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重返学校的成年人

admin2025年07月23日 16:32:02
阅读:
标签: 重返 学校
分享:

我要采访一百种人间故事。

  
  想要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应该如何开始、如何准备?在这个专注力非常重要又极其稀缺的时代,如何训练自己的脑力?每一个要把想法变成现实的人,有什么可以遵循的方法论?想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怎么办?
 
  10 月的最后一个周日,超过3000 人聚在国家奥体中心体育馆,工业产品经理、航天工程师、核电工程师、魔术师、外科医生、国际记忆大师等轮番上台,在得到大学秋季开学典礼暨夏季班毕业典礼上,各自用 18 分钟的时间一一分享对上面这些问题的解答。
 
  他们每个人都有本职工作,也是得到大学的一名普通学员。在过去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完成得到大学的学习,打磨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产品」,将自己行业独特的智慧和方法论提炼出来,形成一个能讲给所有人听、也能让外行人听得懂的认知、方法或技能。
 
  在得到大学,每位学员都会被要求准备这样一个选题,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把自己的矿石打磨成利剑”,更重要的是 :卸下自己过往的存量,看到别人世界里不熟悉的思考方式和问题类型,并且使用他人的智力资源来为自己服务。
 
  在这里遇见的,不仅仅是各种同学种种人生,更是他人的行业智慧与方法、陌生的多元思考方式,以及真实世界的解题思路。
 
  学材料物理的居委会主任
 
  一眼望得到尽头的职业生涯里,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社区工作做到第十三年,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任岚许久。
 
  大学毕业之后进社区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他正好在小区布告栏上看见一张招聘社区储备干部的公告,想着试试看,结果面试就过了。
 
  就这样,学材料物理的任岚最终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刚回上海的时候,上海话只会听不会讲,任岚从外来人口较多的社区开始做起。经过社区居委会、镇政府办、镇社区办等不同工作岗位的历练,任岚又再次回到了社区,选择做一名居委会主任。
 
  “我喜欢跟社区居民打交道,爱琢磨事儿,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群众办点实事,还是更适合居委会工作。”
 
  △任岚走访居民
 
  这份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连接着社区的方方面面。但随着工作年限渐长,慢慢进入一个疲惫和迷茫期,任岚在工作第十年选择读了一个 MBA。这在居委会主任这个职业里并不常见,全上海 4400 个居委会,有研究生学历的居委会工作人员不过一百多位。
 
  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去参加得到在深圳举办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回来把得到介绍给自己的学生,这是任岚第一次知道这个做知识服务的 App,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最近三年,得到成为他获取知识和日常学习的主要渠道。2018 年秋天,得到推出得到大学第 0 期,任岚报名并且被录取了。
 
  从 2018 年 10 月 13 日到 2019 年 1 月 14 日,他在得到大学的上海校区完成了学制三个月的学习。
 
  在报名得到大学之前,正是任岚最迷茫的时期:“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对我们当下这个时代的人来讲是一种非常恐怖的事情,所以我得不断去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所以我才去读 MBA,所以我才每天听得到上的课程,我才去上得到大学。”
 
  在得到大学,任岚发现“一成不变”并不是他独有的困惑,而是处境非常相似的一群人共通的困惑。“其实大家都有这样的困惑,但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下,我一下子看到了我自己,其实不管干哪一行,迷茫也好,焦虑也好,只不过是我们做的事情,没办法匹配自己最终的那个目标而已。”
 
  抵达那个目标的道路是什么?任岚在得到大学学了一个词,叫“长期主义“。罗胖的长期主义是每天录 60 秒,那自己能做什么?
 
  班主任启发了他,建议他去走访居民,”对,我的工作不就是服务我的居民吗?那每天走访他们本来不就是我工作的一个部分吗?我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于是,任岚立下了新一年的 Flag:每天走访一个居民,并记录下他们的的故事。
 
  △任岚的笔记
 
  从 2019 年的 1 月 1 日开始,他每天走访一位居民,记录“一人一事”在得到 App 的线上社区“知识城邦“里,用 X 先生、Y 小姐等化名,记录他收获的故事。
 
  在这样的走访和记录中,他开始每天多了一种期盼。
 
  “以前我觉得每天的工作相对来说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太明显的个人成长,因为每天遇到的事情都差不多,去给居民做工作、完成街道布置的任务。但当我自己开始做这件事以后,我觉得,我每天做的事情正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这一个个具体的人,就是我想去倾听的、感受和记录的。与此同时,这些触动也激发了我把这件事坚持下去,我收到了很多的正反馈,再激励着我把这份工作继续下去。“
 
  他找到了自己职业生涯里的“长期主义”,也找回了数年前选择回到社区工作时的初衷。
 
  △社区乒乓球比赛后合影,右三为任岚
 
  受委屈的核电工程师
 
  在一家公司待久了,会不会和外面的世界脱节?
 
