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关于“两头婚”的600万阅读量文章,击中了千万家庭痛点

admin2025年07月24日 04:51:09
阅读:
标签: 两头婚 现象
分享:

“两头婚”现象涉及的当今青年男女婚姻现状和下一代的话题,直接击中了众多网友、千万家庭的痛点!

 
  这个黄金周,我们因为有感而发,在头条号“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上简单地发了一篇小文:《大家如何看“两头婚”现象?》,结果在一天之内就吸引了将近600万的阅读量!按照头条10万阅读量算爆款的话,这个文章是个超级爆款了。这种刷屏现象也震惊了我们自己。
 
  按照我们的看法,头条的用户涵盖了从乡村到城市、从底层到中产以上的各个阶层的群众,与微信朋友圈阶层化、平流层的用户结构截然不同。因此,当某个话题在头条引发巨大阅读量的时候,意味着该话题冲破了圈层的局限性,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焦点话题。“两头婚”现象涉及的当今青年男女婚姻现状和下一代的话题,直接击中了众多网友、千万家庭的痛点!
 
  “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上面的原文如下:
 
  大家如何看“两头婚”现象?
 
  近期和大家聊天,了解到“两头婚”现象现在江浙地带开始流行,就是年轻男女结婚后,第一胎随男方姓,第二胎就随女方姓。这样男女双方家族都能取得平衡。
 
  问题在于:如果第一胎是女儿,第二胎是儿子,矛盾就会爆发。因为男方会觉得能传宗接代的儿子不随自己的姓,就吃亏了。
 
  所以很多小夫妻如果第一胎生了女儿,就压力巨大,干脆不生了--“万一”第二胎生了儿子,到底该随谁的姓?!
  文章吸引了近2000个评论。我们仔细看了一些评论,有的认同,有的反对,有的中立,也有不少留言是以亲身经历说明这个做法给小家庭带来的困惑,甚至牺牲了小家庭幸福。如有的头胎生了女儿后,就开始顾虑重重了,因为一旦生了儿子,必然引发风波。
 
  我们摘了部分留言:
 
  “昆山那边好多两家并一家的,同事生第一胎产假还没休完又怀了二胎。结果生下来不在一起养,婆婆还说二胎妹妹跟妈姓,要娘家养,以后家里的房子什么的也都是老大的,跟老二没关系”
 
  “我同事……双方说好二胎随女方姓,生了个女儿,小夫妻俩开心呀,只有女方父亲孩子满月喝多了一边哭一边骂:姑娘随我姓有什么用,老子把棺材板都贴进去了”
 
  “我们单位好多人都说无所谓,越往后无所谓的人越来越多。我有个同事两个儿子,还主动说以后要是找个独生女得为别人家考虑一下,给人姓一个”
 
  “办公室的男同事说……等亲家不在人世了 他就说服儿子把男孩的姓改过来”
 
  “我们就是儿子随我姓,女儿随老公姓,坐标浙江金华”
 
  “表妹独生子,一胎生了女儿,因为男方不是独子,舅舅希望孩子姓女方姓,结果亲家不肯,说第一个一定要姓男方姓。这事搞得不大愉快。今年生二胎了,儿子,姓女方姓”
 
  “我就是这种情况,我们家是两姐妹,父母传宗接代思想严重,我老大儿子随了我这边,老二还没转世投胎,现在也不敢要老二,养不起”
 
  “桐乡人,我是两头的,怪当初不懂事,现在想想真的后悔要死!”
 
  ……
 
  为何会出现“两头婚”的现象?这有待社会学家进行严谨的研究,但是根据我们小范围的调查,发现“两头婚”现象在江浙地带比较多,而且双方家长尤其女方家长以“土豪”为主。
 
  一是这里普遍乡村富过城市,平均受教育水平又不高于后者,因此肯定算不上中产阶级--按照社会学的一般看法,只有拥有了中等财富、较高教育水平并享有较高的职业声望,才算是一个社会的中产阶级,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这些地方的有钱人只能算是乡绅土豪。改革开放以来,江浙地带生产潜力被释放,造就了该地区普遍的社会富裕现象,尤其农村的乡镇工业、“前店后厂”式的家庭手工作坊,使得乡村财富积累大大超过拿工资的城市居民。但如今,整个“土豪阶层”都在忧心巨大的财富传承问题,只能向血缘姓氏的传承寻求安全感;
 
  二是物质决定意识。这里生产力发达,几乎不可避免会变革传统的不合时宜的东西,比如在财富传承的压力下,承受了独生子女政策后果的这一批人,会本能地寻求下一代血缘的延续,而此时二胎政策也放开了,买下第二胎的“产权”有了可能性;
 
  三是如今的年轻夫妇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一代,人生一向为父母把控,结婚或者离婚常常是双方父母的博弈和角力的结果。弱势的子女让双方父母有了博弈的可能性;
 
  四是在江浙之外的其它地方,生产力不足以颠覆生产关系和传统文化,加之财富分布比较平均,女方父母因此不敢有“非分之想”,等等。
 
  上述仅是我们的分析结果。但是显然,“两头婚”现象已经大量存在,有的皆大欢喜,有的悲喜自知,有的已经给年轻的夫妻带去了巨大困扰,因为这毕竟是对传统文化的巨大颠覆,是一种盛行于富庶地带的社会“亚文化”。我们很难将之定性为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只能说,这种现象是处于信仰真空期和迷惘期的富裕起来的部分国人,对急剧转型的社会变迁的一种应激反应。
 
  “两头婚”现象暴露了转型期的中国诸多社会危机。
 
  首先就是富裕起来的老一代人财富传承危机。大量50-6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土豪、中产阶层积累了巨大财富,但是突然发现子女大多不愿意接手自己的事业产业,或者膝下仅有一女需要嫁人。如何处理财富成了挥之不去的惆怅,人生意义何在也成了他们晚年的哲学迷思。
 
  以我们有限的认知来看,在苏州这个地方,近一二十年来,大学毕业并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的男孩子,一直是乡村的乡绅土豪最为青睐的女婿候选人,而城市的青年男性也并不拒绝甚至欢迎这样的婚姻模式,最终结果就是两全其美。但是这并不能解决财富传承的问题。“两头婚”或许就是一个民间的解决方案。
 
  再就是人口危机。2018年的出生人数比2017年又下降了200万人。国家的二胎生育政策并未达到想要的结果。我认识的一位人口学家就大声疾呼:中国眼下最大的人口危机,就是连农民都不愿意生孩子了!而农民曾经是中国人口的最大贡献者。
 
  即使在计划生育最为严厉的时期,他们出于朴素的经济意识,也偷偷摸摸生出了众多“黑户”,而这些“黑户”构成了中国成长为制造业大国的历史进程中廉价的人力资源基础,是继工业化发展的“剪刀差”、城市化城乡土地价值“剪刀差”之外,中国农民为中国崛起做出的又一次历史性贡献!但是眼下,按照不少人的看法,人口政策的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
 
  “两头婚”的现象,反映了富裕起来的人们希望拥有更多子嗣的美好愿望和现实供给短缺的矛盾。
 
  第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传承者,1970-1975年代生人,绝大多数丧失了生二胎的历史机遇。不少人抱怨,哪怕国家二胎政策再早放开两三年,他们也会为国家保留一大批宝贵的种子。但如今事已如此,令人徒呼奈何!
 
  “两头婚”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关注,背后的社会危机,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作者:燕志华 博士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