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腾讯重走“西南联大”

admin2025年07月24日 00:49:55
阅读:
标签: 腾讯 西南联大
分享:

“新文创”思路下,影视和文旅如何玩出新花样?



 
 
  在1938年的西南联大,曾经发生过一个“静坐听雨”的故事。
 
  当时,学生们上课的教室都是茅草房,铁皮顶。一到云南的雨季,暴雨就会敲击房顶,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老师都要扯着嗓子教课。
 
  有一次,经济系教授陈岱孙上课时,因雨声太大,学生们根本听不清他在讲什么,陈岱孙便直接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四字,坐在讲桌前,和学生一起听着窗外风雨。
 
  这正是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学生的真实经历。
 
  1937年北平沦陷后,清华北大被日军占领,南开大学被炸毁,长沙的临时校址也遭战火波及。三所大学的学生需要前往战火的后方昆明,在那里继续学业。
 
  约有800名女同学、体弱的男同学和教师乘坐铁路去到广州,经香港走海路到越南,乘滇越铁路来到昆明。朱自清、陈岱孙等近20名老师则分几批沿湘桂公路到桂林,途径柳州、南宁过镇南关进入越南,乘滇越铁路赴滇。
 
  还有11名教师、教官和不到300名身体素质好的男同学,组成了一个湘黔滇旅行团,徒步横穿湘黔滇三省,走了3500多里路,历时68天来到昆明。途中,他们还调查了很多民风民情,汇编成了《西南采风录》等著作。
 
  1938年春天,兵分三路的师生们经过跋涉,终于成功聚在了昆明,成立起西南联合大学,保护着中国宝贵的教育力量。
摄于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
 
  八十年后的今天,很多人听到“西南联大”这四个字,还以为是一所可以报考的大学。然而,这四个字对于云南人说,却是这座西南省份的文化高光时刻。当年,正是由于西南联大和其他高校的入驻,云南一下子成了整个西南地区,文化人最多的地方。
 
  这样一所由三座顶尖院校临时合体,又在战火中频频迁徙的临时大学,在世界上都实属罕见。这一教育史上的奇迹,被写成过著作,做成过图集,也拍过纪录片。而在腾讯新文创团队与腾云公司手中,却迸发出了一个新点子。
 
  他们让“西南联大”首次从传统媒介中走出来,依托“新文创”的思路,打造出一条“我们的西南联大”主题游学线路,以沉浸式主题游学的形式,带领游客成为西南联大的“学子”,重走历史上真实的求学之路。
 
  九月末,我有幸成为了“学子团”的一员,提前体验了这条“西南联大”游学线路。
 
  从1938年联大师生南迁路线出发,我穿回了学生装,从昆明的西南联大旧址,走到蒙自的西南联大分校;在庭院场景剧中与闻一多、林徽因“站”在一起,在“听风楼”中倾听女学生们的家国忧愁;在建水乘坐传统的米轨小火车,在碧色寨火车站驻足远眺。
 
  “我们的西南联大”游学线路,给我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旅行体验。
 
  重回“西南联大”
 
  1946年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重返原址,西南联大的师范学院则留在了昆明,独立建校,成了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
 
  西南联大的原校址,正位于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校区之中。在这片简陋的茅屋校舍中,聚集了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金岳霖等名家,走出了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五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4名两院院士。
 
  我们的“西南联大”游学线路也从这里开始。在旧址处,保存着一处原有的西南联大教室,里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在当时颇具特色的“火腿椅”。
摄于西南联大旧址
 
  之所以叫“火腿椅”,是由于当时校舍少学生多,为了节省一张桌子的空间,西南联大统一使用这种右侧有火腿状扶手的木椅,因为扶手长得很像一只火腿,故叫做“火腿椅”。
 
  为了保护原址,我们坐在了新复原的一间宿舍内仿制的火腿椅上,像学生一样听着讲台上的讲解员,讲起了开头那段“静坐听雨”的故事。
 
  参观的这天是个大晴天,但坐在这间教室里,仿佛耳边就传来了雨声,“静坐听雨”四个大字在黑板上浮现。
 
  在教室旧舍旁的一块纪念碑上,我看到了834名西南联大学子的名字。他们都是在抗战时期投笔从戎的学生,其中还包括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子梅祖彦。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着一番青春的热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群年轻人非常坚定自己的心中,想要的是什么。
 
  在西南联大,最有名的“网红老师”非闻一多莫属。作为文学系的教授,他的古代文学课讲得是出了名的精彩。他经常能把略显枯燥的古代文人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如同演话剧一般。很多学生为了听一次课,专门跨越大半个昆明城跑过去。
 
  由于当时昆明物价飞涨,闻一多全家在偏远的昆明东北郊司家营,租下了一间二层阁楼,朱自清后来也住进了这里。每次去联大授课,他们需要来回十几公里。
 
  现在的司家营,已经变成了一片住宅区,闻一多旧居被围在一群现代化的居民楼中央。走进这座老宅,书桌、书房和生活用品的陈设都被一一还原,墙上还有闻一多先生写给夫人的情诗。
摄于闻一多旧居
 
