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没有归途的采访

admin2025年07月23日 00:10:08
阅读:
标签: 王彦辉 采访
分享:

这是一次最后的采访,只有去路,没有归途。


  
  1
 
  10月10日下午三点,我去参加闵江伟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
 
  当我刚伸出手,就被闵江伟父亲那双粗糙牢实的双手紧紧握住,我心里颤抖了一下,不知所措,轻声说了一句“节哀”,这位坚强的父亲含着泪直摇头。
 
  我还没来得及抬头看他老人家,突然,身旁江伟的母亲撕心裂肺地哭出了声,顿时,现场沉闷的气氛被打破,乱成一片,我的眼泪忍不住一下子流了出来……
 
  江伟是由奶奶从小带大的,年过古稀的奶奶坐在椅子上,被两个人左右搀扶着,干瘪的眼框没有眼泪,浑身在发抖,嘴里却一直不停地念叨着“我的娃,我的娃……”
 
  2
 
  10月11日下午三点,我去陈文燕同志下葬的现场。当主持人介绍生平时说“陈文燕,这个被同事亲切称为舟曲“陈小丫”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时,一个开朗、活泼的形象一下子跃进我的脑海,我想到了她以前新闻报道中出镜的画面。
 
  陈文燕被安葬在村子后面的半山腰,坟前墓后长满了柿子树。坟头的一棵柿子树叶子特别红,树叶被风吹得沙沙直响,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红灯笼,挂满了枝头。
 
  当再次介绍说,“她的父母永远爱着他,她的人生也继承了父辈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品格。这种品格,让这位三十出头的姑娘,曾经在烈日当空的南峪江顶崖和东山镇牙豁口滑坡灾害现场,始终冲在最前沿”时,我看见身边陈文燕的父亲眼含热泪。
 
  我突然想起了一位父亲给天堂女儿的一段话,“我的女儿,你去了天堂,祝愿你到了那里没有忧愁。我的女儿,你离开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会好好活下去的,请你放心。我的女儿,不要挂念爸爸妈妈,你自己在天堂好好照顾自己……”
 
  3
 
  10月14日,王彦辉在初秋冰凉刺骨的江水待了整整7天后,才被找到。听说甘南、陇南两地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动用了甘肃、四川、广州、深圳的水上救援队,费了很大的周折。
 
  很难想象亲人们在这7天中的那种煎熬。我仿佛看到一位年轻妻子,怀里抱着小孩,每天站在白龙江边,看着滚滚远去的江水,任凭秋风像凌厉的刀一样刮在挂着泪珠的脸颊上,期待着奇迹的发生,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打开王彦辉的工作电脑,文件夹里整齐的记录着到电视台工作后发的稿件。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王彦辉共撰写各类新闻稿件400余篇,近30万字,被州电视台采用100余条,被省级媒体采用20余篇,还有5条新闻稿在央视媒体播出。
 
  选择了电视新闻工作,就选择了一份执着和坚守,付出和热爱。“匆忙的脚步,不是在采访,就是奔波在采访的路上,疲倦的身影常常陪伴漫天星光。”很多人用辛苦诠释这份职业,而王彦辉却用自己的热血执著地热爱着自己的梦想。
 
  记得那是2018年7月12日,王彦辉去舟曲山后曲告那乡采访,下午时分,全县范围持续普降大到暴雨,当天晚上,同事、家人与王彦辉失去了联系。
 
  一时间大家万分着急,胡乱猜测,到处托人打听他的下落,直到第二天下午四点,才接到了他电话。
 
  原来他采访的村庄遭受暴雨泥石流冲击,多处民房被冲毁,道路、电力、通信中断,整整一晚上大家都是在惊恐与大雨中度过的。天一亮,他又随同大家一起抢险救灾,直到下午才想起来给单位和家人报一声平安,然后他借别人的手机,爬到山顶有信号的地方报了声平安。
 
  随后几天,他一边帮助村上抗洪救灾,一边徒步走遍曲告那镇受灾最严重的几个村庄,拍摄了大量受灾的视频资料,直到7月16日单位同事来接时,他才带着疲惫的身子走走停停,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回到离县城七八公里的大川镇。
 
  第二天,他没有返回县城,而是又投入到南峪江顶崖泥石流抢险救灾的采访报道中。
 
  王彦辉父母亲和妻子都是农民,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家庭条件不太好,一个月3000多块钱的工资,除了还房贷,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生活压力比较大。
 
