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友邦”数量降至15个,国际生存空间再遭压缩,蔡英文“外交”政策不断走向失败。
9月16日,酝酿已久的所罗门群岛正式宣布与台湾“断交”,紧随其后还有基里巴斯的“突袭‘断交’”,在岛内投下震撼弹。台湾“友邦”数量降至15个,国际生存空间再遭压缩,蔡英文“外交”政策不断走向失败。
1
台湾当局处理危机“得心应手”,“鸵鸟精神”衬托其内心脆弱
图1: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被立委质疑成为“断交部”
(来源:东森新闻截屏)
接连被“断交”,令台湾当局面临来自岛内的巨大舆论压力。蓝营方面,中国国民党2020参选人、高雄市长韩国瑜讽刺蔡英文“上任后‘断交’七国,建交一个都没有”,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更预警“若再不醒悟改革,未来将成为‘断交总统’”。绿营方面,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身陷囹圄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日前给舆论风口的蔡英文来了一记“神补刀”,其通过社交媒体上炫耀“政绩”,宣称自己任内8年“断”掉六国,而蔡英文不到3年半已经“断”掉七国,自己做的更好。
面对内外部的嘲讽和口诛笔伐,台湾当局可谓“临危不乱”,将演戏的天赋发挥到极致:
一是故伎重演,将责任“甩锅”给大陆。每每遭遇“外事”难题,蔡当局几乎都不假思索地掀开旧剧本指责大陆“打压”“挖墙脚”,这次也不例外,只不过,这次的台词增加了“大选”元素。蔡当局污指大陆 “用各种方式干预选举”,转移自己对内对外均毫无建树的焦点,同时塑造自己“受害者”形象,博取选民同情,为大选拉筹码。
二是上演一出“去”与“留”的苦情戏。台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自觉难辞其咎,遂向当局请辞。蔡当局则以已尽最大努力为由驳回请求。事实上,这不是台当局上演的第一出苦情戏,早在去年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与台“断交”时,吴钊燮就曾提请辞职,不过次日就改变决定了。这些看似高明的政治伎俩其实早已被民众所洞悉,有网友嘲讽“一切都是政治表演”“请辞,慰留,请辞,慰留……下集待续” 。
除了上述一贯套路,台湾当局还做了一个“惊世骇俗”之举,将“鸵鸟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台湾媒体发现,被“断交”后,台“外交部”官网遍寻不到所罗门群岛的踪迹,这个南太平洋上最大的岛国已经“被灭国”,彻底从“人间蒸发”。
2
美台蚍蜉撼树、螳臂当车,注定失败
如果说基里巴斯的“断交”略显唐突,打台湾个措手不及,那么所罗门的“断交”则是提前放风已久,台湾方面完全有足够时间去挽回这个“邦交国”。预警之后,台湾一是实施“金钱外交”,派“外交部”官员前往访问,打算宣布“新援助计划”,二是及时向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外部势力求援。
美、澳也不负厚望,动用一切手段施压所罗门,力求帮助蔡英文政府留住为数不多的“邦交”。美国先是通过媒体放声,警告其与大陆建交将面临挑战,所罗门政府不为所动。舆论施压失效后,美国副总统彭斯甚至打算亲自在联合国大会召开期间当面“恐吓”所罗门总统不要改变外交决定。不过所罗门方面根本不给美国机会,在联合国大会召开前夕提前宣布 “断交”决定,态度决绝,不给美台最后的希望。
助力失败令美国恼羞成怒,参议院迅速出台“台湾法案”,拟打击报复“采取不利于台湾措施的国家”。微信公众号“两岸视点”将此生动地形容为“一个类似幼儿园小朋友的处事逻辑:如果你不跟台湾好,我就不跟你好”。至于法案能否成功帮助恐吓台湾“邦交国”,避免台湾再遭尴尬,结果并不令人看好。有岛内理性观点认为,美国一些动作,表面上对台有利,但实际上未必。美国的影响力在南太平洋已经起不了作用了,所以通过再多的法案都只具有象征意义。
在本次“断交”危机面前,台湾当局 “尽最大的力量(挽留),努力到最后一刻”,美国也为其“两勒插刀”。只不过,在发展大势面前,台美方面的努力犹如蚍蜉撼树、螳臂当车,注定会失败。台湾《旺报》评论称,蔡英文政府在维系与所罗门群岛“邦交”问题上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过于依靠美国。误认美国伸出的援手可靠,犯了“所托非国”的错误。台湾《中时电子报》同样认为,所罗门的例子告诉我们,只靠美国撑腰,没有大陆的善意,台湾的“外交”情势会继续拉警报。
3
台湾当局倒行逆施是其维系国际生存空间的最大阻碍
一个中国原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势不可挡,也为全世界所所公认。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只会愈发狭窄。
梳理台湾“断交”脉络可以发现,台湾是否被“断交”并不取决于台湾当局的意志,更不取决于外部势力,甚至不取决于“邦交”意愿,而更多是取决于大陆的态度。陈水扁“断”6个,蔡英文暂“断”7个,马英九只“断”1个,说明只有真心改善两岸关系,才不至于出现“断交”危机,大陆甚至会为了帮助台湾当局维系一定的国际生存空间而拒绝其“邦交国”的建交请求。
民进党当局需自知,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持续破坏两岸关系才是其维系国际生存空间的最大阻碍。自2016年上台后,蔡政府拒不承认 “九二共识”,持续污名化“一国两制”,炒作“武统”话题制造“仇中”情绪,极力推行“台独”分裂路线,竭力巴结讨好美国,“联美抗中”、挟洋自重的丑陋嘴脸昭然若揭;经济上,强推“新南向政策”以减轻对大陆经贸的依赖,千方百计为两岸经贸交流往来设门槛;文化上,通过“去中国化”的课纲调整,否定中华文化的历史主流地位,成功实现对台湾青少年的“洗脑”,逐步达成“教育台独”目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倒行逆施之下,两岸全面对抗,台海关系严重倒退。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台湾的对外之路注定只会越走越窄。
4
骨牌效应已经打开,台湾“零外交”可期
所罗门群岛地理位置特殊,极具战略价值,在台湾原有“外交版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失去所罗门,被台媒《中时电子报》誉为“不可承受之重”。然而,比这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所罗门“断交”似乎已经按下了新一轮台湾“断交”的快门。关于这一点,台湾当局倒是有几分自知之明。蔡英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亲自承认“年底前可能再断1至2个”。
不过,相比一些舆论的判断,这种预测仍稍显乐观。为数不少的观点认为,台湾的塌方式“断交”危机已经可能到来。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大陆研究所教授庞建国认为,世局风向已经变化,台湾的“外交”情势会持续拉警报,“骨牌效应”将无法阻挡。英国《卫报》9月16日的文章中提及所罗门群岛与台“断交”也许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担心谁将成为下一个离开的人。香港“中评社”评论认为,梵蒂冈、斯威士兰等不时传出与台湾“邦交”不稳,再给民进党4年,只怕会“外交”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