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场线下“圆桌会议”

admin2025年05月18日 10:00:08
阅读:
标签: 网络 家庭
分享:

“大家知道什么是圆桌会议吗?”“桌子是圆的。”



  
  5月10日,江西省泰和县。在泰和四中的一间教室里,一个初中男同学的回答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提出问题的是著名主持人、制作人、家庭教育探索者李小萌,她向大家解释:“圆桌会议,就是席位不分主次,不分长幼先后,大家都可以平等地去表达和沟通,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沟通结果。”
 
  在李小萌身边坐着分别坐着大人和小孩,他们分别是腾讯公司副总裁、DN.A计划发起人姚晓光,心理专家王新红,家长代表谢玲、教师代表刘琳清,和几位来自泰和四中的同学。
 
  这是DN.A计划联合阳光朋辈计划,举行的DN.A网络素养公开课的第七讲《相信的力量》的现场。
 
  DN.A计划发起人腾讯公司副总裁姚晓光、著名主持人李小萌,在课堂上与泰和四中的家长及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信任”的圆桌对话。
 
  家长与学生从各自视角出发,分享了对于网络的理解和认识,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尝试通过正向沟通、正向激励等互动方式,建立起互信关系,感受信任的力量。
 
  姚晓光宣布,DN.A计划与阳光朋辈计划合作的网络素养课程正式启动。自今年9月起,将在江西省泰和县包括泰和四中、万合二中、南溪初中、南溪中心小学在内的四所学校,开启为期一年的网络素养课程。
 
  DN.A计划 是数字原住民计划(DIGITAL NATIVES. ACTION)的简称,该计划希望能够为在数字时代感到焦虑的父母,提供和网络教育有关的各种知识。
 
  中学生眼中的网络生活
 
  到底是什么样子?
 
  彭同学
 
  “我已经长大了”
 
  我刚碰手机,父母就会像幽灵一样出现在我后面,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把抢过手机,并冲我吼道:“玩什么手机,你作业写完没有?写完不会复习啊,考得很好吗?”
 
  我一直打游戏,可我的成绩总是徘徊在班里10-20名,并没有因打游戏而下降。即使我能够这样自律,父母还是不信任我。我尝试和父母交流,可他们说我还小,不懂。但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
 
  喻同学
 
  “原来学霸也会玩游戏”
 
  过去,我时常站在窗边,凝视着这喧闹的世界,痛苦地告诫自己再也不要去想上网的事情了。成天在痛苦地挣扎,连我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
 
  我总以为那些学霸是绝对不会玩游戏的,他们都在刻苦学习,但我很惊讶地发现那些人竟在一起商量周末该打什么游戏。学霸们说,只要你守时,适当的游戏可以放松心情。学的时候就好好学,劳逸结合。
 
  现在,我觉得在和网络的抗争中,我应该获胜了。
 
  肖同学
 
  “网络可以帮我释放压力”
 
  有一次考试考砸了,若是在以往,我一定会在网上跟朋友诉说心中的苦恼,心情可能会变得更好一点,但父母没收了我的手机。我想和同班同学说说内心的苦衷,但沉默寡言的我在班上并没有几个朋友。考试时间越来越近,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爸爸妈妈,尽管在学习上我确实是有一定的缺陷,但它也并非都是网络引起的。通过网络,我能够分享我的喜怒哀乐,让我减轻学业的压力;我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让我开拓更宽的视野。网络更是一个巨大的阅读宝库,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博览群书。
 
  周同学
 
  “父母帮助我走出网络沉迷”
 
  手机让我最依赖的地方是,遇到不会的题,它能帮我渡过难关。这种便利让我变得不勤于动脑,每次作业只要碰到稍微难一点点的题就查手机。渐渐地,网络变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我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交朋友,周末也不愿意外出。
 
  为了帮助我克服网络沉迷,父亲会耐心地教我折纸,周末的时候,父亲还会陪我去楼下打球。一年过去,在父亲的陪伴下,我变得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在现实生活中,我打球认识了更多的好朋友,也不再依赖用手机。
 
  钟同学
 
  “我曾经遭遇网络暴力”
 
  在班级QQ群,我看见了班上同学的另一面,大家都充满了攻击性。起初是匿名,后来开始实名攻击。群里“99+”的消息有三分之二是骂人的话。我实在忍受不了QQ群里的乌烟瘴气,便出来维持。最终,群里所有的攻击都指向我,一上QQ便能看见许许多多无端的指责我的话。印象中沉默的同学变得有趣了,温柔的同学变得暴躁了。
 
  在没有老师和父母的管理下,我们的网络世界常常是无序的。后来,老师帮我们设定了底限。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控制好自己的行为,让家长与老师信任我们,才会给我们更多的空间。
 
  谢同学
 
  “网络将我和父亲的关系拉近又拉远”
 