  赵伟是一名核电工程师。全国 14 个核电基地,赵伟参与管理其中的三个。身处这个几乎掌握着世界最先进技术、拥有最安全设备的清洁能源行业,赵伟同样面临「中年危机」。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成长出来的技能,如果放在真正的市场环境里,是不是还具有竞争力?如果面临未来更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还有多强的战斗力?”在相对安稳的国企里度过的职业生涯前半程,恰恰成为他的困惑来源。
 
  在现在单位做到中层,赵伟的思考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与职业选择:“我们以后肯定要发展、要改革,要和市场接轨,但是现在我身处的环境,相对封闭,就很担心听不到新的理念、新的东西。”
 
  寻找方向、避免与社会脱节、照见自己。带着这样的目标,赵伟“挤”进了得到大学的课堂。
 
  过去的三个月,对赵伟来说并不是将所有业余时间拿来“充电”的最佳时间,他的本职工作,进入了比以往更忙、也更有挑战的转型期。但是得知自己被录取以后,赵伟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到这个年纪了,同行者比休闲时间更重要。这笔账,赵伟算得清楚。
 
  赵伟的同期同学,有创业者、有医生、有武警、有图书编辑、有纪录片导演,也有和他一样在企业工作的中层管理者。
 
  “到了这个群体,和同学融入到一起,无论是这三个月,还是以后,我们的人生都会羁绊在一起,定期和他们交流,甚至有一些合作,这些东西都能够打开我的视野,通过他们的眼睛,我了解他们的行业,也看到他们的奋斗,我觉得我的焦虑起码是缓解了。”
 
  赵伟最大的收获,还是看见同学们在各自领域的奋斗与成长,“反观自己,我还是需要沉下心来,再继续去努力、去磨自己,我觉得这是一种踏实感。”
 
  留在舒适区,还是跳出舒适区,这是许多与赵伟有类似处境的人都面临的选择。跳出封闭的圈子,通过同学们的眼睛看到真实世界,赵伟的心定了:“看着核电项目一个一个建起来,希望在我手里一个一个建起来,给我的成长感和成就感是别处得不到的。”
 
  △赵伟在开学典礼演讲
 
  刚结束的得到大学秋季开学典礼上,赵伟带着 18 分钟的演讲站上了舞台中央。在 18 分钟的演讲里,赵伟以一个引起广泛共鸣的问句开头,“如果你所在行业、所做的事情不被大家理解、感觉很委屈,怎么办?”
 
  他以核电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尝试回答一个问题:“想要推广一项新技术,怎么办?”舞台上的他淡定、从容,将核电行业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也将从古至今推广新技术的通法总结一遍:“除了做到技术过硬,更要做好新技术的风险管控、将风险归零,剩下的,就让时间来检验我们!
 
  这不仅是推广新技术的心法,是赵伟对核电人的喊话,也是赵伟给自己的答案:“这不是一个受委屈跟人讲道理的世界,这是一个用时间和行动证明自己靠谱的世界。这个时代,证明自己靠谱,远比证明自己有创新、有新技术更有价值。因此,如果你也像我们一样正在受委屈、被误解,稍安勿躁,我们需要的是多花些时间,让整个世界对我们放心。
 
  说自己幸运的职业画家
 
  艺术家的世界之外,别人如何思考?
 
  画家仝紫云观察世界,也描绘世界。“时间与真实”,是他第一次个人画展的主题,也是学画这么多年来试图通过油画表达的思考。
 
  从学画到成为画家,仝紫云说自己是有几分运气在的。“我的运气好,在毕业之前就拿了几个奖。”从中国美院的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中国油画院课题组的研究员,仝紫云在学画的千军万马里,是少数成为画家的那一个。
 
  高中时,仝紫云的文化课成绩不错,原本以为要先按部就班考个理工科院校,完成家人的期待,再找机会追随自己的理想。结果家里人对他学画这件事没什么反对,仝紫云也顺利考上了中国美院。“家人居然同意了,我马上就不学文化课,就跑到一个艺术高中学艺术去了。”
 
