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最先提到的创电会会员来说,年底肯定会有不少账号做到近10万粉丝,而且这个途中也能研究出不少的个人生意来,这些事情你不做光听是肯定无法意会的。
目前,整个微博电商当中,极少数人能够真正转变到社交电商思维的,大多数其实还是仅局限在了人的身上,其本身没有太大的错误,但是往往有个误区,就是觉得人与人多交流感情,多转多评多赞就会打造成品牌,其实并没有起到建立其个人自品牌的作用。往往忽视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平台规则,去吸引一些流量,用社会化媒体的手段去做出一些成交。前者虽有流量但难以成量,后者既能起量又能撑大,相比后者只需要去坚持,而前者大部分人都无法逃出那个圈子。
社交电商,社会化媒体兴起后,感觉不用教师资格证也能被叫为老师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很多老师思路说的好,营销吹得逼格再高,对于听众来说,一般情况都是点赞较好,不管听没听懂反正感觉很牛逼的样子,都表现出醍醐灌顶的恍然,并且对于分享的那些人给予崇高的敬意,再回到自己身上时,就感觉像撸完一把王者农药拿下MVP后的不知所措,爽劲儿早就过完了。
其实,问题还是在无法与个人业务及做的事情绑在一块去思考,听多了大趋势的东西,总体来说感觉什么都懂了,但好像又什么都不会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缺少一个组织,先进去聊聊,至少把你的基本迷惑解开,还能够拓宽以后的思路,至于前期的付费,作为学费早已理所应当。
要说一年前,都在找思路、找方法、找趋势,那不得不说,现在已经是在拼思路、拼才华及拼手段了。至于到底谁能够做成,时间就能表现一切。而对于最先提到的创电会会员来说,年底肯定会有不少账号做到近10万粉丝,而且这个途中也能研究出不少的个人生意来,这些事情你不做光听是肯定无法意会的。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基于用户推荐内容商品会作为电商平台的主流,导致越来越多的行业达人变得稀缺,一个毋庸置疑的趋势是,今后做垂直行业内的意见领袖会在任何平台都会吃香。很多时候其实根本算不上意见领袖,只是基于兴趣能够专业的做出推荐,在这个基础上积累一众粉丝,然后从粉丝中筛出用户,用户买单。而早已与大多数人理解的教人学习做事的自媒体意见领袖相悖了。
就微博来说,值得大批量的细分行业账号做电商,这种趋势会逐渐从潮流向时尚转变,也会从LOW向高逼格转变,不变的是买单的人会一直存在。
而垂直行业需要大家能够做的事情其实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产品垂直,如何更好的用现有专业东西结合平台玩法普及更多行业内容,是垂直行业账号的主要职责,让消费者一看你就知道是你是做什么的,并且在想知道相关东西的时候去提问你,这是垂直化需要做的,能够迅速形成个人微品牌,至于自己的产品,其实也是顺势而出了。
二是行业垂直产品推荐,有点类似淘客但又不是淘客,行业内更多的是称之为买手,做相关领域的账号,长期推荐同行业内的好产品,可以预见的收入可以是卖货分成、也可以是代言广告,但共同的一点是做起来都挺困难,但其实仔细想想,这两年好像容易挣钱的事情早就没机会了。
作者/臭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