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Kindle邀请了音乐、文化、写作等不同领域的大咖,一起与大家聊聊潮流与阅读这件事。
每当我们和朋友见面,总会打招呼问:“最近有没有追什么剧?”“新拔草了哪家餐馆?”,或者是“近期计划去哪里旅游?”。
但是很少有人会问:“最近在读什么书?”
这是一个最好的阅读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阅读时代。一方面我们拥有浩瀚无尽的图书资源,另一方面我们能留给阅读的时间却太少太少。手游、短视频、直播……我们的时间被切割的越来越琐碎,《2018年全国国民阅读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不足20分钟。
阅读,似乎变成了这个时代浪潮中的逆流。
身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该如何看待阅读与潮流的关系?阅读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潮流?如何让阅读引领潮流?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Kindle邀请了音乐、文化、写作等不同领域的大咖,一起与大家聊聊潮流与阅读这件事。
有多少人还在读书?
作家王欣(@反裤衩阵地):从人类有文字开始,大家就通过学习传达和传授经验。阅读是人进化的一种本能。
世界范围来看,阅读经历过几波浪潮。最开始因为印刷技术、识字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书籍往往只是一小撮人彰显财富和品位的道具。直到16、17世纪古登堡印刷术在欧洲兴起,阅读才逐渐在普通大众间流行起来。
与此同时,阅读从以前读书人的精读转变为了民众的泛读。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梅尔顿在《启蒙运动时欧洲的公众兴起》一书中指出:18世纪下半叶,读书人将少数的著作作为经典反复阅读,但普通民众却对当时已经出版的报纸、期刊和大众读物更感兴趣。
而这种趋势,随着20世纪无线广播和电子媒介的介入而愈发明显。1994年亚马逊网店刚刚开张的时候,大家手头的流行书是像《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地球》这样的心理自助类图书。到了1998年前后,网购书成为主流,读书变得更加快捷方便,正是在那个时候《哈利·波特》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读书热潮。《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在美国的首印量达到了1200万册,通过亚马逊网店和其他网站预定的数量超过了100万册。
时隔约十年,2012年10月1日亚马逊正式在美国开售Kindle Paperwhite,立即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数字阅读的革命。《亚马逊中国2019年全民阅读报告》显示,有23%的受访者过去一年主要阅读电子书,更值得一提的是,71%的受访者表示在开始阅读电子书后其阅读总量有所增加。可以说Kindle的出现,让读书这件事变得更加简单,也让更多的人借此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从而养成了受益终身的读书习惯。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兴起正在加速读书人群的流失。一方面娱乐方式大大丰富,电影电视综艺短视频用最直接的视听方式愉悦你的感官,阅读继而升级成一种“高门槛”的消遣方式;另一方面,大数据每天速生速产海量的信息,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获取资讯,读书被当成一种“低效”的知识获取途径。
阅读这件事需要和别人一样吗?
作家六神磊磊:阅读是一个看起来很潮,但其实是很寂寞的事情,它永远是自己陪伴自己。
写过《沈从文的后半生》的张新颖先生曾讲过这么一段话:“潮流是由多数人造成的,潮流里的人,经过了那些年代,他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20世纪以来的多数中国人,争先恐后,生怕落伍,生怕离群。其中的知识分子,本该是比较有理性的,有独立精神的,有自主能力的,但多数却只养成了与时俱进的意识和本领。落潮之后,能够看得比较清楚了,多数人又把一切责任推给时代,不去追问自己在时代里选择了什么位置,做了什么事情。”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但又有多少人经得起这样的审视?很多时候,大多数人不过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往前走,阅读只是另一个镜像,与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维持刻板化的链接,顺带给自己提供一个心理建设的新角度:“成为更好的自己”。
追逐潮流并不需要你实现内心的自洽,弗雷德里克·鲁维洛瓦在《伪雅史》里说:附庸风雅是一个“不易让人脸红的缺陷”,也是“一种令人惬意的缺点”,某种程度上,这样的选择让人自觉呼应了时代的脉搏。但这样的自我美化委实糟糕,它限制了一个人对于世界多维度、个人化的审视,真切丰富的现实绝不仅仅有一种美,阅读不应该是对潮流的迎合,而应当成为个人与世界的共振。
读出我的潮流!
音乐人Click#15:真正引领潮流的人,当下在做的肯定都是一些别人看来小众的东西。
文学发展到现在,自我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叙事单元,最合法的动机,在提倡个性化的当下,阅读日渐成为个性化表达的一部分。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说:“我们难道不是由我们所读过的书、我们经历的事、我们对世界的印象……我们的这些所构成?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是一座图书馆,都是一本百科全书,都是一个复杂的集成。”阅读让生存有了更广泛的空间,也把“自我”从孤岛带入了平原,让我们不仅看到自己所属的群体,也让我们看到了群体周围那片广阔的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人的自我发现历程就是在阅读的变化中完成的。阅读是理性和进步的推动力量,借由阅读,我们可以打破个体生命经历的局限,用个人的精神与世界的客体直接相通。作家张定浩说“文学能力”是一种“类似于爱的积极关系”,这种能力让文学带领开蒙之上睿智未满的我们,与世界相遇,产生丝丝缕缕的勾联。
那么相遇之后呢?他又援引了济慈的一个词“消极感受力”,意思是在与世界相对的时候,不仅要感受确定的、丰盈的、斑斓的事物,还要“有能力经历不安、迷惘和疑惑”,这些脆弱的时刻文学依然能给人以力量,推动着我们在自我探索的路上走得更远。正是这种力量让晚年眼盲的博尔赫斯,依然能够从书中获得莫大的享受:“我感觉到书对我具有亲切的吸引力,我想,书是我们人类能够得到幸福的手段之一。”
Kindle进入中国六年多来,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推广阅读,引领阅读,正是因为我们坚信:每一个人都能从阅读中找到自己,读出自己的潮流。很多人都说,这个时代读书的人太少了。但文字自有其坚实的内核吸引源源不断的读书人在荒芜的土地上凿出涓涓细流。活水不腐,百川入海,最终这一条条阅读的清流必将汇聚成自己的精神之海,冲破繁杂混沌的生活旋流,兀自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潮流。现在,亚马逊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系列阅出时尚,全系热售中。我们再一次邀请所有人加入阅读的行列,用阅读诠释你的时尚,让阅读彰显你的潮流。让我们一起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