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行业多少?

admin2025年07月25日 08:49:57
阅读:
标签: 工业 互联网 智能 制造
分享:

在国家利好政策的背景下,你对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行业了解多少?


  曾在“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工信部将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323”行动,还将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项目试点示范,推进工业互联网试点城市和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由过去家电、服装、机械产业向飞机、石化、钢铁、橡胶、物流等更广泛领域普及。
 
  2018年,山东滨州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联盟成立暨解决方案对接大会成功召开。会议期间,先后举办了滨州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促进会成立大会、服务商解决方案推介会、京东云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仪式。与会联盟服务商代表围绕企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智能制造等方面,结合滨州市制造业实际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浪潮集团、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等8家服务商专家进行了主题演讲。同时,现场签订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项目意向书6个。
 
  那么,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行业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1
 
  工业互联网是什么
 
  工业互联网是链接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2
 
  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
 
  1
 
  一是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稀缺资源
 
  有专家指出,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享受人口红利,而随着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中国的劳动人口数量在2012出现了第一次绝对下降,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2015年前后是中国人口红利阶段的转折点。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严重依赖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低成本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人力成本日益升高的生存难题。
 
  2
 
  二是下游需求持续复苏
 
  信息行业是典型的上游行业,主要服务于不同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如教育、医疗、金融、政府、工业等等,上游景气度提升能有效带动信息化投入的提升,从而利好于下游行业信息化企业,过去几年,医疗IT、金融IT等领域均出现过高景气状况。相对于医疗、金融等行业,我国工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行业本身就有渗透率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推动下,工业领域需求持续复苏,汽车、钢铁、纺织等多个细分行业业绩回升。下游工业领域的复苏将有望带动上游信息化投资。
 
  得益于下游需求的持续复苏,制造业信息化投入有望持续加大,相关信息化企业将随之受益。
 
  3
 
  三是企业自身盈利追求
 
  随着我国人力成本、上游原材料成本等的上升,企业盈利难度较过去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制造业中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制造业企业的制造周期时间是指从订单发放经车间周转到最后发货的总时间。制造周期时间越短,制造商库存越少,市场需求变化时报废的材料越少,调整适应变化的灵活性越大。反之制造周期时间越长,积压的多,不良及废品增多,储存费用等等都会增加,此外,制造周期越长,工厂车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越多。减少制造周期时间不仅影响材料预备,还可以改善出货计划,加快产品输出,因为材料在到下一个操作之前停留的时间更短,故过程中的在制品减少。因为产品处理更少,故产品质量得可以到改善。制造周期时间是在多数电子和电器等复杂品类装配中的最大的问题,制造周期每缩短一倍,企业年利润收益预期可增长2.2倍。根据美国MESAInternational调查数据显示,智能制造可显著缩短制造周期时间、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单位时间产出,从而提升企业收益。因此,出于企业自身对盈利的追求,它们亦将会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
 
  4
 
  四是政策密集出台,中国制造2025箭在弦上
 
  国务院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该行动纲领面向十个重点领域,建设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十九大报告也对发展制造业提出新的要求。
 
  据工信部介绍,为推进智能制造产业政策落地,将加快其项目部署,并将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并在各行业进行推广,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快形成后续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3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关系
 
  整个智能制造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全面互联,包括设备的智能与传感、各方面数据的联网以及云平台的建设;
 
  第二个阶段是数据智能,包括基于数据的自决策自执行、跨设备系统的数据共享以及数据分析;
 
  第三阶段是智能制造,包括在研发、生产、供应链、协同以及服务过程中的全面智能决策。
 
  也就是说,智能制造的实现可以主要拆分为两个方面
 
  1
 
  ——一方面是工业设备的智能化
 
  2
 
  ——一方面是工业设备的互联化
 
  基础平台
 
  因此,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平台。
 
  智能制造概念上个世纪就已经存在了,但无法普及,制约因素在于缺少一个跨平台、跨领域、统一的大数据平台。这导致,虽然企业有着强烈的智能制造转型需求,但实现难度很大。而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突破了大数据的制约,借助于设备的在线联网、跨企业、跨领域的行业覆盖,形成统一的大数据来源,在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创造。因此,有专家认为工业互联网是这一轮智能制造的技术基础,而智能制造则是工业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影响的方向。
 
  总的来说,无论是工业互联网、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指向都是将互联网深度参与到制造业和工业生产过程中,这将我们的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经历了从云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到目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逐渐演进发展,主要参与的企业也从最初的只有软件企业逐渐发展为现在的各类具备工业知识积累沉淀优势的软件、信息通信以及制造业企业。制造业除了在原有的工业装备、工业控制、工业传感、工业网络方面布局外,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成为重要参与者。
 
  现阶段,工业互联网依然处在初级应用阶段,多数为设备物联加分析或者业务系统互联加分析的组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化,可以在物联和平台全互通的基础上实现复杂的分析和优化,从而不断推动企业管理流程、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工信部之前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
 
  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实现2020年的目标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机遇。工业互联网可以让企业借助这个平台,实现智能化生产,通过企业互联实现网络化协同,通过产品互联实现服务延伸,并在精准对接的基础上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智能化的目标不只是单一机器或者单一的生产线进行智能化,而是整个生产流程的智能化。通过布置传感器设备、搭建工业云平台、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与应用等方式,最终推动传统制造型企业实现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
 
  为进一步推动5G与物联网的创新融合发展,加速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等垂直领域的的创新与落地,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创立的物联网产业ceo特训营模式,旨在培养物联网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孵化物联网领域独角兽企业,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提供内生动力。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