  当时,闻一多把二楼正中的房间让了出来,成立了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与学生们一起彻夜做研究,这也成了清华中文系共同的“家”。现在的这里,摆满了闻一多后代捐献的旧书,走进这里,翻开每一页纸,仿佛那个满腔热血、饱腹诗书的闻一多先生就在我身边。
 
  比起闻朱旧居,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旧居则坐落于昆明龙头村一处很不起眼的村落里。我们走到这里时,门口已是杂草丛生。
 
  摄于梁思成林徽因旧居
 
  不过,别想偷偷翻进这座宅子,否则周围的村民们则会对你进行弹弓攻击。但如果你提到梁思成林徽因的名字,他们会立刻把你当做客人,热情地给你讲上一段梁林的故事。
 
  作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林徽因主持设计了西南联大校舍、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而位于昆明龙头村的这座旧居,却是他们一生中唯一为自己设计的一座房子。这座房间内的壁炉和木质地板,都是当地所有民居中所不具备的。
 
  后来,哲学家金岳霖也来到了这里,梁林夫妇二人专门在宅子里为他盖了一座“耳房”。从屋内设计可以看出,这间耳房的门并不是朝外的,而是朝里的,要想从屋里出去,必须要穿过梁林二人的客厅。就是在这里,他们三人和睦而居,结下了一段超越爱情的佳话。
 
  离开梁林旧居后,我们来到了88号庭院剧场。在小小的庭院里,话剧演员们以沉浸式话剧的形式,将闻一多的激昂、联大学子的青春热血,在我们身边重现。
 
  图片来源:腾讯提供
 
  这一天,我似乎真正地回到了西南联大。
 
  文旅进入“故事时代”
 
  云南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昆明有多大,西南联大有多大”。
 
  西南联大的师生到达昆明后,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走遍了各个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在云南大多数县份和四川等地留下了西南联大服务边疆、开发边疆的足迹。
 
  随着联大师生的脚步,我们从昆明乘坐客车,来到了滇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蒙自。
 
  当年,昆明的教舍并不够用,西南联大校方决定把文法学院暂迁蒙自,成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教授均在此任教。
 
  虽然西南联大只在蒙自待了三个月,但却留下了非常多的故事。
 
  在蒙自的南湖边,钱穆受到启发推动了《国史大纲》的诞生,联大学生们在这里成立了南湖诗社,走出了穆旦、赵瑞蕻、林蒲三位诗人。女学生们时髦的打扮和男女自由交谈的风气,一开始还受到当地民众的非议,但在联大师生和大批内迁文化人的影响下,也逐渐被云南本地人所接受和效仿。
 
  武庙街上的“颐楼”,是西南联大的女生宿舍。即使过去了近八十年,当我们走进这座大宅子,庭院的雅致和韵味犹存。这座楼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听风楼。当时的女生宿舍外常有萧风吹过,听得这些背井离乡的学子彻夜难眠,遂取名为听风楼。
 
  摄于“听风楼”
 
  “现在让我们静坐,听风。”五分钟间,我们所有人都自发地没有说话,坐在这栋庭院里,听着这风声中的历史轮回。我似乎听到了女学生们逃离家乡的悲戚,前途未卜的愁绪,以及对祖国命运的担忧。
 
  当年把她们拉到云南的,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滇越铁路。蒙自的碧色寨,是当时滇越铁路唯一一个特等站,也是一个火热的进出口贸易货物集散地。电影《芳华》中车站的场景,即取景于这里。
 
  摄于碧色寨
 
  “别看这个小站不起眼,当时在这块空地上,最多的时候一天都有3000个挑夫,来了不同的货物,就靠那些挑夫挑到不同的仓库,他们一个人一根扁担,一壶水,在那个年代就能挣够一家人一天生活的费用。100多年前的时候,从这里路过的火车一天多达40对、80列。”
 
  在讲解员的讲解声中,我们来到了碧色寨,黄砖绿椅,这里的风景美丽依旧,但却早已不是100年前的光景。取代商人挑夫的,是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穿着女学生或是女兵的装扮,几个人一群拍着照,回忆着脚下这段铁轨背后,历史的沉淀。
 
  摄于碧色寨
 
  旅游正在从“打卡时代”,悄无声息地进入到了“自我表达时代”。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的旅游诉求,不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旅游目的地所蕴含的文化特性,是否与游客自我表达的诉求一致,成为了更多游客的新追求。
 
  “之所以选择西南联大作为云南新文旅IP塑造的切入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西南联大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和人文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腾云公司市场营销中心总监杨姣回忆,她们在构思主题旅游线路时,认为西南联大作为云南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标签之一,在文化旅游的纬度下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与传统旅游线路不同,腾讯新文创团队与腾云公司将“IP思维”带入到了线路开发当中。
 
