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段关系进展的时候,更容易代入英子的角色。青春年少,困于高考,妈妈的全部生活都围绕她展开,可仍然感到孤立无援。她时常也有温柔的一面,可那是一种温柔的胁迫。
在天文馆的放映厅,英子和刘静两个人坐在后排。一个是高三学生,刚得知期中考试成绩,考得不好,她心里难受,也不知道怎么跟妈妈交待,天文馆是她最喜欢的地方,她就来了。另一个是中年女性,丈夫是区长,工作忙碌,他们夫妻二人又刚回到儿子身边,一直在用疏离表达愤怒。她自己,查出乳腺肿块,她下了决心,瞒着丈夫儿子,偷偷去做手术。
英子说,“要是下次追不上来呢?”
刘静说,“那就不追。谁规定的,你次次都得名列前茅呢。”
英子说,“学校、我妈,都在规定我。”
刘静说,“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你就会知道,那规定太多了,你不可能每一样都完成的。”
看到这段关系进展的时候,更容易代入英子的角色。青春年少,困于高考,妈妈的全部生活都围绕她展开,可仍然感到孤立无援。她时常也有温柔的一面,可那是一种温柔的胁迫。
所以其实我们可爱的英子,对她妈妈宋倩的感情非常矛盾,爱她,心疼她,怕好几,又讨好她。努力吃海参,假装没看过汤姆·克鲁斯的新片,可又时常感到窒息,想要逃离。不断在亲近妈妈和逃离妈妈两种感情中徘徊。
而当英子遇到刘静,逐渐被她吸引,就像在黑暗中被一束光吸引那样自然。这束光“从容平静,宽容开明”,英子对刘静这句描述,非常精准。所以刘静在英子心目中,不仅是“别人家的妈妈”,更是一位理想女性。这位女性,能恬淡地跟她叙话,不会说“高三了,不适合常常跑来天文馆”,而是告诉她,“我觉得你有思想,有勇气,阿姨要是有你这一半就好了”。
“难得的不是遇到爱,而是遇到理解”。英子对刘静感到亲近,就是对这句话的实时演绎。她想搞明白自己的人生,考高分儿帮不了她,妈妈的爱帮不了她,但是刘静阿姨的理解,她觉得可以。
英子要过很多年才会知道,想不明白自己的人生,才是青春啊。而且终其一生,或许都不一定能想明白。所以刘静更加难得,《小欢喜》中的这些女性角色当中,似乎只有刘静对自己的人生是想得透彻的。
海清扮演的文洁,一直在逼儿子方一凡“过一本线,考上大学”。但她其实没有问过自己,孩子考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什么,如果她是明白的,一开始就不会反对方一凡参加艺考了。搬去离学校近的小区是临时起意,看到孩子中考成绩不理想,也是突然就要“报4个补习班”,只是着急,但没有规划。她不知道爱孩子的方法,准确地说,方一凡的性格早就表明了自己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复杂的应用题,文洁不知道解题方法,只是在空白处拼命写“解”,解写再多,也得不了分儿呀。不像磊儿,本来就是学霸,而且很乖,文洁那一套雷厉风行式的爱就挺适合。
陶红扮演的宋倩,就更别提了,当她跟英子说出,“你是妈妈的一切”的时候,她的标签贴得很瓷实: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典型母亲。所以英子爸爸每次出现的时候,她都条件反射地要把他挡在外面,无论对方来意如此,都与他做抵抗。丈夫出轨后,一个妻子的应激反应,首先是“感到失去”,于是与他划清界限,其次是“守住”,将“没有失去”的女儿当作生活的全部,培养她,塑造她。这么多年了,宋倩还是靠这个“应激反应”在生活,而没有真正思考过她在失去丈夫后,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这些事儿,宇宙教不了你,但是时间可以”,这样的话,文洁和宋倩都不可能说得出来,而刘静可以。这位温柔的女性长辈,把你带到星辰大海跟前,恋人絮语般地劝慰你,哪个中学生,尤其是常年生活在专制母亲高压下的高三学生,可以抵挡得了这温柔一击呢。
我们的电视剧里,很少出这一款的女性角色,心中装着宇宙,用广阔的视角跟你交流问题,温婉但是坚定,一些看似重要的细节,在她眼里其实不过如此。她身上的光辉,连她丈夫都没有真正发现,只有英子觉察到了。而且看得出来,她很珍惜,她问刘阿姨,能不能跟她做朋友。
然而,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其实很少有这样的人吧,起码我的学生时代,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老师,我的很多情绪,都是依赖与我处在同一境地中的同学疏解掉的,但同辈人也有同款烦恼,他们的视野有限,哪有像刘静这样一位温柔的长辈更有力量呢。她是一个理想的化身。如果说“英子”是十几年前的我们,而“刘静”,则是十几年后理想中的自我。如果遇不到光,哪怕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光。我一开始都没看出,刘静的扮演者,原来是获得柏林电影节影后的咏梅。一时间还真想不出,除了咏梅,还有谁可以演这个角色。
《小欢喜》中当然有很多与生活真实极为贴近的细节:“我不是你妈!”“这都高三了!”,这类台词,简直就是照搬了我们的生活。方一凡作为哥哥,对待外地来的学霸弟弟的感情;方圆作为丈夫,对文洁的情绪管理;文洁这个小姨对磊儿的“姨母式的不加节制的爱”;方一凡对英子死缠烂打的呵护……这几个人物之间的互动,充满了非常温暖人心的细节。
如果说这些都是电视剧的日常,那么刘静与英子这条特别的情感线,则是《小欢喜》中令人欣喜的不同。
作者/ 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