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这个舆情发酵成事件的是微博上的“共青团中央”账号,它直接对“视觉中国给国旗打版权水印”发出质问--国旗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
今天,知名图片服务商视觉中国“意外”上了热搜。
第一把火是昨天全球发布的“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被视觉中国宣布拥有版权,不过这事儿从法律上来讲,视觉中国的版权申明似乎也有道理。
真正让这个舆情发酵成事件的是微博上的“共青团中央”账号,它直接对“视觉中国给国旗打版权水印”发出质问——国旗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
一时间,微博、微信朋友圈中的媒体人、自媒体大V纷纷刷屏,有一种长久以来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的感觉。
全球的互联网从免费、自由时代演化到今日,资讯图片版权、付费墙引发的争议一直连绵不断。
尊重版权,与尊重人格无异,这必定是人类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转载不拥有版权的内容就需要主动遵循版权规则。注明来源或者根据版权主的要求支付合理版权费用是最基本的要求。
视觉中国通过收购图片版权运营进行盈利,视觉中国公司也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这是他们的商业模式。从法理上来讲,其他人员侵权需要协商或者赔偿,他们有根有据。
不过,中国的个体互联网用户获得图片的来源大多是通过搜索引擎,根据实际情况,搜索引擎提供的结果中,免费图片和版权图片鱼龙混杂,普通用户根本无法识别版权图片的来源,这无疑就给普通用户对图片的使用带来的巨大的陷阱。
这也就是众多自媒体人诟病视觉中国、东方IC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这些图片运营公司已经配备了先进的图片版权侵权追踪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找到侵权用户,提出索赔诉求。
我的基本观点是,如果侵权,应当负责。但是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图片使用、图片传播对版权的溢价影响存在较大漏洞。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自媒体人未获授权在公号上引用了一张照片,这篇文章只有90次点击,他总体需要付出的赔偿成本可能是巨大的,这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而上述图片运营公司正是利用了法律法规的漏洞,完成了其商业模式的最重要一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不走法院了,我们签个包月包年协议吧。而就算走上法院后,大部分被起诉的侵权者都面临着败诉和高额赔偿。有网友将此称之为“维权式敲诈”。
回到图片本身,这次舆情的发酵点正是视觉中国把国旗、国徽打上了版权水印。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公共利益在图片版权中的体现。
毫无疑问,把国徽、国旗进行二次版权交易是违法行为,这和平台方宣称的商用和免费使用无关。这一点,视觉中国应当作出清醒的认识。
而黑洞这张照片,视觉中国去购买版权然后放置在图片交易系统并不违法,但却非常的不聪明。这本是一次绝佳的公关品牌机会,视觉中国完全可以购买“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版权,然后高调宣布所有用户可以免费下载使用(不含商用),这本将成为一次经典的品牌案例。
事实上,上述舆情的发酵正影射了这家公司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精神。我们不能一切向钱看。
而主流媒体界的“恨”也是值得思考的。2018年6月,在第四届观媒峰会上,我召集了30多家新闻网站的总编辑召开版权闭门会议。当时现场统计得出了一个数据,仅在2019年上半年,30家媒体赔偿的版权费用就高达500余万元。这与主流媒体当下的艰难处境不谋而合。
客观来说,不少新闻网站吃了很多年的免费午餐,却没有想到被一次性“算总账”。他们的网站资讯数据库被扫描,一张张侵权的照片被公证。到了法院,又遇到了“一刀切”,一张图片几千块,可谓天价索赔。而主流媒体有的时候又遇到一种尴尬的处境,主管部门要求推送转载一篇文章,而这篇文章中有一张图片没有版权,转载了就要赔偿,不转载又不行。
主流媒体都受不了,自媒体人就更受不了了。这次朋友圈视觉中国被“围攻”之源就在此处。
不过,受不了不代表就正义。一些自媒体们收广告费时不也是毫不手软,主流媒体当年在黄金期不也赚的盆满钵满?
面向未来,这次舆情给视觉中国应该带来了很大启发--主流图片服务运营商应当建立公益、免费图片资源库;与主流媒体加强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与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方加强战略合作共建基础图片池;与图片搜索引擎合作打通数据接口。同时,我们也应该推动传播体系监测对版权溢价的影响研究,法律法规在这一块也值得进一步完善。
对于版权所有者和版权侵权者来说,不作恶都是你们的底线。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