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可以跨越性别、衰老乃至死亡?斯坦福教授预测40年内就会到来

admin2025年07月28日 01:25:41
阅读:
标签: 试管婴儿
分享:

种种科学突破表明,通过对实验进行不断地优化,科学家们在不远的未来,可以借助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制造出卵子和精子。



 
  前一阵,通过基因层面的人为操作来 “设计婴儿” 的实验,引起了科学界的一致反对。然而,另一种可以选择 “理想宝宝” 的技术近年来却在硅谷引起了热议,不乏积极支持的声音。
 
  斯坦福大学法律和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亨利·格里利(Henry Greely)多年来专注于研究生物医学的伦理和法律影响,他是“轻松的试管婴儿术 Easy-PGD” 的提出和支持者(硅谷洞察注: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即胚胎植入前遗传筛选,是一种优生学技术,配合试管婴儿使用,该技术能筛查胚胎的潜在疾病基因,确保婴儿健康)。
 
  格里利教授还专门写了一本《性行为的终结与人类生殖的未来》(“The End of Sex and the Future of Human Reproduction”)这样一本书来阐述该技术及其影响。
  “未来20-40年里,人类以生育为目的的性行为会大规模消失。大部分想要孩子的健康父母不会再通过性爱这种方式来生子,而是选择到诊所里。人类将会有意识的选择他们想要的宝宝。
 
  “这不再是过去只存在于电影和科幻图书里的话题,今天的科技发展带来的改变是,第一,这种生育方式不仅安全可行,而且更容易,也更便宜。第二,经济、社会、政治和法律上的多种因素结合起来,会让这种生育方式不可避免,甚至成为主流”,亨利·格里利(Henry Greely )对硅谷洞察记者说。
 
  “轻松的试管婴儿术”(Easy-PGD )到底是什么
 
  亨利教授进一步解释说,这种新的生育技术的过程大概是:精子和卵子会在实验室生成并在体外结合,然后,在父母决定最终选择哪一个或2个胚胎进入子宫前,胚胎的基因会被仔细的检测和分析过,父母会有机会得知关于这个胚胎基因的一切想要的信息,包括孩子是否有某种疾病,外貌和行为特征会如何等。这些都将会是安全、合法的。
(亨利教授。图自斯坦福法学院官网)
 
  科学家们通过对一些“成年”细胞(比如皮肤细胞)进行重编程,使其“变身”为诱导多能干细胞,这种细胞能再次变成多种类型的细胞,如转化成血液细胞、骨骼细胞等。理论上就意味着,它可以转化生生殖细胞,变身精子和卵子!
 
  而体外配子(IVG)技术如果实施的话,就完全不需要这个步骤,它可以直接从母亲(或父亲)的干细胞中生成卵子和精子,整个过程只需要从母亲的皮肤组织上取出一些细胞即可,是不是相比之前的过程轻松很多了呢?而且取一次细胞,就能产生大量卵子和精子细胞。
 
  IVG 这项技术,可以追溯到 2007 年日本科学家 Shinya Yamanaka(山中伸弥)的研究,他首次发现了在体细胞(如皮肤细胞)中放入转录因子,可以将之重新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2012年,他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Shinya Yamanaka。图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2014 年,以色列干细胞生物学家雅各布·哈那(Jacob Hanna)将人类皮肤细胞成功变成了原始生殖细胞,但出于伦理考虑,他没有继续实验。
 
  动物实验在 2016 年获得了成功。日本生物学家 Katsuhiko Hayashi 在实验室利用老鼠的皮肤细胞,制造出了老鼠卵子和精子,将实验室合成的胚胎放入白鼠子宫,成功孵化出了一群健康的老鼠。
 
  同一年,中国科学家沙家豪、周琪等人首次实现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并获得具有功能的精子细胞,且成功用其繁衍出老鼠后代。
 
  种种科学突破表明,通过对实验进行不断地优化,科学家们在不远的未来,可以借助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制造出卵子和精子。
 
  也就是说,技术本身不是最大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正如英国剑桥大学阿兹姆·苏拉尼(Azim Surani)所说,“必须在人造的人类生殖细胞问世之前,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这一技术的可能后果,并选择适当的应对措施”。
 
