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9年之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从全面铺开走向个案探索,从迅速挂牌走向深度改革,从追求数量走向追求质量,从简单合并走向体制机制的真正融合。
从2018年8月至今,全国已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这些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技术平台和业务实践上都取得了不少进展,并探索出了若干种模式。这一年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进展有哪些?2019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又呈现出了怎样的态势?对此,传播君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磊。
融合式直播
传播君: 一年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
张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一年以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01
方向明确
“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中心任务。它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传统,把基层传播重新摆在重要位置,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凝结了社会共识。
02
规则到位
中宣部于2018年9月对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出了部署与安排,先行启动了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2019年1月,中宣部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2019年4月11月,又发布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维护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监测监管规范》。这五项标准规范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确立了衡量标杆。
青铜峡市融媒体播发中心
03
全国覆盖迅速
在顶层设计和规制引导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已经在全省市域范围内进行了推进,很多县(市、区)挂牌成立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并已涌现了多个标杆和样板式实践案例,向全国各地辐射。
04
智力支撑得力
舆论展开热议,学界和智库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做了大范围的调研、总结和讨论,为这一重要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传播君:去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可以说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在您的观察下,今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态势是怎样的?
张磊:从2018年8月至今,全国范围内正在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各地都有自己的建设模式和成绩,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势头强劲。
进入2019年之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从全面铺开走向个案探索,从迅速挂牌走向深度改革,从追求数量走向追求质量,从简单合并走向体制机制的真正融合。
整体而言,虽然2019年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的新闻似乎有所减少,但这一工作的发展脚步在不断加快。
传播君: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存在哪些困境?应如何化解?
张磊: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境,具体可以归纳为:发展方向的意识问题、组织运营的创新问题、内容技术的协调问题以及先进工具的应用问题这四个范畴。
1
发展方向的意识有待深化
首先,应意识到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建设现代传播体制和进行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必须从治国理政新篇章的政治高度来加以认识,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开展实践。
其次,地方政府应改变长期以来唯市场化、唯产业化、唯资本化的媒体改革思路,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公共服务和政府任务,给予足够的资金扶持。
再次,应注重因地制宜,在本地独特的基础上加以建设。避免简单地套用“模式”和“方案”,匆匆“挂牌成立”,也应避免简单“保存量”的做法,只对传统媒体进行修补,而不大刀阔斧地改革、建设新型媒体。
2
组织运营的方式有待创新
新媒体建设往往需要“事企并轨”,这就要求县域媒体从组织架构到运营管理体制乃至考核分配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应避免“合署办公”和“新瓶装旧酒”的形式主义,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迭代关系上,结合本地的独特性,围绕新的传播生态体系的构建进行创新性改革。
一个关键的破局点是人事制度。目前很多县域存在人才储备断层、人员结构体制落后、薪酬制度不合理等现象,只有深度改革才能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
3
技术内容的配套有待协调
县级媒体往往受到资金、人员等方面限制,在改革创新中难免“有心无力”。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在“优先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内容爆款的打造”之间,县级媒体难以抉择。更何况,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仅是媒体,还需要将媒体功能、党建功能、政务功能、服务功能和商务功能进行有机融合。一方面应在5G和人工智能时代跟上先进的技术潮流,另一方面要打造与传播技术相匹配的优质内容,从而为“四力”奠定基础。
4
先进工具的活力有待应用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内容、技术以及运营上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策划、编辑和编导等传统新闻领域的经验,也要求传媒人在图片处理、客户端编辑、视频剪辑、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版面设计、数字营销等多个领域掌握专业技能。
如何紧跟发展潮流,及时应用新兴工具、技术和方式?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通过引入外脑和加大培训来加以解决。
传播君:您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未来发展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
张磊:第一,扎根基层、立足百姓,发展“政府-人民生产内容”(GPGC)。
我们有专业生产内容(PGC)、用户生产内容(UGC)、专业化用户生产内容(PUGC),现在又有了政府生产内容(GGC)。那么,是否可以将互联网精神延伸到政治传播中,促进政府生产内容和人民生产内容(People Generated Content)的融合,把源自政府的政务信息内容与源自群众的百姓心声内容结合起来,发展一套新的内容生产体系?
第二,重视5G、人工智能,用科技撬动创新活力。
县级媒体的普遍困境是资金不足。但实际上,新技术的演进在不断降低设备的总体投入,也不断降低技术门槛。
5G和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多的物和通讯终端纳入到传播体系之中,无形中也扩充了新闻采集的来源,提升了新闻写作的效率,增强了新闻渠道的多元,推动了新闻消费的热度。
现在5G时代带来新的可能,也带来弯道超车的可能,正是让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独特创新的时候。
长兴传媒集团多功能演播厅
第三,融合媒介、融合功能,以平台化思维形成新的基层舆论场。
媒体融合一方面要把各种媒体之间的界限打破,另一方面也促成了媒体功能与政务功能、服务功能等多方面的融合。融合之后,一个个地方化的合作平台就浮出水面。
平台化思维可以破解人才困局、资金困局和内容困局,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使得地方各方面的舆情重新汇总、对话、协商和理解,这能够打造新的基层舆论场,也正实现了“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