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毕竟学校教育只能在某一个时间段帮助孩子,家庭教育才是终身教育。
 
  在家庭教育当中,所有的家庭成员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孩子小的时候由父母照顾,孩子长大后会慢慢承担家庭重任,同时开始组建新的家庭。
 
  “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父母怎么教孩子,其实我更偏向父母怎么做父母,孩子怎么做孩子,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如何把家庭变得更好,因此,合作是我所秉承的原则。”
 
  说到“成长”,兰海认为家庭中父母、孩子都不是最完美的,都需要不断成长,这个成长就是学习,通过不断地打磨,让自己成为家庭中更好的角色,并且帮助彼此在社会角色中成长。
 
  ·熏陶、投资和消费
 
  在2018年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鲸媒体还收集到这样几种观点:
 
  清华大学研究员徐井宏谈道:“家庭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熏陶,不是说教。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不要觉得大人就一定比孩子强。另外学习能力比学习成绩重要,独立思考比乖巧听话重要,身心健康比出人头地重要。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不要把孩子当成附属,孩子需要自信,也需要平等对待,让他成为想成为的人,而不是你想让他成为的人。”
 
  商业观察者、评论家吴伯凡在谈到家庭教育时,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中国家庭的教育不是投资,而是消费。
 
  比如,父母让孩子上了一个什么样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去哪里出国留学,是父母的荣耀,这与买奢侈品的心态一样,而且是一种攀比式消费。投资应该是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自己。父母很多时候并不是在教育,是在教训、发泄,在自卑当中寻求超越。如果这种病毒不去掉的话,就会导致迎合攀比式教育消费的机构设施会越来越多。
 
  “教育一定是对这个人充分地了解之后,带有处方式地给出一个方案,而不是美国的教育好就送到美国去,美国的教育可能根本不适合你的孩子。”吴伯凡说。
 
  2
 
  无处安放的学校、家庭教育之间的错位关系
 
  2018年11月19日,距离高三学生高考倒计时200天,河南某中学举行高三学生向父母磕头仪式,2000多名学生面向家长下跪,随后叩拜。据说这是高三年级安排的,是一种形式,想教孩子们学会感恩。
 
  当时就有网友在学校的官方号下面质疑感恩方式,没想到遭到了学校官方号怒怼。校方回复:回家问问你父母,给他们磕个头该不该有争议,还说中国现在缺的就是这种仪式,才会有那么多的不孝子孙。
 
  学校希望学生学会感恩的初心没有错,但是仔细想想,这可能是一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错位的体现。学校代行了家庭教育中关于“传递孝道”的职能,而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家长们却略显尴尬。而在孩子的学业问题上,家长要成为家长专家,而非学科专家。
 
  ·通道打通了,一切就通了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教育产业专职律师程知音对鲸媒体说道:“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家庭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未成年人是家庭教育的重点,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
 
  做了8年班主任的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班主任刘米竹表示:“家长很多时候都把眼光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智力因素方面,往往忽略了外在行为背后,孩子的内在身心健康。我能看见我的学生,也能看见家长,但他们彼此看不到对方,因此,他们在沟通问题时,双方就非常头疼。所以教师就需要帮助他们深深地看见对方。教师的角色就是为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一条通道。通道打通了,一切就通了。”
 
  在刘米竹做班主任的过程中,她突然明白,自己的任务不是去改变家长。“这是改变不了的,我的角色是去影响他们,帮助他们生出内在的教育力量。只有家长具备内在的教育力量,才能长久地、源源不断地真正帮助到孩子。”刘米竹说。
 
  ·错位带来的最大损失是责任不分
 
  在兰海眼中,父母在家庭教育里决定了两件事,一是言行带给孩子的影响,即榜样的作用,二是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和社会教育机构,也就是规划的作用。
 
  她坦言,在现在的中国,我们会看到一个特别遗憾的现象,社会教育是在为学校教育服务,学校在意什么社会就在意什么,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满足孩子或者是个体成长的所有需求,这个时候社会教育应该起到补充作用,否则学校的压力就会很大。
 