  尽管自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遇到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王彦辉从不吝啬,出手总是很大方。
 
  记得台里有位同事得了重病,器官移植需要巨额资金,他带头组织大家捐款,他在自己生活很拮据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拿出1000元钱。
 
  他“委屈”自己,省吃简用,一件黑色夹克,一条蓝色牛仔裤,一双布鞋,这是同事们对他最深的印象。出事时穿的一件新夹克衫,还是在妻子反复劝说下,用自己平时积攒的稿费,花了139块钱从网上买的,谁知道才穿了不到一天。
 
  在父母眼里,他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在妻子眼里,他是最体贴的好丈夫;在年幼的儿子眼里,他是一位最疼他的好父亲。
 
  正当王彦辉怀揣梦想,准备在事业上大展身手、大步向前的时候,却再也不回来了,永远停留在了30岁。
 
  10月15日下午三点王彦辉的遗体告别仪式,我没能参加。
 
  那天我在远方默默的寄托哀思,思绪万千。想起了我们一起喝酒,高谈阔论;想起了他教同事学书法、写春联;想起了他那一岁多刚刚牙牙学语的儿子那双黑黝黝、水汪汪,扑闪扑闪的大眼睛……
 
  他现在应该学会叫爸爸了,但从今天起没有人再让他喊出这两个字,他的妈妈、爷爷奶奶也再不会教他叫“爸爸”这两个字……
 
  4
 
  这几天,白龙江两岸的树叶突然一夜间变黄了,成片成片的,被秋风刮起,满天飞舞,不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听得人心寒。
 
  满天飞舞的树叶远远看去,又好像人们抛散的风马,在灰暗的天空飘舞着。风马啊,风马,请你飞的再高一点、再远一点吧,带上我们的无限哀思,带上我们的祝愿……
 
  回到宾馆,我终于控制不住自己,一个人嚎啕大哭了一场。
 
  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窗外,没有月亮的夜晚黑得出奇,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打开窗户,一股冷风迎面吹来,凉嗖嗖的。
 
  我的这几位好伙伴,和当前许许多新闻工作者一样,用他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和镜头,记录脱贫攻坚战的点点滴滴,讲述脱贫攻坚战中的感人故事,他们的言行、他们的作品鼓舞着基层干部群众的斗志。
 
  他们是践行“四力”的先进代表、新闻工作者的优秀典型,本该拥有更好前程,却永远地凋零了,让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0月7日晚上,舟曲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文燕、闫文卓、王彦辉、闵江伟完成了各自的采访任务,在返回单位途中,因车辆坠入白龙江中而殉职。
 
  这是一次最后的采访,只有去路,没有归途。
 
  青春不语,苍天含泪。时间见证了我们因为4位新闻工作者离去的哀伤。
 
  5
 
  “别在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更多知识。”这是今年刚刚23岁闵江伟的座右铭。
 
  23岁,一个花样年华。原本打算今年结婚的他跟女朋友说:“再等等吧,等我忙过这一段时间了,咱们再准备婚事。”
 
  无法想象他对着自己喜欢的姑娘说出这种话时,是怎样的赤诚与忐忑,承诺还未兑现。
 
  江伟走了,带着对这一片土地的热爱,带着对亲人的亏欠,带着23岁身体年轻而又滚烫的热血。
 
  那是在2018年7月,舟曲县境内发生大面积暴雨灾害,为了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闵江伟与同事连夜冒雨前往事故发生地大峪乡油房村。由于连日大雨,河水暴涨,山路被冲断,他们就扛着设备徒步行走。
 
  在过一段悬崖道路时,一块巨石突然从山上滚落,还伴随着许多碎石块,随时有可能砸到他们几个人。
 
  同去的同事回忆说:“一看那情形,当时没处躲避,就想,这下完了,完了……”就在他们慌乱不知所措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快跑”,他们几个就拼命往前冲,没跑两步,大石块就落到了身后一米处。后来他们几个说起这件事时,一阵一阵地后怕。
 
  那次,他们第一时间将油房村受灾情况传递了出去,为接下来的救援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今年农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采花节在博峪镇如期举行,我们也应邀去参加采花节的报道。
 
