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实施条例》近期发布的可能性极大,引发关切。而此前延迟发布也不仅仅出于监管的角度,更多的是考虑到鼓励扶持的初衷。
2018年下半年,教育部决定把在线教育也纳入《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管理范围。为此,去年底到今年初,相关部门开始摸底调研,接触很多在线教育机构并向其征求意见。很多机构管理者也都表达了希望延缓发布或适度宽松的诉求。
据传,该《实施条例》近期发布的可能性极大,引发关切。而此前延迟发布也不仅仅出于监管的角度,更多的是考虑到鼓励扶持的初衷。
对整个在线教育行业及相关企业来说,我认为核心的影响只有两个,可以简单归纳为对人和钱的影响。
对人的影响——持证上岗
首先,关于教师资质的管理。《民促法实施条例》会明确规定从事线上授课的老师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或其他相应的教师资质。
针对这一要求,很多K12领域的在线教育企业其实早有准备,比如说安排公司现有老师去考教师资格证,或招聘时明确要求应聘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
所以我们会发现过去的一年,因为这个法规,教师资格证的培训成为了一个小热点。
但对于有外教的在线教育机构应对这一要求会比较棘手——无论是成人外教,还是VIPKID这种在线少儿英语——要合规,就意味着外教也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比如类似TESOL等外教资质证书。但显然在这一细分赛道,这些机构想在短时间内严格合规,很难。
好的外教也是稀缺资源。据2017年国家外专局统计的数字,我国有40万外国教育从业者,超过20万是“黑外教”。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教大多是国外一些底层收入的群体;他们如果能考取TESOL、TEFL等资格证书或者持有教师资格证的话,会有更好的择业机会,也用不着去VIPKID、哒哒英语这些平台讲课赚钱。VIPKID现有六七万外教,哒哒英语这一类规模的公司大约也都有上万名外教,十几万外教的合规之路必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据我所知,现在大家在用“外教配中教”的方式去应对--即每个外教授课时配一名有教师资格证的中教老师,某种程度上实现变通合规。但体现在成本上,平均每课时会增加10-12元钱。
对钱的影响——预收学费
我们知道线下辅导机构只能收3个月的预收学费,也都在严格执行。这是一个硬性指标。
《民促法实施条例》会要求在线教育机构也只收3个月的学费,这对行业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大量在线教育机构目前都没有实现盈利,大都通过烧钱、通过预收学费来维持企业经营。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在线教育企业,哪怕是发展态势很好的独角兽,现金流OK,但财务上确认收入其实还是亏损的,当预收学费时限变短之后,能够收取的用于未来支配的现金流就会大大减少。
可以预见,预收学费的硬性规定,对在线教育行业的大部分机构,尤其是体量大的企业,将会造成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民促法实施条例》发布后的诸多项细则,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涉及方方面面,但以上两点是最为重要的,不仅是《民促法实施条例》对在线教育监管的核心,也关乎在线教育的生死。
延迟发布实为兼顾鼓励与扶持
权威人士透露,《民促法实施条例》发布,不仅仅是出于监管的层面,更多也是为了鼓励扶持在线教育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政府层面也在不断出台新举措促进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在线教育的发展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民促法实施条例》发布,就不止从监管的角度,还会从怎么促进鼓励行业的角度去做。
把在线教育也纳入《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管理范围,监管和鼓励、扶持并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