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实验进行时:深圳抛弃香港模式,对标新加坡,超越上海指日可待?

admin2025年05月19日 13:12:43
阅读:
标签: 大国 实验
分享:

从2019年开始,深圳本质上将不仅仅是行政上隶属于广东省的城市,更是中央布局在广东省的国家实验。

 
 
  在追逐世界级城市的锦标赛中,深圳和上海成为唯二的两个大赢家。而中央对于深圳的期待,似乎更快,更急。
 
  深圳正在抛弃香港模式,对标新加坡。未来深圳将是全世界观察中国式奇迹的一个窗口。
 
  从2019年开始,深圳本质上将不仅仅是行政上隶属于广东省的城市,更是中央布局在广东省的国家实验。
 
  过去,深圳因为香港而生,这一次,深圳将试图找回属于它的名字。
 
  一
 
  文件释放的第一个信号,深圳即将抛弃香港模式,更多借鉴新加坡。
 
  40年前,深圳出生的时候,对标的是一水之隔的香港。
 
  那个时候,处于计划经济下的深圳,所有的经济、社会、文化,归根结底都是由政治所支配和决定的。
 
  袁庚在蛇口的土地上率先破冰,公开招聘人才、全员合同制、创立股份制商业银行、住房商品化等,吹响了学习香港的第一声号角。
 
  后来,这个因香港而生的城市,如饥如渴地复制香港经验。在有管控的情况下,移植了香港自由市场的很多东西。
 
  最典型的,莫过于房地产。
 
  1987年12月1日,深圳学香港搞起了土地拍卖,那是中国石破天惊的第一槌啊。土地国有,是中国社会主义的象征之一,深圳却开创了使用权出让的历史先河。而且深圳还在房改过程中,从香港那里搬来了预售制、银行按揭贷款、分期付款等等。
 
  这一招,彻底激活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催生了后来神州大地上连绵三十年的“土地财政”。
 
  2 “民生幸福标杆”。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是对标新加坡的社会福利制度。
 
  就连最为敏感,最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的金融领域,深圳也在对标香港,在前海自贸区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管理,资本账户开放。
 
  但是18日的这一份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直接宣告了深圳全面效仿香港的时代落幕了,深圳将更多借鉴新加坡模式。
 
  中央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了几个战略定位--
 
  1、“法治城市示范”。要 “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城市建设方案中,这种政治性的表述是极为罕见的。关于“法治城市”定位,北京、上海、广州的城市总体规划当中没有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当中也没有,可以说是深圳的专属定位,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核心内涵之一。
 
  这不由得令人联想起新加坡。新加坡是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其治理特点是依靠法治而不是政党轮替。
 
  2 、“民生幸福标杆”。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是对标新加坡的社会福利制度。
 
  由于新加坡政府实行居者有其屋政策, 80%以上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政府组屋,当地居民住房自有率超过90%。虽然新加坡房价非常贵,但整个城市的经济并没有被房地产绑架,人口活力不至于被房地产搞到窒息。
 
  而深圳为了落实房住不炒,在第二次房改中,提及未来住房供应总量中商品房只占40%,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要占60%,而且未来18年内供应不少于100万套。
 
  这个“住有宜居”、“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制度”的意见,实际上,就是全面仿效新加坡的“屋者有其屋”计划, 追加认可了深圳在2018年提出来的“二次房改”。
 
  3、“可持续发展先锋”。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这是对标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1949年后,中国接手一穷二白的烂摊子,试图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全世界都羡慕无比的工业化国家,代表人类最顶尖文明水平的地方。
 
  这中间曲曲折折,有太多的血和泪的故事了。以至于到今天为止,中国仍然有非常强烈的意愿,向西方文明证明自身制度的优越性。
 
  香港是全世界观察一国两制的地方,最近经历了诸多风波。大人物笔锋一转,重新在南方画下了一个圈:未来,深圳将是全世界观察中国模式的窗口。
 
  国家要在曾经作为小渔村的深圳身上,集中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是有能力在一张白纸上,创造中国式奇迹的。
 
