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流媒体生意还是内容生意,它意味着重投入、产出不稳定以及政策风险。现在,当中国视频平台的会员数破亿,对商业模式的基础探讨必须重新回到桌面上。
今年夏天,不论你是否拥有暑假,相信都度过了一个充实的“暑期档”。爱奇艺、腾讯、优酷这几家头部视频网站都推出了不错的作品,这些高质量的电视剧和热门的综艺也令他们的一大重要营收来源——会员数实现了可观的增长。
暑期档过后,我们不妨来聊点商业。
爆款剧和综艺是如何诞生的,经历过一个夏天的火爆之后未来视频网站又将何去何从?
在暑假的尾声,最新上线的《第一财经》YiMagazine杂志收获了许多行业洞察希望与大家分享。
◎本文为新刊内容介绍。看完下文介绍后若想购买整本纸质杂志,你可以在文末找到购买方式。若只想更快地阅读感兴趣的部分文章,点击相关介绍对应的文字及图片链接即可直接阅读。| 图片:《第一财经》YiMagazine 2019年8月刊封面
揭开表面的繁荣来看,这是个颇为奇怪的行业。
一方面,过去十几年中,这个行业横空出世,从UGC到重金购买版权,再到投入巨资自制内容,用户规模不断壮大,播放时间持续增长,对传统电视步步为营。另一方面,很遗憾,它们没挣钱——而挣钱是在商业环境中长期存活的基本要求。
说到底,流媒体生意还是内容生意,它意味着重投入、产出不稳定以及政策风险。现在,当中国视频平台的会员数破亿,对商业模式的基础探讨必须重新回到桌面上。
今年6月,爱奇艺宣布会员数过亿。若不出意外,数月后,腾讯视频也会迈入亿级会员俱乐部。视频网站迎来夏天,但上亿的会员规模,仍无法支撑任何一家视频网站的持续生存。亏损仍然不见少。究竟为何如此?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们的记者尝试给出一些分析。
翻开本期杂志你将看到:
系列报道·烧钱的视频
①记录/会员生意兴旺了,然后呢
你曾因为什么理由购买过视频网站的会员?被打折吸引、讨厌广告、为了能够提前追看某部剧集或是VIP综艺、或是觉得能够同时获得另一家电商的VIP资格很划算?在丰富的会员权益包面前,现在有越来越多愿意为内容付费的人成为了视频网站的会员。从大约8年前开始在国内视频网站出现的会员体系刚开始照搬了Netflix的模式,但之后渐渐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现在,爱奇艺的会员已经突破了1亿,腾讯视频也即将突破1亿。
本文详细分析了会员,这个为各大烧钱的视频网站带来可观收入的模式。在文中你可以看到对视频网站会员体系的起步之路、增量的难题、内容成本和用户留存率的平衡、会员权益和广告业务的博弈、网综的广告天花板等为的分析。当然,案例都来自大家最熟悉的“爱腾优”。
②人物/热剧买手的修炼之路
剧集在全球市场都是创造最长时长和最增强用户黏度的视频内容。一部热播剧,往往能为视频网站带来大批会员,比如今年腾讯视频的《陈情令》《全职高手》,爱奇艺的《宸汐缘》《无主之城》,优酷的《长安十二时辰》。
现在,市场上有大大小小3000多个影视公司以及每年上万个新开发的剧本,平台方决定做什么剧、找什么团队来做的那个人就变得相当关键。某种程度上,他们相当于买手。而这篇文章就将告诉你,一个热剧买手是如何炼成的,他们是如何决定你即将看到什么剧。
③爆款/综艺二年级的难题
一个综艺火了,然后呢?推出第二季似乎是个顺理成章的操作。2018年无疑是网综的高光时刻。《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两档偶像养成节目孵化了杨超越和蔡徐坤,一档《这!就是街舞》开启了网综大片时代。今年本应是更为热闹的一年。去年的各档热门综艺也确实都交出了“二年级”的作品,然而人气似乎很难与“一年级”时媲美。“二年级”的综艺似乎是一个值得综艺好好复盘找问题的阶段,在本文中你可以看到各路业内人士的专业分析和反思。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观众你不妨也来评一评,大热综艺迈入“二年级”后,究竟得失在哪里。
④ 对照/Netflix模式迎来大考
Netflix是视频网站靠会员模式盈利的先驱,但就在这个严阵以待的夏天,Netflix却提前暴露了自己的软肋。7月17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在过去3个月中,这家出品了《纸牌屋》《女子监狱》《怪奇物语》的公司失去了大约13万名美国本土用户。尽管它在全球其他市场的付费订阅用户数量仍然增加了270万,但10年来首次出现的美国本土用户订阅量下滑绝非好兆头。容许这家公司飞速生长的市场空白期已经基本消失了,这本来就不是内容行业的常态。
投资生物制药,到底是在投资什么?
