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回归:72岁的施瓦辛格还能打吗?

admin2025年07月23日 10:25:43
阅读:
标签: 终结者 施瓦辛格
分享:

最开始,他只是一名操着奥地利口音英语的世界健美先生,肌肉发达、身材魁梧,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表演训练,寡言而木讷,被卡梅隆导演被选中饰演T-800这个角色。

 
  在飞机上,施瓦辛格饰演的T-800居高临下,熟练上膛、瞄准,对着REV-9脑袋连续轰打。在飞机失控坠向地面360度翻滚的情况下,还有激烈的近距离打斗戏。
 
  激烈惊险动作戏是《终结者》系列电影的一贯传统和卖点。为了拍飞机这场戏,施瓦辛格和其他演员被钢丝吊在空中,同时要做很多复杂的打斗动作,这对许多动作明星来说也绝非易事。而拍摄这场戏时,施瓦辛格已经年过72岁,身体刚刚从心脏手术中恢复过来。
 
  在采访中,施瓦辛格回忆起这次拍摄时做的准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训练。在拍摄之前,我平时也会进行力量训练。进入剧组之后,就必须接受专门的武器、军事等训练。我们会跟特技部门合作,他们会告诉我们为了拍这些打斗场景需要怎么做,然后我们根据他们的建议去训练”。
 
  眼前的施瓦辛格让人回想起三十多年前他拍摄前两部终结者的表现。
 
  最开始,他只是一名操着奥地利口音英语的世界健美先生,肌肉发达、身材魁梧,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表演训练,寡言而木讷,被卡梅隆导演被选中饰演T-800这个角色。
 
  当时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动作问题,需要学会蒙眼熟练拆装枪械和左右手使用各种武器。为了拍好《终结者2:审判日》骑哈雷机车单手换滑膛枪弹匣那场戏,练习到手被撕裂至血肉模糊的状态。近身肉搏戏中的敏捷度、完成度一直很高。这位老牌好莱坞动作明星出演T-800一角至今有35年,虽然须发花白,但看起来依旧老当益壮,比起其他好莱坞动作演员,在演艺道路上有着更强的生命力。
 
  施瓦辛格谈到,跟之前动作戏拍摄不太相同的是,由于特效拍摄,需要给不同部门拍摄不同的版本,这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动作拍摄基本都在10-15次,包括广角、中景、近景等多个景别的拍摄。
 
  1984年,《终结者》用时间穿越的方式,将T-800带回过去完成任务,也是最早开辟时间穿越类型的经典电影之一。之后从《十二猴子》到《蝴蝶效应》系列,再到《源代码》《星际穿越》《奇异博士》,近至今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都沿用着时间旅行的想法。
 
  除此之外,拍摄技术也是塑造终结者经典形象的重要因素。
 
  1984年《终结者》拍摄,大量使用了机械装置和特效化妆。机器形态靠微缩模型和定格拍摄完成,光是完成T-800的不锈钢骷髅头就用了6个月;卡梅隆还与斯坦·温斯顿合作,按施瓦辛格的身体数据制作了一具机械骨架。T-800受伤时露出脸部金属基底的过程,则是通过特效化妆来完成的。
 
  而1991年的《终结者2》是首次使用动作捕捉技术的电影,CG技术与模型被大量运用。T-800撕下右手皮肤露出的金属骨架,还有后来露出的金属头骨和红外线电子眼睛,都是运用动态采集的方法把施瓦辛格的头像数据复制在电脑中,应用电脑做各种模拟,做了大量的电脑特技。放到现在看,这些画面和特效也非常精细。
 
  经典IP跌落
 
  终结者系列凭借前两部作品成为了科幻动作电影的经典。
 
  当年,卡梅隆以1美元的价格把《终结者》剧本卖给了制片人盖尔·安妮·赫德,换来了电影投资和当导演的机会,用小成本制作换得了大票房。
 
  1991年,《终结者2:审判日》上映,卡梅隆用1亿的大制作换来了5.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还在1992年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中夺得四个奖项和两项提名,被《电影周刊》评为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10部电影。
 
  但像很多系列电影一样,巅峰过后难以超越,摆脱不了越拍越烂的魔咒。
 
  在第二部之后,这个系列的续集无论在制作还是剧情上都后继乏力,时间线也异常混乱,令许多终结者粉丝失望,观众不愿只为情怀买单了。终结者特有的科幻和时间穿梭设定,在一茬接一茬的大片冲击之后,也不再是新鲜事了。
 
  而时隔35年,终结者的版权终于再次回到卡梅隆手中,电影剧情上不承认终结者3-5部的设置,从第二部结尾延续,是继1、2部之后的三部曲。
 
  这次卡梅隆作为监制,携前两部原班人马阿诺德·施瓦辛格、琳达·汉密尔顿回归终结者,集齐了三人经典卡司阵容,还邀请了擅长拍动作戏、执导过《死侍》的蒂姆·米勒作为导演。
 