  但真正感觉到“入门”是在仝紫云大三的一天。“在画水龙头和台盆下面暗部的时候,我觉得忽然间就画得很自在,我想要表达神秘感,我那样画,我想让它清晰一点,就这样画,忽然好多东西就通了。”
 
  长时间的积累之后,忽然之间感觉掌握了某种东西。艺术之门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向年轻的画家打开了。“推开一扇门之后,就觉得里头很自由了。”
 
  △仝紫云作品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他感兴趣的事物,花上很长的时间去观察,对仝紫云来说是一件极为自然的事情。反复的观看,不断地审视,多重角度去思考,从中找到极微妙、变化无穷的的东西,努力地用尽各种办法一遍遍地画。这是仝紫云的创作常态。
 
  曾有人这样评价仝紫云的创作:“日常生活中人们粗略地观看、甚至于熟视无睹的事物,你却可以仔细地看进去,并精微地呈现出来,提醒人们再重新观看。”
 
  与外行朋友交流,本身就是仝紫云观察世界、观察生活的习惯之一。
 
  “你们觉得画画的人如此之少,我们却觉得全天下都是画画的人,太多了,我们到一个小县城,(遇到的人)全是画画的。他们会组织起来,就坐在一起画。如果不跟外行交流,也是一辈子这么过去了。”
 
  也是因为这个想法,仝紫云成为了得到大学第 0 期的学员。“我觉得就是一种多样性和方法论吧。我是觉得任何行业,都有很多方法论,方法论是可以沟通,可以打通行业壁垒与隔阂的。”
 
  在聊画的时候,仝紫云并不介意交流的对象是外行。“每个人其实都有一种天生对艺术的某种鉴赏力,很多时候人们说自己不懂艺术,其实就是自己把自己吓死了,彻底的放弃了自己评判的一个主动权。”
 
  画家观察世界的方式已如同本能,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看问题的角度与方法对于创造力也有其价值。在得到大学的演讲教练的帮助下,仝紫云通过一两个月的打磨,输出了一个 18 分钟的小课程:《如何训练审美能力》。
 
  “别人听了我的分享之后,惊叹说你们画画还是有方法的,艺术家居然是有逻辑的、可以训练的,来自别的行业的同学,他们的方法论同样给了我启发,好多东西都是相通的,不交流,你就不会知道这一点。”
 
  △仝紫云
 
  像赵伟、任岚、仝紫云这样的学员,在得到大学很普遍,也很不普通。
 
  每个学员都是一个“平行宇宙”,平常只在自己轨道运行。而得到大学则让每一个“宇宙”都有机会“脱轨”,去领略其它陌生的思考方式,和更多的“宇宙”连接在一起。
 
  就如同得到大学广深校区负责人王灯灯所说,一路陪伴这些学员在三个月里从互不相识到共同结下“战斗友谊”的过程,“就好像遇见了三百种人生。”
 
  “我们在面试时常问的一个问题,你在十几年或者多长的工作经验里面,有没有遇到一个很大的困难或者困境,别人是解决不了的,而你解决了,并且你解决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王灯灯说。
 
  许多的学员带着自己独特的心法来到得到大学,却也各自带着自己的问题。就像得到 App 创始人、得到大学发起人罗振宇所说,“我们并不是挑名人、富人、有资源的人来当我们的同学。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高成就动机。”
 
  在这个世界,有些人焦虑,有些人恐惧,有些人勇敢,有些人乐观,但我们都不约而同,要面向真实世界,遇到各自需要解决的难题。
 
  这一个个问题,组成了我们的人生。
 
  有的问题不难回答,有的则要经过上下求索,有的,则随着人生、社会与世界的快速变化,被拆分、演化成一个个新的问题,如是贯穿人的一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道理千年前就写了出来,在世界急速变化、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适用。
 
  有许多问题看上去属于各行各业,但解题的线索却在行业之外,看看别人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有心人融会贯通,从他人走过的路,也照见自己可以选择的小径。
 
  到今年年底,已经有超过 5200 人加入得到大学学习,这意味着这个人才的“热带雨林”建设得越加丰茂。
 
  人生是一条曲折而难走的路,每个人带着各自的问题与困惑寻求一座终身学习时代“学校”的帮助,试图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相互督促,找到自己的人生地图。
 
  得到大学开学典礼的结尾,屏幕上是无数的孔明灯飞向天空。
 
  罗振宇做了这场演讲的结语:“这个时代的学习,是把别人的生命、智慧、经历,当做一盏灯悬挂在你自己的路上。挂的灯越多,你自己的路就越亮。”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