2018年,全球排名前十的畅销药中,有8种是生物药——10年前,这个榜单的半壁江山还归化学药所有。相比10年前占统治地位的化学药,生物药不仅更有可能最终战胜癌症这一劲敌,还有着更强的仿制壁垒、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当然,也有更可观的商业回报。如果你还不太了解什么是生物制药、为什么它如此火热、它所处的市场目前发展如何,本文可以给你一些答案。
研报/华谊兄弟的褪色王冠
华谊兄弟的公告牌上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好消息了。而公司即将张贴上去的半年报,很可能是一则更大的噩耗。2019年过半,华谊兄弟尚未将任何一部能对年度业绩有支柱性作用的“大片”带上大银幕。华谊兄弟为何会步入如此局面?这家公司多年来的财报及经营公告,忠实地记录了行业近年来几乎所有的跌宕起伏,以及电影制作公司一条异常艰难的自救之路。本期研报,就将带着你一起来看一看发生在华谊兄弟身上的故事。
戴老板专栏/冯鑫的镰刀朋友圈
7月底发生在冯鑫身上的那场风波已无需赘述。围绕在冯鑫周围的人和事,最终将他带向了一条不归路。他就像一个混进镰刀圈子的素人,以为自己会变成镰刀,但最后发现被割的还是自己。本期专栏,戴老板用精彩的文笔为大家讲述了冯鑫的故事。
设计/传统工艺在数字时代悄然复兴
过去几年,工艺类的奖项、展会开始涌现。根据英国工艺委员会(The Crafts Council)在2014年的说法,工艺技术为英国经济贡献了34亿英镑(约合328亿元人民币)。无印良品、宜家这样的大公司近年来也十分关注传统手工艺。不过对设计师来说,如何将传统的工艺和材料拉回到日常生活中,更多还是处于摸索阶段。在本期的设计栏目中,我们挑了一些觉得还不错的尝试,或许它们是好的借鉴。
话题/新一代的数据信仰和同辈压力
很难说,在证明一个人有多红这件事上,街边所有水果店都放一个人的歌和微博被转发1亿次哪个看起来更实在,哪个更虚幻。但用流量衡量周杰伦的年轻人显然更相信后者。现在的小孩为什么如此看重做数据?套句创业圈的时髦话,底层逻辑已经大不同啦。本期话题我们打算聊一聊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同时,再谈一谈这种lifestyle究竟让我们有多头疼。毕竟,在什么都会去统计一番的大数据时代,大家正成为越来越多的话题的分母,被拿来和拥有相同标签的人比较。所以不要嘲笑年轻人爱刷榜,人家也是在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对抗一个大数据时代下的同辈压力呀!
未来预想图/又不是第一次见到珍珠奶茶,
日本人怎么就疯魔了
日本人现在有多爱珍珠奶茶相信大家都在社交网络上见识过了。不仅东京一下子冒出了460家奶茶店,几乎所有热门综艺节目也都在谈论珍珠奶茶,一些意想不到的产品--拉面、中华料理、寿司,都开始与珍珠奶茶组合。事实上,11年前,珍珠奶茶在日本就曾一度流行,但这一次为什么这么疯狂?有哪些因素助推了珍珠奶茶在日本的流行以及它还能流行多久?我们的记者从日本发来了一份观察报告。
这人有意思/彩虹合唱团里最安静的人
如果你看过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演出,一定体验过被突如其来的“不正经”逗笑的时刻。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演出时搞怪,比如需要安静坐在那里弹钢琴的吴经纬。这位一直想做严肃音乐的音乐家目前担任了彩虹合唱团的创作助理,是的,你听过的那些“不正经”的作品里也包含了他的创作。如果你喜欢彩虹合唱团,欢迎来看看他的故事。
看世界/克什米尔往事:是火药桶更是大熔炉
本期看世界,朱英豪去了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克什米尔。英国人在克什米尔待了300年走了,但留下的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点燃了克什米尔地区的战火,它甚至从未熄灭过。不过在没有战火的时候,克什米尔自有一番淡然。那里有浪漫的船坞,有流传千年的故事,有灵巧的手艺人,有想一个大熔炉版缤纷有趣的生活。朱英豪在那里收获了一段丰富的经历,并记录在了本文中。
除了上述报道,本期杂志还有:
《移动游戏出海下半场,决战成熟市场》《前军事基地带来新发展机遇》《这个不知名的中国小城,掌握着全球泳装的命运》、崔鹏专栏《投资一家让人上瘾的公司》、方三文专栏《股价涨的时候,我是一名成功的投机者》、富大人专栏《灾后余生》、曹寇专栏《高先生》、黄湘读书笔记《资本与不平等的法律之源》,以及《现在的一切,都源于一次失败》《全球化的新路程》《不能忘记大学为什么而存在》《更新的车,更年轻的买家》《与世隔绝的乡村生活》、十问《吴军:你可以感化,但也需要惩罚》等多篇有料报道。
现在,这本杂志已开始发售了。如果你对上述文章感兴趣,我们推荐你买一本实体杂志来收获最佳的完整阅读体验。在顶部的banner、下方二维码、底部的阅读原文以及进入公众号页面后点击底部的“周刊小店”,或者直接“点击这里”,都能找到购买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