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修复期,山东大学该如何作为?

admin2025年07月28日 01:38:11
阅读:
标签: 山东大学 舆情 修复
分享:

很多时候,网友的调侃、嘲弄、愤怒并不是出于所谓的“正义旗帜”,而只是因为看不惯当事者造作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因而,在直面问题的同时,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是关键所在。


 
  互联网是有记忆力的,尤其是对“黑点”的记忆,格外深刻。
 
  根据清博舆情指数显示,“山大学伴”事件的舆情在7.12和7.13两日达到高峰,之后,舆情便开始分叉、减退,并在零零散散的议论中逐步滑入尾声。
  复盘整个事件,很难再理清其中的是非曲直。
 
  浅显的、公认的结论包括:山东大学的“学伴”制度存在显而易见的漏洞;蹩脚的公关表现(情况说明和道歉声明)助长了负面舆情的火焰;舆情背后的本质是民众对留学生“超国民待遇”的不满;盛起的极端思想和可鄙的网络暴力稀释了人们对事件本身的理性思考……
 
  终归,一场巨大的风暴过去了,留下一地狼藉。
 
  但是,刚刚在虚脱感中缓过一口气的山东大学,尚未完成自己的应对工作。如果它对互联网世界有充分的观察,就不难认识到,“翻腾陈芝麻烂谷子”是自媒体的本领,即使十年、二十年过去了,人们也不会假装今天的一切都不曾发生。
 
  这意味着“亡羊补牢”是必须且意义重大的。
 
  换句话说,山东大学需要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采取行动,以修正互联网数字档案上的“黑点”记忆。如果无动于衷、就此打住,今天的过错就会定格在“百度一下”的搜索框中,也必然会成为明天“旧日遗留的危机”,任何一次“杯水风波”都会成为新一轮舆情的导火索。
 
  经验之见,舆情危机减退之后的一个月,是最佳的舆情修复期。互联网世界,吃瓜群众情感充沛、反应强烈,且对热点事件保持着高频的审阅。因而,山东大学要想做好舆情修复工作,必须要“蹭自己的热点”。一个月过去之后,没有人再会在意你说什么,做什么。
 
  在舆情危机面前,保持“冷感”一点都不酷,相反是在与当前的解构潮流背道而驰。很多时候,网友的调侃、嘲弄、愤怒并不是出于所谓的“正义旗帜”,而只是因为看不惯当事者造作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因而,在直面问题的同时,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是关键所在。
 
  具体而言,在舆情修复期,山东大学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点作为:
 
  一、说到做到,落实评估整改
 
  7月12日,山东大学官方微博二次回应“学伴”事件时,提到“将对‘学伴’项目进行全面评估,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改进工作”。那么,一个月过去了,评估结果是什么?总结反思了哪些内容?对哪些地方进行了改进?在有效期限内,山东大学应该给公众一个完整的答复。
 
  致歉不能成为一种公关姿态。民众讨厌凌空蹈虚,赏识笃实力行。山东大学要想修复形象,就必须要克制住自己的逃避本能,并进一步表现出对待问题的郑重态度,让公众看到山东大学之为大学的担当与对待错误的深思熟虑。
 
  二、有所担当,安抚无辜学生
 
  在这场舆论风暴里,最无辜的当属山大女学生。网络让人们的“声带”格外发达,也让一些恶意的揣测横行其中,以讹传讹,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洪流,倾泄在山大女学生的身上,对她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
 
  因而,山东大学应有所担当,不能对裹挟进风暴中的无辜者视而不见。及时召开师生大会,承担责任并安抚学生,是必要之举,也是各方乐见之举。我们看到,在学校受到污蔑时,不少师生不顾波及自身的风险,主动站出来发声,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学校的责任;反过来,学校也应该意识到对他们的责任。
 
  三、痛定思痛,谋制度之进步
 
  “学伴”制度由来已久,为什么偏偏山东大学遭到众怒?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留学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是山东大学应该思考的。一味抱怨“大家都如此,为何只有我挨板子”,是不成熟、也不讨喜的想法。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此时,如果山东大学能够适时组织一场留学生管理研讨会,邀请多所高校分管负责人、学生代表、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共同参加,一起讨论“学伴制度”和留学生待遇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和冲突,制定解决方法,完善校园制度。相信,民众一定会给予这一作为高度的赞同。
 
  四、法律维权,拒绝恶意诋毁
 
  在舆论后期,出现了很多恶意诋毁的言论。对于这些言论,山东大学应当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毕竟,舆情应对不只是被动挨打,还要主动反击,要对网络恶行Say No。
 
  每一场舆论风波,都会存在正面和反面的争议,这无可厚非。
 
  但恶劣的诋毁,是不能容忍的。在山大女学生被网络攻击时,有本校教授愿意帮助学生们法律维权,这种行为很值得肯定。在这件事情上,山大也应坚持这样的原则,我们“错了”,接受批评,但不容忍恶意中伤。
 
  舆情应对不等同于话术公关,不能只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套话。能否修复自己的形象,取决于当事者如何看待事件的意义,取决于当事者是否能够想清楚自己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舆情处置的闭环相当重要,时间不是万能的,它抹不掉网络上的“黑点”,只有抓住舆情修复期,用行动带动舆论正向发展,才能给这场风波真正画上一个句号。你说是不?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