  她也提到,最近这十年间家校矛盾不断的核心问题是,大家都没有摆清楚自己的位置。
 
  “现在我们会看到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重合的,家长把学校重视的东西作为孩子唯一成长的目标。学校老师给家长压力,家长也给老师压力,错位的关系带来的最大损失是责任不分,一方承担了自身根本就无法承担的压力,最后受损的就是孩子。所以,学校、老师、家长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他们之间应该是合作关系,而不是谁指挥谁,谁控制谁。”
 
  “归根到底,家长一定要清楚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在社会上寻找这样的能够补充学校教育的机构,这样才能让整个教育形态变得越来越好。”
 
  3
 
  家庭教育热潮下,如何做成一门好生意?
 
  ·家庭教育的需求正在被刺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国家长自古以来对于家庭教育的忽视,使得家庭教育一直处于潜在市场。当85、90后父母崛起,他们对于育儿的全新要求正在刺激家庭教育行业的勃发。此外,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在关注个人的自我成长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积极现象。
 
  不过,在鲸媒体的采访过程中,多位采访对象表示,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行当,由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育儿方式,因此家庭教育产品需要面临家长众多的需求点,并且形成体系化课程内容,为家长提供合适的学习方法以教育孩子,这是家庭教育的难点之一。
 
  家庭教育的另一大难点在于家长学习的不确定性,家庭教育的受众范围大多为0到12岁孩子的家长,孩子在12岁以后,家长会将注意力从家庭教育转移到应试教育、升学考试上,此外,家长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造成了学习不够系统,不易维持长久的学习力。
 
  真实的情况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不分年龄段的,在不同的阶段,孩子所需要的帮助也不一样,所以家长要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
 
  通常情况下,在0到6岁关注孩子天赋发展;在6到12岁,根据天赋来培养他的兴趣;12到18岁做未来职业导向,去关心他的人生价值。
 
  身为小学校长的罗坤提醒家长重视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阶段,如果家庭教育没有跟上,导致孩子上了中学之后出现家庭教育的滞后,以至于家长在后期真的无能为力,甚至有些孩子进入社会后,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刘米竹看来,在高中阶段,家长显然已经不能辅导孩子的作业了,在学习上帮不了太多忙。所以家长要先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了,让自己有能力滋养孩子的身心。
 
  “对父母而言,孩子0-6岁阶段也是父母的第一个6年,我把这个阶段称做‘手把手’,父母手把手教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开始接触社会,在学校也得到一些技巧上的提高,家庭成为孩子和社会连接的一个渠道,父母要做的是搭建好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桥梁,这个阶段叫做‘一起走’。孩子成年后是家庭价值观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时候,这时父母需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兰海对鲸媒体说道。
 
  ·浅析家庭教育产品生存现状
 
  随着年轻代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渐起,国内家庭教育的需求正在凸显,一批家庭教育从业者正在抓住先机,抢占市场份额。
 
  目前,在家庭教育这一细分赛道上可以看到,不断有如家长社区、亲子游、故事绘本读物、知识付费APP等针对家庭教育的产品涌现。
 
  “亲子游、绘本和知识付费APP我都会考虑。我比较喜欢带孩子亲子游,跟孩子一起做攻略,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不同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程知音说道。作为母亲,程知音在育儿中感触最深的还是言传身教,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兰海看来,市面上的众多家庭教育产品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区分,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对父母起到帮助作用,而非替代父母在家庭教育里的职能。
 
  “当所有的东西都被互联网的、先进的科技替代的时候,父母在家庭当中的愉悦感也会遭到损失,所以我看好的产品,可能第一是帮助类的,其实父母的需求就是两个,情感上的倾诉和方法上的提供;第二是实用的,父母需要的就是能够在身边及时帮助到他们,能感受到希望、力量和愉悦感;第三,我希望它不仅教给了父母家庭教育的方法,产品自身也要有逻辑存在,并且成体系,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家庭教育的产品。”
 
