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诺奖季,谁能接到那通来自瑞典的电话?

admin2025年05月20日 08:04:55
阅读:
标签: 诺贝尔奖 斯德哥尔摩
分享:

不出所料,下了飞机的半个小时之内,我就感冒了。

 
秋天的斯德哥尔摩 | 苗千 摄

  又到一年诺奖季,我又来到了斯德哥尔摩。将近20个小时的旅行,斯德哥尔摩和我所出发的海港城市温度相差了将近30摄氏度,从下飞机开始我就不停地打喷嚏,之后的情形愈发糟糕。
 
  于我而言,斯德哥尔摩已经算是一个熟悉的城市。在过去的几个十月里,我都曾为了诺贝尔奖从世界各处赶到这里。斯德哥尔摩是一个隐藏在森林之中的城市,缤纷,清冷,神秘。全世界最重要的奖项——诺贝尔奖在这座似乎是处于世界边缘的城市颁发,显得不合情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我一再来到斯德哥尔摩探访诺贝尔奖,是希望探寻诺贝尔奖的秘密——它何以成为世界上最著名也是重要的奖项?诺贝尔奖的影响力早已远远超出了几个科学学科或是文学的范畴,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最卓越的代名词,甚至成为了某些家具和瓷砖的名称。这一切,都源于一位瑞典发明家在一百多年前设立的被分成五个门类的,看似驳杂不着边际的奖项。
 
  在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布之前,就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而诺贝尔奖何以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声名不坠,更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在1888年,它的设立者,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先生,因为法国媒体的一个失误,提前读到了自己的讣告。法国媒体把这位瑞典亿万富翁称为“死亡商人”(在当时真正去世的是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的哥哥)。这件事难免给当时以隐士之风生活的诺贝尔以巨大的打击,最终促成了诺贝尔奖的诞生。
阿尔弗莱德 · 诺贝尔的半身铜像 | 苗千 摄
 
  一个发明家、军火商、超级富豪,拿出自己的绝大部分财产设立有关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的奖项,这在当时绝无仅有,当然立即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也给几家颁奖机构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当时,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和挪威议会(在诺贝尔设立遗嘱时,挪威尚未独立)等机构受到了外界巨大的压力。
 
  负责评奖的人都担心自己无法评出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获奖人选而被世界所耻笑。纽约时报预测,诺贝尔奖给瑞典带来的伤害会大过它的收益。就连瑞典国王也曾经担心,诺贝尔奖丰厚的奖金会导致大量的财富从瑞典流失。
诺贝尔奖奖章
 
  100多年过去了,可能在当时很少有人会预料到,诺贝尔奖成为了人类在几个领域内衡量个人成就的最高标杆。“诺奖得主”已经成为一项个人荣誉,甚至是一份终身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奖,不仅意味着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还会被当成是智者,乃至是先知似的人物而被尊敬和崇拜。有诺贝尔奖得主工作的机构同样会收获极高的声誉,甚至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人类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形成这样的“诺贝尔奖崇拜”?其中有哪些合理的成分,又包含着怎样的妄念?理清这个问题是驱使我一再来到这个北欧国家探访最主要的动力。
 
  不可否认的是,在100多年的历史中,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了评价人类科学进展的一把绝对的标尺。在人类科学突飞猛进的20世纪,几乎每一项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每一个科学巨匠,乃至众多的优秀作家和社会活动家都与诺贝尔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诺贝尔奖本身就是一部人类自身的进步史。
 
  进入到21世纪之后,更多新式的奖项开始出现,覆盖的学科领域更加广泛,奖金也远高于诺贝尔奖。在这样的情况下,诺贝尔奖是该顺应时代,相应大众的呼声做出改变,还是以欧洲人尊崇历史和传统的风格,依然刻板又忠实的遵守100多年前诺贝尔先生的遗嘱?
 
  诺贝尔奖在新世纪的变与不变,始终会是一个人们关注的话题。而诺奖只关注“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或发明,为全人类带来福利”的标准,确实使其具有某种绝对性,让人们可以以诺贝尔奖为标尺,回顾人类自20世纪起的科学发展过程,乃至总结和预测人类整体的发展趋势。
 
  英国广播公司曾经为大多数诺贝尔科学奖项的得主画像:50多岁,在哈佛大学工作的白人男性,不戴眼镜,已婚,会定期刮胡子。实际上,这正是很多人在想到“科学家”一词时在脑海中浮现出的形象。
 
  西方国家的白人男性更容易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就,这在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中非常清晰地显示了出来。但这样不平衡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女性科学家和其它族裔的科学家正在取得越来越突出的成就;更多的机构,更多新兴的领域也正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诺奖周”里,预测新晋的诺贝尔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得主会成为专业人士们乐于讨论的话题;在去年爆出丑闻,停发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今年将是一个“双黄蛋”,几位知名作家能否终于得奖,必然又会将大肆炒作一番。
 
  客观来说,今年在各个领域内都没有“众望所归”的人选。科睿唯安公司通过分析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发布了在四个科学奖项中含有19位科学家的诺贝尔奖预测名单。而在全世界各地,不知道有多少出色的科学家会彻夜难眠,等待着一通来自瑞典的电话。

 
作者/ 苗千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