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游游戏数据的增长,还是挺欢喜的,达到25%的增长,我原本的预估,可能也就20%,但业务回暖比较快,增长还是很不错的。公司最大的大腿,在快速增长,做股东的当然很开心。
昨天的稿件《腾讯的利润魔术,真的快“失效”了》,可能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那么有情绪,文章发完后,好几个小伙伴和我私信,掰扯这个问题。
也有许多人给我留言,说我的这篇没花心思,假设粗糙,论证不严谨,“财技不够秀”,不像之前的财务分析作品。必须的承认,昨天的分析是一个情绪性作品。完全是为了调整的情绪,发泄自己吐槽欲望。因为真的不爽了,看到心爱的公司走偏了。
具体来和大家说两个事情:
第一,腾讯的实际业务情况,是好转的,亮点也很多,但是公司做了我认为“错误”的事情;
第二,公司存在“报表主义”大于“业务主义”的趋势,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信号。
腾讯的二季度业绩靓点与我认为“错误”的事情
端游数据的增长,还是挺欢喜的,达到25%的增长,我原本的预估,可能也就20%,但业务回暖比较快,增长还是很不错的。公司最大的大腿,在快速增长,做股东的当然很开心。
其他正常的,如效果广告、金融企业服务等,都属于预期中的事情。不太满意的品牌广告,居然下滑了7%。
业绩方面,虽然市场预期900亿以上,实际只有880亿,其实也还好。
其他数据如果按照过去的趋势,这将是一合格半年报,至少对我来说。
真的问题是:报表数据所反映的业务调整问题,才是让人担心的。
游戏业务,处在又一次扩展周期的开始;
金融、企业服务业务,正处于明星业务高速增长幼年期间;
信息流业务,还在于字节跳动的恶战中,正处于烧钱斗争期间;
海外业务,也处于开拓期间(甚至腾讯游戏的海外表现,不如网易)。
这么多需要烧钱买量去增长的事情,居然把营销费用,管得死死的,连续三个季度,砍了那么多。
是啊,百度完全可以放弃内容拖油瓶(爱奇艺)、人工智能等长期烧钱的项目,专心做利润就行,财务数据将很好看,但那又有何意义呢?
腾讯不是处在一个靠降本来提高公司价值的阶段,而是靠增长,靠发展。
如公司在和字节跳动的大战中,太束手束脚了。微视起不来,多半砍了买量方面的营销费用,预算砍了,舍不得投入资源。
……
大家现在明白了我意思吧,连续三个季度做了我认为错误的事情。舍不得花钱,不敢去扩展,不敢去战斗,表现出来的公司就要做利润,保证KPI。
业务这样做,作为长期股东,我当然不爽啊。
被利润束缚的公司:当当网、唯品会以及当下的京东(懒得写这家公司)等等,他们往往走向了成熟或衰退。
被利润束缚的公司,往往还有一个重大特征,就是公司开始玩报表数字游戏。昨天我对报表中【盈余管理】,是非常失望的。
报表主义,或许战胜了业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