  目前,兰海说成长APP提供全年龄段视频课程、主题线上训练营以及专家社群服务,为家长提供多种家庭教育解决方案。
 
  “很多人做家庭教育产品是通过引发焦虑来让自己的产品变得好卖,如果教育会引发焦虑,那它和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所以我特别希望家庭教育的产品也好,其他教育产品也好,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大家感受到希望,感受到力量,并且过程是愉悦的。”兰海说。
 
  ·投资角度:家庭教育是个新蓝海吗?
 
  业内人士H对鲸媒体说道:“家庭教育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赛道,各家有各家的打法,但是我觉得商业模式一定要符合用户的需求,纯课程类产品需要根据中国家庭的特点来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父母课程。不过,父母课程是新生事物,需要在设计当中不断去调整和完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纯线上的家庭教育的产品可能没有办法更好地帮助家长,因为家庭教育产品需要的是线上和线下的互动。”
 
  纪源资本目前重点关注0-6岁阶段,包括面向素质教育的产品和面向父母教育的产品,其执行董事于红在接受鲸媒体独家专访时表示,面向父母教育的产品很重要,受众面也更广。对于孩子来说,孩子一直处在成长阶段,每一年甚至每个月孩子都属于不同的受众群体,这就导致对教育产品的要求非常高,公司打造的不是同一款产品,而是多款产品。
 
  但是对于家长就有所不同,“受众始终是同一批家长,所有的家长肯定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了,我们也看到一个趋势,很多家长都开始主动学习育儿知识,怎么教育孩子是大家更加看重、并且愿意为此付费的。所以我们才投资了小步亲子这个项目。”于红说道。
 
  她表示,大家对家庭教育一直是有比较强的需求的,但是之前市场没有出现非常好的面向家长教育的商业模式,而现在的知识付费就给家长教育提供了比较好的学习形式。
 
  经鲸媒体梳理,目前家庭教育呈现形式包括书籍、报刊、培训机构附带的家庭教育课程、幼儿园及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自媒体信息流、知识付费课程、亲子类APP、亲子游等互动产品、宝宝树\妈妈帮\家长帮等论坛内UGC\PGC生产的家庭教育内容等。
 
  但从目前的行业情况来看,大多数家庭教育产品还未催发出家长主动掏钱的意愿,尚处在免费培养用户阶段。而家庭教育的选择权完全掌握在家长手中,他们可以为了提升自身育儿能力而主动掏腰包,也可以参加学校、机构免费主办的家庭教育讲座、活动等。这也折射出了现阶段家庭教育市场的非刚需、不受重视、不成体系的窘境。
 
  总体而言,随着消费升级、家庭育儿观念的转变,以往由于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习惯不同,而不可能做到整齐划一、标准化的家庭教育,在受众群体、环境和技术条件的改变下,或将朝着标准化的体系出发。家庭教育以往被贴上的非刚需、差异化的标签也许会慢慢消除,或者成为校园、培训机构甚至是每个家庭的标配。
 
  而在学校端,在2018年的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鲸媒体了解到,已经不少学校在为缓解家校关系,改变家庭教育匮乏的局面而做出努力。
 
  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在学生一年级入学之前,所有的老师都进入孩子的家庭了解孩子,与家长形成一致的意见;请家庭教育专家来学校为家长们做讲座,传授最先进的家庭教育的理念;每隔两周组织一次家长论坛;举行爸妈进课堂,家长志愿者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开展家庭实验室,让孩子在家中有家长的陪伴、支持下做科学实验等。
 
  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第一小学:
 
  通过“家校共建”,让一些医生、工人等不同行业的工作者来学校授课,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来教育孩子。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围绕家庭教育开展专题讲座,问卷调查、民主测评等,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提高老师的指导能力,鼓励老师考取家庭教育指导资格证。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