  为了能拍摄到民俗活动的完整过程,需要全程跟拍,我们就和县上的同事商量一起完成。博峪山高路陡,一山更比一山高。我刚开始决心还特大,准备跟上群众拍一段,走在队伍最前面,可是不到10分钟,我就落到了队伍的最后。
 
  山里人经常走山路,轻巧得很;我们常年坐在舒适的办公室,缺少锻炼,哪能跟得上?不到半个小时,我就看不见上山的群众了,只好灰溜溜地一个人返回。
 
  闵江伟是跟随另外一个村子的群众凌晨五点上山的。跟拍需要随时找位置选角度,在爬山中,从队伍前面拍,等拍完一个完整的镜头,就落到队伍的最后了,又得迅速地冲在最前面,无形中爬山的距离又增加了很多。持续十几个小时的山路,加上身上带的设备,在晚上返回时,他双腿颤抖,几乎被群众搀扶着回到村子。
 
  第二天,我们见到他,看他走路两腿有些僵硬,问想不想明年再爬一趟,他摇摇头说,“不行不行,打死都不来了。”
 
  我们说,要是下次工作需要非来不可呢,他看看我们笑了笑,“那就来呗,等明年我身体早就恢复啦。”
 
  当天晚上,他们拍的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秒时间、五六个画面,但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单位的微信群里,有他们在出事前发来的最后一张工作照,照片中的闵江伟与同事们在工作之余,蹲在马路边吃面皮。
 
  那时,他的心里可能想着回单位该怎么做这条新闻,可能想着回家了要好好休息一天补个觉,也可能想着国庆也没能休息回趟家,这趟回去该去看看奶奶了。
 
  谁会想到,这竟会成为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6
 
  32岁的陈文燕,节目主持人、新媒体编辑,有着舟曲女孩特有的聪慧灵秀、开朗大方。见到陈文燕是在电视上,她是出镜记者,因工作的原因,一来二去也就相识了。
 
  她是2015年被调入当时的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工作,成为了一名记者。别看她身型瘦小,扛着摄像机外出采访,与男同事毫无差别。江顶崖滑坡现场、博峪采花节等大型活动,不乏她活跃的身影。
 
  舟曲县山大沟深,多是偏远难走的地方,而作为记者,必须要到达所有的地方。爬山越岭,连日奔波,她从无怨言。
 
  记得一次到曲瓦乡山上的一个村子去采访,当时山上车上不去,只能步行。同去的乡上干部见她是女同志,就劝她别去了,说“路太远,也不好走,你爬不上去”。她不服气,扛起三脚架就走。
 
  山路一走就是两个多小时,她跟在摄像师和乡上的干部后面,爬起山来毫不逊色,到村子后,和同事一起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2019年春节,从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九,舟曲县委县政府为全县各族群众精心准备了13道文化大餐,舟曲县融媒体中心对这些文化活动进行了全程电视网络直播。
 
  13场直播,作为直播团队中的唯一一位女性,站机位、采访、拍抖音、发快手、撰写新闻稿……陈文燕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和其他男同志一样早出晚归,直至直播圆满完成,成为单位名符其实的“女汉子”。
 
  “我喜欢我的专业,我更爱这份工作,我一定要发光出彩。”这是她自信和乐观的动力,也是她深爱电视新闻工作的原因。
 
  就在这次下乡采访的头两天,她回到家中,给年幼的侄儿买了一大堆零食,给年迈的父母每人买了一套过冬的内衣。
 
  在出事的当天,她在微信朋友圏中发微信说:“明天开始晨起跑步,朝九晚五。”
 
  她给健身房的老板发短信说,回来后明天就去健身房补课。她还答应她的几个闺密,等这次采访回来一定兑现,请大家吃火锅……
 
  7
 
  这是一次没有完成的采访,只有去路,没有归途。
 
  下雪了。漫天飞舞的雪花,悄无声息地走来,却并不着急落地。我伸出手,雪花落在手心,迅速融化,无影无踪。
 
  我的好伙伴们,愿天堂没有车祸,愿你们在那里依旧快乐、幸福。你们青春虽短,好比这雪花,落到地上就迅速融化了,但你们不负韶华,灿烂地绽放过,馨香永存!
 
  这是今年下的第一场雪。
 
  远在天国我最亲爱的伙伴们,一路走好!

 
  作者/李白云(甘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来源/甘南日报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