  我的父亲,是一位在工地上干苦力的工人,一年只有春节才能和我们团聚。每隔一个星期,就会有一通来自父亲的网络电话打进来。
 
  但是每当春节父亲回来的时候,只要看到我用手机玩游戏,父亲都会进行制止,给我讲述些令我厌烦的道理。
 
  印象最深的一次,父亲生气地朝我吼:“游戏有什么好玩的?学习才是你最终的出路。”我不会沉迷游戏,相反地是,游戏过后我能更专注地投入学习。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分别,距离让他对我的了解逐渐淡薄。
 
  而我的妈妈和我生活在一起,她是了解我的,她没有像父亲那样阻止我使用网络,反而还挺支持我。我希望,距离不要改变父女间的信任。
 
  郭同学
 
  “母亲鼓励我走出对网络的依赖”
 
  六年级那年,学业压力突然变得很大。我的心情也随之焦虑。作为所有人眼中的乖乖女,每天都只能在面具下生活。那时候,没有人知道我的烦恼、我的痛苦。
 
  带着糟糕的心情,我在QQ上,结交了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他们对我的安慰中,我第一次感觉有人那么懂我。网络让真正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我沉迷于这种感觉。
 
  母亲知道后非常着急,给我写了一封信,和我约定一起减少网络的使用。她为我折了许多星星,上面写满鼓励的话语,每次我想玩手机时,就打开一颗看一看。我不仅在母亲的鼓励下,走出了对网络的依赖,还开始在网上发表文章,虽然有时候写出的文字并没获得多大反响,但我乐在其中。
 
  刘同学
 
  “未来,我会重拾游戏梦”
 
  我喜欢玩游戏,希望成为一个游戏制作者,做一款属于自己的游戏。带着这个“游戏梦”,我开始在网上自己动手尝试游戏制作。但因为游戏制作过程复杂,我又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所以进展一直不太顺利。
 
  父母因为我用了太多时间上网,成绩不理想,就阻止了我的游戏制作。我理解父母的做法,也知道自己的梦想目前还没有机会实现,但这个梦还存在着,等到我有能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一定会来重拾这个梦想。
 
  孩子如何赢得父母的信任?
 
  用行动说服父母,
 
  向父母展示独立的能力。
 
  李小萌
 
  我发现孩子们说到父母,都是用“一把抢过手机”,然后自己“关上房门大哭一场”这样的词语。大家有没有想过和父母好好沟通?
 
  彭同学
 
  我觉得我自己可以自律,希望父母不要这么粗暴地管理我上网这件事。我跟他们说了我能、我可以,但是没有效果。
 
  李小萌
 
  其实你的话带着对父母的指责,所以他们就反弹了。证明自己可以,不光是口号,要用行动来说服父母,把我掌握了什么展示给父母看。
 
  姚晓光
 
  我大概在初中二年级,才拿到了人生第一台电脑,争取了两年左右。刚开始用的是和家长闹脾气的笨方法,当然不会有效果。父母还是需要你给他们一些理由来相信你。有一次电视播放计算机教育节目,我能够随意回答电视上老师的问题,父母发现我真的在用心学习计算机知识,所以同意给我买了电脑。
 
  同时,你要建立一个长远目标,告诉家长你要做什么,想用电脑或手机实现什么样的梦想,比如可以想想未来你会用科技做什么。
 
  王新红
 
  有效的沟通可以如何达成?孩子们可以主动做出一个清晰的计划,规定自己一天中的哪个时间点玩。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在自己承诺的时间点做到了结束游戏,父母的唠叨和粗暴程度一定会显著下降。
 
  家长如何赢得孩子的信任?
 
  留出空间,让孩子学会自律。
 
  李小萌
 
  我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初中时期亲子冲突会白热化?
 
  谢玲
 
  我以前希望孩子长成我心中的样子,她长着长着变了,我希望把她拉回原点。我对孩子说:“你怎么变了?”结果她对我说:“妈妈我没变,是你变了。”我就听了很多老师的劝告,也看了很多书。
 
  我觉得想要化解冲突,还是要跟孩子心灵沟通,要用心跟她交谈。
 
  王新红
 
  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变了,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有阶段性的。信任基于理解,理解才能信任。今天所有的孩子都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他们都表达得非常充分,但家长用考试成绩好把一切都屏蔽掉了。
 
  姚晓光
 
  每个孩子和自己挣扎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就是Ta建立自律的过程,这已经算是一个好的开始。一般能够做到自律的人会发展很好。他能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了解,找到自己的兴趣,做出超常品质的作品。
 
  我们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父母也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这会是孩子成长中非常强大的动力。
 
  王新红
 
  自律确实非常重要,孩子的纠结也是源于自律。成年人相信孩子,就是给自律的成长留下空间。人一定是需要试错的,掉进坑里的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一个孩子从不纠结,他未来也许会遇到更大的问题。但是家长要划好范围,不能让孩子掉得太深。
 
  面对网络问题,家长和孩子一定要有共赢思维。父母做怎样能赢?相信孩子。孩子怎样能赢?展现自己的一点点进步,用具体细微的行为证明自己可以管理好自己。这不能是一句空话,要有具体的行动。父母看到你真正的表现后,就会把空间让渡给你。
 
  老师的价值:
 