  女性角色的转变
 
  蒂姆·米勒导演的《死侍》,主角话痨、贱兮兮、还常常开黄腔,一反以往高大、正义、勇敢的英雄形象,跳出了超级英雄类型片的规则,让片子非常接地气;以视觉特效见长的蒂姆·米勒还在片中加入了许多暴力、血腥的画面,精心设计的动作戏带来了新意和刺激感。
 
  这位深谙当下观众需求的导演,也为终结者经典电影IP注入了新的元素。
 
  女性主义便是这部终结者的看点之一。
 
  丹妮、格蕾丝、莎拉康纳是电影中的三位女性角色,主角丹妮则是电影的核心。她原本是在工厂工作的普通女孩,被REV-9追杀时,遇到从未来穿越过来保护她的赛博人类格蕾丝,在逃亡的过程中还认识了莎拉。丹妮逐渐了解到自己是未来抵抗“军团”的人类领袖,在T-800、格蕾丝和莎拉的帮助下活了下来。
 
  导演蒂姆·米勒在采访中表示,“最后的决战完全是属于丹妮的时刻”,认为在最后的打斗场景,丹妮前后被格蕾丝、莎拉护在中间时,已经显示出一个领导者的特质。“在终结者的传统中,丹妮跟莎拉一样,不是那种生来就负有重要角色的人,而是作为最后一个被选中的人,在不断成长中变得更加坚强。”
 
  全程密集的打斗戏也是这部电影的看点。作为科幻动作电影鼻祖,终结者系列一向以激烈惊险的动作戏见长,蒂姆·米勒运用了许多特技和视觉特效把场景拓展到工厂、公路、野外、移民局、飞机、水下和涡轮机房,每场动作戏都拍得非常流畅。
 
  另外,电影也体现出女性价值的转变。莎拉是因为约翰而存在,不断被告知“未来掌握在你肚子里的孩子手中”,这一部中格蕾丝则对丹妮说“你就是未来”,是因为女性本身的价值而受到保护。从生育的角色转向本体,也是对女性自我意识与潜能的肯定,荧幕上女性角色的转变让这个经典电影IP找到了符合当代的语境。
 
  前几年,随着好莱坞王牌制作人韦恩·斯坦性侵女星的丑闻曝光,#METOO运动开展,好莱坞父系男权体制中的诸多问题集中展现出来,很多女演员站出来,指出权力对于女性的偏见和工作中对于女性的不利因素,“女性意识”、“女权”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议题。
 
  电影行业也都呼应这一趋势做出调整,独立、坚强的女性题材电影数量增加,甚至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的选择:仅是2017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九部影片中,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就占了四席;迪士尼《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儿,不再是单薄的美女人设,勇敢、对命运进行反抗;《饥饿游戏》的大女主詹妮弗·劳伦斯勇敢、坚强、有智慧,跟软弱犹豫的男主角形成对比……
 
  琳达对这一变化做出了谨慎的回应:“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女演员,女性也开始在过去以男性为主导的领域工作。我们一直尽量不发表任何女性主义或女性赋权的言论,只是恰好在这部电影中,我们有另外两位优秀、厉害的女演员。所以,我们很高兴在电影中可以有这样三位坚强的女性,但是我们只是为这部电影想要做到最好的女演员,仅此而已。”
 
  《终结者》系列电影并非因为电影行业的喜好转变而讨好女性观众,一直有着女性基因,莎拉·康纳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角色。
 
  《终结者》的剧本上这样描述她:“娇小脆弱。虽然漂亮,但不完美,不会拒人以千里之外。……在她脆弱的外表下隐藏着出乎她自己意料的坚强。”在追逃过程中,为了保护孩子,莎拉从一个女孩变成手持各种武器、强悍并且坚强的女人。
 
  然而,这些女性角色也只像是电影工业迎合观众需求的符号,像莎拉身为母亲和保护者的双重身份下的内心冲突和矛盾,丹妮如何成长为一名领导者,这些构成人物骨肉的细节没有真正在影片中呈现出来。
 
  故事还是沿用了追逃设定和正反派等级压制,时间穿越的老桥段,很难再有什么新鲜感。剧情换汤不换药,无论在武器、力量上多悬殊,从“天网”换成“军团”,正派的人类最终会战胜反派的机器,观众也能早早猜出走向。
 
  观众再次见到T-800时,他已经须发苍白,面容苍老。T-800跟妻子和儿子告别时经典的那句“I’ll be back”变成了“I won’t be back”,在最后的决战中与REV-9同归于尽。观众抱着往日情怀走入电影院,跟T-800告别。
 
  当现实已经向前走了很远的时候,情怀的保质期还有多久?跟当前其它众多好莱坞大片一样,《终结者:黑暗命运》用先进的电影特技、特效,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给观众带来单纯的感官体验,身为一部爆米花电影,它的使命也已经完成了。
 
 
作者/ 胡艺玮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