  二
 
  文件释放出的另一个信号,深圳成为中国第二个承载国家意志的全球城市。
 
  未来在追逐国际一线城市的锦标赛当中,深圳后来居上,和上海并列角逐全球经济中心的地位。
 
  放眼全世界,拥有“全球城市”光环的地方寥若晨星。它是全球资源配置和交换的支点,站在了所有城市的最顶端。
 
  目前,只有纽约和伦敦是公认的两大全球城市。新加坡和香港,因为影响全球事务的能力较弱,争议较大,巴黎、东京因为金融实力不够强大,也只能算半个。
 
  之前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千年大计中,深圳的定位其实是有点尴尬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潜台词,其实就是区域性的影响力,而不是跨越国别的影响力。
 
  但是,经历过香港风波后,深圳的地位陡然上升。《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
 
  到2050年,深圳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这是绝无仅有、甚至可以说是超规格的待遇。
 
  自从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第一次提出打造全球城市后,这个全球城市序列就一直处于空白期。
 
  北京因为要做减量发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全力打造全国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只字不提“发展首都经济”,等于将经济中心的地位让给上海。广州这个千年商都,近年来因为没有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轴心,发展速度有些落后。北京受政治上的牵扯无缘“全球城市”,广州则因为经济上的失落无缘。
 
  未来深圳与上海的竞争,将会极其激烈。
 
  科技领域。深圳和上海都剑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中深圳的主赛道是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上海的主赛道是芯片、大飞机、智能机器人、海洋工程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一个以民企为主导,一个以国企为主导。未来究竟是谁成为中国的硅谷,取决于谁能够牢牢抓住下一代技术的大浪潮,率先单点突破形成“护城河”,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下半场。
 
  金融领域。深圳和上海都试图接替香港,争当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双方在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方面,摩擦甚多。
 
  你黄局长之前就分析过,深圳能否超越上海,代表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中心,其实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关键还要看另外两个因素。一个是深圳跟香港的融合关系,两者能不能真正一体化发展,另一个,就是深圳跟北京的远近关系了。
 
  这个方面,深圳有点吃亏。因为上不上科创版,给不给自贸港,其实都取决于北京的态度。
 
  但是深圳离北京实在是太远了,它挨着香港澳门,思想活跃,不可控因素更多一些。而上海经受了大半个世纪的考验,已成功被塑造成一个保守稳健型的城市,以至于很多时候,深圳的政策大礼包总是滞后于上海。
 
  现在,深圳因为打造“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次跟上海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
 
  这一回,因香港而“生”的深圳,可能会因香港而“胜”,借机跑赢上海。看一下这张图片--
  中央要求上海到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对深圳的要求却是到2025年跻身全球城市前列。
 
  从时间上看,比上海整整早了十年。似乎中央对于深圳的期待,更快,更急。
 
  三
 
  中央给深圳的政策力度,可以说是很大。
 
  本意见提出的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的,由有关方面按法定程序向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相关议案,经授权或者决定后实施;涉及调整现行行政法规的,由有关方面按法定程序经国务院授权或者决定后实施。
 
  一般来说,地方上的立法权,只是在上位法的框架内,作出一些边际性改良。上位法仍然是紧箍咒,不可突破。
 
  这一次,中央直接给与深圳调整上位法的机会。这种政策力度,只有在海南自贸港、中国第一个实质性自贸港上海临港等特殊经济区域,才会下放的特殊权限。
 
  而深圳不仅是全市范围都拿到了,还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所有生态圈。这个大礼包的重榜性,不敢说“绝后”,但可以说是“空前”的。
 
  上世纪70年代,宝安县上演过大逃港。在深圳这一边,好些人向往资本主义的香港,冒着生命危险淌水入港。他们原先所期待的,是抹着忌廉的蛋糕,吹着冷气的沙发屋……
 
  但是40后的今天,他们下一代可能因为买不起香港的房子,住劏房、睡铁笼,照样沦陷在底层。而那些没有冒险家精神、“留守”在深圳的亲戚,可能因为城中村拆迁,早已资产上亿,开保时捷住千尺豪宅。
 
  这种时代轮回下的玩笑,便是历史的残酷之处。
 
  个体的力量从来都是卑微,无力的,只有国运变迁的大浪潮,无可阻挡。
 
  从2019年开始,深圳正式宣告,它本质上将不仅仅是广东省的城市,更是属于国家的城市。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