  通过网络素养课程,
 
  让老师成为亲子间的平衡器。
 
  刘琳清
 
  作为老师来说,我也很困惑,总是怕跟家长碰触网络这个话题,提都不敢提,怕碰到家长非常紧张的一根弦,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王新红
 
  我们在学校做网络素养课程,就是希望老师可以起到平衡作用。当家长把孩子的空间留得太小,老师就可以通过向家长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家长理解孩子奠定基础。
 
  如果家长留的空间特别大,老师就要伸出手去拉家长,让他离孩子近一点。要记得青春期的孩子有成人感,但没有真的成人,在必要的时候,需要父母提供支持。总之孩子的沉迷行为都是因为这种平衡打破了,学校或者说老师要做好平衡器。
 
  姚晓光
 
  现在,让网络素养进入学校的正式课程还有各种现实困难,但有越来越多的像泰和四中的肖校长一样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与我们同行的队伍不断扩大,来自学校和孩子们的反馈让我们更加坚定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DN.A 计划在下一阶段工作的核心思路,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将孩子置于全面的管控之下,而是赋能,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们全面认识网络,激发孩子们自主、自控、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们有信心积跬步行千里,拥抱未来,让孩子不要错过数字科技发展的浪潮,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成长。
 
  相信的力量
 
  讲者/姚晓光
 
  从去年 DN.A 启动到现在,我这是第三次参加网络素养公开课了。作为腾讯 DN.A 计划的发起人,我也曾经是一个孩子,现在当上了爸爸,刚才听同学们分享时,我有很多感触。
 
  每一代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我长大时,个人电脑才刚刚开始普及,而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这一代孩子可能更懂网络了,但父母也更焦虑了,这种焦虑加剧了冲突。
 
  DN.A 计划刚刚在一个县城中学访问了上百名 12 岁-18 岁的中学生,请他们就“上网”这个话题,写出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很多孩子的心声是相似的--希望父母相信自己,给自己更大的网络空间。我选了一些分享给大家:
 
  “我上网不只是玩,也在学习、查资料、看新闻。”
 
  “我想和你们一起体验网络生活。”
 
  “我会尽我最大的控制力,合理安排时间,把网络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发挥到最
 
  大。”
 
  “我们都要控制上网时间,陪陪对方。”
 
  今天在这里,我也听到了同样的声音。上网并非都是不好的,我们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向父母证明。
 
  其实,我们大人特别容易犯一个错误,总是把孩子当成很小的孩子,认为已经非常了解他,看不到他的成长,他的力量。在数字时代,孩子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在如何对待网络的问题上暴露得更加激烈。
 
  这正是 DN.A 计划希望解决的问题,为在数字化大潮中感到焦虑的父母、老师和孩子们提供有关网络素养教育的研究、方法和课程。去年 7 月,我们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第一次网络素养公开课时,就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不插电的陪伴,每周一小时”的倡议。我们相信陪伴的力量,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聚合更多的声音和力量,一起来关注、思考并行动。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举办了六次公开课,听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的心声、父母的心声和老师的心声。我们也收获了更多的信心:
 
  孩子们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强大,每个孩子都有自主发展的潜能。在网络素养教育上,不应该把我们的认知灌输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在我爱上电脑的那个年代,父母根本无法想象互联网会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也许未来会有AI技术的出现,有更强大的体验,父母可能没有这种感知,但是孩子能感知得到。
 
  我们相信,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在数字世界里会发展自己独特的成长轨迹,这将是一个共同学习和构建的过程。
 
  这也正是 DN.A 计划在下一阶段工作的核心思路--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将孩子置于全面的管控之下,而是赋能,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们全面认识网络,激发孩子们自主、自控、自我发展的能力。
 
  今年有更多的学校和合作伙伴将加入进来,很多新的计划正在进行。
 
  在出版方面,将以绘本的形式推出《给孩子的第一本上网书》。对于为孩子过度上网焦虑的父母,DN.A 计划也将与腾讯未成年人主动服务平台合作出版一本书。
 
  我们将邀请国内顶尖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通过对几十个典型家庭案例的分析,寻找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背后的根源。
 
  我们已经在福建长汀探索将网络素养课程与安心工作室的青少年效能提升相结合,受到学校和孩子们的热烈反馈。
 
  这次 DN.A 计划与阳光朋辈结合,将从今年 9 月起,在江西省四所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网络素养朋辈课程。阳光朋辈通过同龄人互相帮助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效果很好,我们准备把这个方法应用在网络素养的培养上。一会,我们在泰和四中培训的 40 名课程组长就要上岗了。
 
  现在,让网络素养进入学校的正式课程还有各种现实困难,但有越来越多的像肖校长一样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与我们同行的队伍不断扩大,来自学校和孩子们的反馈让我们更加坚定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有信心积跬步行千里,拥抱未来,让孩子不要错过数字科技发展的浪潮,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成长。我也想再次向所有的父母们提议,别忘了“每周一小时,不插电的陪伴”。
 
  DN.A计划  是数字原住民计划(DIGITAL NATIVES. ACTION)的简称,该计划希望能够为在数字时代感到焦虑的父母,提供和网络教育有关的各种知识。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