  并且,在实验室利用人类干细胞制造出卵子和精子,成功培植出多个胚胎后,父母亲还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技术来选择自己最想要的孩子,随个人偏好定制孩子。
 
  亨利教授在采访时介绍说,我们早就已经可以对胚胎进行移植前基因诊断(PGD),也就是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主要用于检查胚胎是否携带有遗传缺陷的基因。该技术已经有超过25年历史了。
 
  但是,之前的移植前基因诊断(PGD) 提供的基因信息很少,而且还非常昂贵,甚至还有一定风险,主要是基因检测技术本身的局限。而这些都在基因检测技术和成本发生巨大改变的今天得到了改变和提升。如今,我们能够更快、更准确、更便宜的方式更多了解到胚胎基因的信息,包括孩子是否携带疾病、外貌和行为特征等。
 
  “将 IVG 技术和更好的移植前基因诊断技术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我称之为“轻松的试管婴儿术(Easy -PGD)的未来生育技术,它会是一个更容易,也能让父母拥有更多知情权和选择权的试管婴儿过程”,亨利教授说。
 
  避免先天疾病,跨越性别、衰老乃至死亡
 
  亨利教授认为“轻松的试管婴儿术”最终一定会面世并被人们广为接受,不仅是因为 IVD 体外配子技术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它有巨大的需求市场。
 
  首先,该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婴儿的先天性疾病。人们可以主动选择生下一个更健康的孩子。注意,这不是设计或改变婴儿的基因,而只是让父母从诸多可能里,拥有一个选择权。“光是这一点,就可以省下多少未来的医疗费用,甚至美容手术费用”。
 
  第二,大量受困于不孕不育的夫妻可以尝试这个选项。
 
  第三,那些年老却仍想生育孩子的女性有了新的机会,不再受困于卵子数量和质量随年龄增长下降的生理问题。IVD 技术可以仅从母亲一方的细胞里生成精子和卵子,让她“既当爹,又当妈”。未来想要有孩子,不仅不需要性,连男人也不需要。
 
  第四,同性恋人的“亲生孩子”有了可能。
 
  第五,那些即将去世甚至已经去世的人,只要仍可获取其部分组织细胞,也仍还有机会繁衍后代!这一点虽然听起来有些诡异,但确实也是给了人们多一个选项。
 
  几大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亨利教授虽然是 IVD 体外配子技术+更好的基因诊断技术带来的“轻松试管婴儿”术的支持者,但其实他对这项技术也有不少忧虑,因此才决定专门就此写一本书,呼吁人们对此认真思考。
 
  “正因为这样的技术一定会到来、一定会有很多未知的挑战,我才更希望大众能充分了解该技术,在它到来前做好充分准备”。
 
  亨利教授提出,该技术会带来以下几大挑战:
 
  第一,安全层面的挑战。理论上,人体实验是可行的,但真正从一个人身上来生成精子和卵子,或跨越性别、在同性恋人之间来实验室造人,这些实验的安全问题还有很多需要验证和讨论,这也是为什么亨利教授认为,它出现到市场上至少还需要 20 多年。
 
  第二,平等问题。是否会出现富人阶层会最先使用该技术?是否会出现某个地区的人们想要更多女孩而不是男孩,或者相反?
 
  第三,残疾人问题。这样一个倾向于“让残疾人不会出生”的技术,会在残疾人群体和照顾他们的人中产生怎样的后果?
 
  第四,法律和监管问题。不同国家在监管层面一定会有不同的法律出现,更重要的,不同的监管政策出台后,又会对当地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五,家庭关系问题。你的孩子知道你同时是父亲,也是母亲后,你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当你的孩子知道父母在出生前就选择了他成为特定的某个人(健康、外貌、行为特征等),他会高兴还是愤怒?什么时候来决定 “谁在擅自扮演太多上帝的角色”?
 
  “我一边非常兴奋和好奇,这样的技术会如何改变我们,同时也担心人们因为准备不足对该技术进行极端化的使用,要么完全禁止,要么完全开放,这都是危险的。不同国家的政府要做出决定,科学家们也应该发展出自我监管的原则,但最重要的是,人们应该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亨利在采访最后说。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