  IP,是经过市场与用户检验、凝聚人类美好情感的文化符号。IP形象的打造,则是IP构建过程中,与用户建立认知与情感连接的重要一环。2018年初,腾讯提出“新文创”的文化核心战略,核心就是希望以IP内容构建为核心,打造更多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在商业范畴之外、连接更多文化主体。
 
  在调研阶段,腾讯积极与云南省展开合作,从历史故事和影视作品中寻找每一处景点的逻辑关联性,思考景点如何和游客构建情感联系。这正是开发旅游线路和内容的深层意义,影视与文旅联动的初衷。
 
  “以前的旅游方式是,旅行社一拍脑袋说云南的烧豆腐好吃,马上就找专家把烧豆腐的故事讲出来。但我们的方式是,我们会问专家,以前西南联大的老师学生们吃啥,专家就会给你讲出好多故事,我们再从这个故事里找脉络。”一部手机游云南“我们的西南联大”项目负责人陈海焓说。
 
  为了“西南联大”线路的诞生,她们亲自跑遍了大半个云南,和项目成员争论了无数次。
 
  腾讯新文创团队和腾云公司希望,选择“西南联大”线路的游客,可以通过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从内心认同西南联大师生的救国壮志,传递相似的自我价值。
 
  旅游正在进入“故事(IP)”时代。“西南联大”路线,正在成为腾讯新文创的探索者,对于云南以及国内旅游产业来说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影视+文旅”如何玩出新花样?
 
  在我们体验“西南联大”主题游的同时,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腾讯影业和润禾传媒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也已经在清华大学开机。
 
  “西南联大”线路正是该电视剧的同名旅游线路,也是云南影旅联动的一次全新尝试。
 
  提到影视主题旅游,很多人并不陌生。一部《长安十二时辰》,带动了西安旅游的热潮,“水盆羊肉”“火晶柿子”一夜之间供不应求;《都挺好》中的苏家古宅所在地同德里,从籍籍无名的苏州小巷,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取景地云南普者黑,已经从一个彝族乡村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影视IP作为一个极具传播性和推广性的娱乐形式,正在成为助力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如何更好的承接影视剧带来的热度,避免“潮汐式”客流对景点接待能力的冲击?如何真正借助影视剧的能量,推动区域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腾云公司度假产品运营部主任王姣希望,《我们的西南联大》能探索一种IP影旅融合的全新模式。
 
  图片来源:“游云南”App
 
  与以往影视旅游“先播出,后开发”的模式不同,“西南联大”路线首次把线路开发“前置”,让电视剧拍摄与旅游线路开发同步进行。
 
  一方面,电视剧从剧本构思、取景地设置,再到宣发资源规划,都前置性地预留了旅游开发的空间;另一方面,在确保核心价值观一致的前提下,《我们的西南联大》在剧本开发阶段,也前置启动了线路的研发,并通过游学主题的强化,共同培育“我们的西南联大”这一文旅IP。
 
  我这次体验到的这条线路,还只是一个1.0版本。随着《我们的西南联大》拍摄及上映,“西南联大”线路还将推出明星体验活动,在剧集拍摄期间带领游客去探班。同时,腾云公司还将保留《我们的西南联大》部分拍摄场景,让粉丝能有更多的联大体验。
 
  更有趣的是,他们还将依据史实,联合影视剧内容和IP实景娱乐公司,开发体验感更强的“沉浸式实景娱乐”,用实景互动的方式带领游客探索“西南联大”的精神,让游客在旅途中不但“有所见”,还要真正地“有所感”。
 
  摄于西南联大旧址
 
  “西南联大”线路是“云南新文旅IP战略合作计划”的又一落地成果,也是云南文化旅游的一个新切口。
 
  在“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项目的成功基础上,2019年5月21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腾讯联合腾讯各个业务IP,立足于腾讯“新文创”的战略指导与业务资源,共同发起了“云南新文旅IP战略合作计划”。这是国家层面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后,首个省级文旅融合实践;也是腾讯提出“新文创”战略以来,首个立足一个省份的落地实践。
 
  除了“西南联大”线路,云南还会与腾讯一起,联动腾讯旗下游戏、动漫、文学、音乐、体育、QQ、影视、电竞、文旅九大业务平台,开辟更多的新颖的旅游主题,比如腾讯游戏《英雄联盟》校园电竞文创村、腾讯动漫《一人之下》人有灵·云南版、阅文集团的“文字夜市”等等。
 
  这些新颖的旅游主题,将以碎片化产品作为切入口,为半自由行、自由行的游客提供更多选择,拉动周末游、周边游经济。今后,游客们一提到云南,除了大山大水之外,也会了解到云南底蕴丰富的文化故事。
 
  曾经,十个去云南旅游的人中,或许有四个人会去丽江,三个会去大理。但在未来,“西南联大”这样的文化主题,将会成为更多人来到云南的目的。

 
  作者/周矗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