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邀五位教授,分别为大家推荐一本传媒&社科领域的好书,冬藏之时,来给大脑充些电。
你有多久没踏踏实实读过书了?高速发展的时代里,用户对信息的浏览和传播效率越来越高,但消化和吸收的效率却越来越低,同时下降的,还有花在系统性读完一本书上的时间和耐心。
事实上,我们对信息与知识的获取大致分为几个不同的层级:碎片化的浏览、偶遇式的涉猎,以及专注并系统的阅读——前两种是日常,后者则堪称奢侈。对传媒专业的同学而言,在专注而系统的阅读中精进知识、开阔视野尤其是一种必须。而在信息汪洋和各式各样的书单中,找到一本好书并非易事。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推荐人:黄楚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员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撰写的社会心理学著作,出版于1895年,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
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表现为冲动与多变,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的夸张与单纯,偏执与专横等现象。该书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
在当今网络新媒体的时代,用该书的一些观点分析研究网民群体表现出的一些行为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艺术、神话与祭祀:古代中国的政治权威之路》
推荐人:潘祥辉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这是一本华人考古学“大家”写给大家看的小书,虽然只有薄薄的一百多页,却极富洞见和学术含量。在张光直先生的诸多著述中,本书也是作者最为喜爱的一本。
该书看似与传播学无关,但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传播思想尤其是政治传播思想至关重要。在笔者眼中,本书完全可以看作是一本有关中国古代政治的传播考古学专著。
本书要回答的问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权威从何而来?与西方国家政治权威的产生有何不同?通过严密的考证,张光直先生富有说服力地告诉我们:中国古代政治权威的来源并不是水利工程,也不是源于物质财富,而是源于一些精神层面的沟通仪式(如祭祀)或器物资源(如青铜器)。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古代的艺术、文字以及神话传说等,在上古代中国,都不过是获取政治权威的途径或媒介。谁掌握了这些媒介,谁就掌握了权力。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推荐人:彭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传播学以往的研究,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大众传播领域,在中国尤其如此,而彼得斯的《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一书,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大众传播研究的固有框架与套路,重新审视传播、交流这些我们似乎早已熟知的对象。
他用 “对话”与“撒播”这两种不同交流观的发展、演变线索,以及宗教、哲学、文学等不同领域的传播思想,构筑了一个 “小径交叉的花园”,在其中,我们会与耶稣、苏格拉底、黑格尔、马克思、克尔恺郭尔等先哲不期而遇,看到他们思想之间的呼应或碰撞,也可以在交流这一“视窗”下洞悉卡夫卡小说中的电话意象或图灵为机器设计的图灵测试,甚至会遭遇动物和外星人这样的交流对象。
无论我们是否认同彼得斯关于对话与撒播两种传播观的判断,经过这样一段有着多种分支、多种走向的传播思想史的旅行,我们或许会打破既有的思维定势,刷新自己对传播、交流的认识。
《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
推荐人:孙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本书聚焦三个问题:什么是赛博空间?这种特定的空间-时间以何种方式影响我们对世界以及人类自身的理解?人类穿越赛博空间的奥德赛会在多大程度上切实地改变世界和我们自己?
在让人眼花缭乱的新媒体论述中,这本书的独特性在于:
其一,研究尺度极为宏阔,但又不失对新型传播技术及其实践经验深入细微的剖析。作者试图在以古希腊为开端的文明长河中挖掘当前空间革命的颠覆性意义。
其二,丰沛的想象力突破了既有理论范畴,穆尔指出,赛博空间不是与真实空间相对照的虚拟空间,而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虚实互嵌的新型空间形态,由此冲击了西方哲学的两元对立论。
其三,敏锐的洞察力与犀利的表达完美结合。如,针对早期以“电脑超级高速公路”作为互联网的隐喻,指出这忽视了地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根本性差异,因而遮蔽了互联网交流的后地理和后历史的本质。
总之,这本书以极其宽广的跨学科视野,给传播学提供了别开生面的新媒体研究的新型范式。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推荐人:吴飞
浙江大学特聘教授
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导致暴力的五种心理系统(捕食或工具性暴力、支配欲、复仇心、虐待狂、意识形态)。
他认为这些都已在当代得到控制或反思,因为“暴力行为的下降,与对暴力的容忍和颂扬的减少并行一致,人们态度的变化通常起着先导作用”。只有在现代的法治社会条件下,人们才成功地树立起了这样一种普遍的信念:暴力永远没有正当性可言,它在任何状况下都是错的。斯蒂芬·平克把暴力衰落的历史看作是一场人性自身内部善恶决战的结果,最后,在这一心灵史乐观的线性进化顶点,“我们本性中善良的天使”,引导我们走向合作与和平。
是的, 在一个负面信息泛滥的后真相时代,我们要认识到,正向的力量一直在引领着我们,向美、向善,让我们彼此温暖着携手共进。斯蒂芬·平克至少给我们一种积极事实,让我们可以直面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所遭遇的困境。毕竟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肯定也不是一个最坏和无望的时代。
上述五位教授的荐书中,有的回望了历史,有的映照了现实,有的是易懂的传播学经典读物,有的是高深的跨学科专业研究。总而言之,学海无涯,知识无界,希望教授们的推荐书单能给你带来新的收获和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