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治愈人心——音乐类频率收听浅析

admin2025年04月30日 16:26:27
阅读:
标签: 音乐 收听 频率 收视率
分享:

在如今的融媒体智联时代,网络电台、智能手机APP、微博、短视频平台等领域中都能看到音乐类广播频率的身影。


 
  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连接人们思想和感情的纽带,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音乐陪伴我们度过了荆天棘地的2020年,成为调节、稳定大众情绪的一剂“良药”,多首抗疫歌曲也应运而生,歌颂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为身处疫区的全国人民加油鼓劲,用行动释放音乐的温度,用音乐去打动、鼓舞更多人。在此艰难时刻,音乐类广播频率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用音乐给予听众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在如今的融媒体智联时代,网络电台、智能手机APP、微博、短视频平台等领域中都能看到音乐类广播频率的身影。本文将基于CSM媒介研究2020年全国18个连续调查城市收听率数据、MRL测量仪城市App数据和CSM V+Scope融合媒体数据等对2020年音乐类频率的收听状况进行多角度回顾[1]
 
  音乐类频率整体市场竞争表现
 
  音乐类频率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与领先频率差距缩小
 
  从2020年各类频率的整体竞争情况来看,新闻综合类、交通类和音乐类频率依然处于“第一梯队”,三者份额之和占整体市场总量的近八成,其中新闻综合类频率跃居第一,份额从2019年的26.0%上升至28.1%,以车载市场为主要收听场所的交通类频率受疫情影响排名跌至第二,音乐类频率位列第三,份额近三年逐年提升,2020年份额为24.1%,和前两类频率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图1)。
  音乐类频率在各类场所收听分布相对均衡,工作/学习场所和其他场所收听更多
 
  不同类型的广播频率由于其节目内容、收听群体的差异,在不同收听场所的竞争力也不尽相同。新闻类频率以33.8%的份额领跑家中收听;车载场所中则是交通类频率以超过四成的市场份额一枝独秀;音乐类频率在各个场所的收听表现较为平均,居家和车载收听份额均位列第二,而在工作/学习场所则是听众们的首选频率。另外,由于近些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众多音频APP的出现,“其他场所”成为了各类频率收听量新的增长点,2020年音乐类频率在“其他场所”中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图2)。
  音乐类频率午后开始发力,晚间优势突出
 
  从各类频率全天竞争力走势来看,新闻综合、交通和音乐类频率全天竞争力都高于其他频率。其中,新闻综合类频率早间6:00-8:00时段优势明显;交通类频率全天收听表现比较稳定,上下班高峰时段的竞争力更为强劲;音乐类频率则是从午间时段开始发力,份额一路稳步攀升,直至晚间20:00-24:00时段领先于其他频率(图3)。
  音乐类频率收听广度、深度均位居前列,听众黏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平均到达率和平均忠实度和是考量频率听众规模和听众黏性的两个重要维度,新闻、交通和音乐这三类头部频率凭借其节目资源优势在这两个指标上远远领先于其他频率。音乐类频率在听众规模(平均到达率%)上仅次于新闻类频率,且差距不大;但是在听众黏性(平均忠实度%)上较新闻和交通类频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图4)。
  主要类别频率受疫情影响人均收听时长波动明显
 
  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们的居家时间增多,新闻综合、交通和音乐频率的家中人均收听时长均在2月有明显增长。其中,新闻类频率的收听量增长最多,达1.4分钟。音乐类频率2月的收听量较上月增加1.1分钟,涨幅19%。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人们陆续复产复工,家中收听量也随之稳中有降(图5)。
 
  而在车载收听场所,交通类频率受到的影响最大,2月人均收听时长从1月的7.7分钟下降至3.5分钟,降幅达54.5%。音乐类频率人均收听时长则从1月的4.8分钟下降至2月的3.1分钟,降幅达35.4%。4月之后,各类频率车上收听量也逐步恢复至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图6)。
  音乐类频率整体概况
 
  音乐类频率全天收听率走势基本维稳,上午时段收听率有所上升
 
  比较近两年音乐类频率的全天收听率走势可以看到,音乐类频率收听走势整体保持稳定,早晚高峰峰值均出现在早间7:00-9:00和晚间19:45-21:30时段,2020年早高峰时段收听率较2019年略有下降,早高峰峰值由2019年的2.2%略降为2020年的2.1%,晚高峰峰值为1.5%,与上一年持平,上午9:30-12:00时段收听率较上一年有较明显提升(图7)。
  音乐类频率各周天收听时长保持稳定,车载收听时长周末低于工作日
 
  从音乐类频率不同周天的收听时长对比来看,所有场所中不同周天之间或工作日和周末之间的差别较小,各天收听量保持稳定,人均收听时长基本在13分钟左右。而在车载收听场所中,由于大部分听众周末与工作日的作息不同,收听量差异相对明显,周六周日两天较周一至周五的平均收听量有0.6分钟的减少(图8)。
  音乐类频率听众以女性、年轻、高知和高收入人群为主
 
  通过听众构成指标可以看出哪类听众收听音乐类频率更多。从数据来看,音乐类频率女性听众所占比例略多于男性听众;不同年龄段听众中,25-44岁的中青年听众占比近六成;大学及以上学历听众超过五成;个人月收入6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占比最高(图9)。
  音乐类频率在不同城市收听表现差异较大
 
  从全国18个城市各自的音乐类频率人均收听时长和听众规模中我们看到,其在各个城市间的收听表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020年18城市组音乐类频率的整体人均收听时长为13.1分钟,分城市来看,仅有上海、南京、广州、石家庄、合肥和太原这6个城市的人均收听时长超过平均值,其中上海地区听众的人均收听时长高达26.3分钟,南京地区听众人均收听时长同样超过20分钟,为22.9分钟,而杭州和乌鲁木齐的人均收听分钟数较短,仅为2分钟。从各个城市的听众规模来看,与人均收听时长相似,同样是上海和南京表现较高,平均到达率在40%上下,而乌鲁木齐和杭州的音乐类频率听众到达率水平相对较低,不足5%。
 
  综合两个指标来看,音乐类频率在上海、南京、广州和合肥的收听表现较为出色,到达率和收听量水平均较高,发展均衡;而乌鲁木齐和杭州等城市的音乐频率收听表现尚有待提升(图10)。
  音乐类频率在本地市场竞争力较强
 
  纵观全国18个城市中主要音乐类频率在本地的竞争力水平,在所有场所收听中,共有33个音乐类频率在当地市场的份额排名进入前十位。其中,重庆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率FM88.1、安徽音乐广播FM89.5、江苏经典流行音乐广播FM97.5、上海流行音乐广播动感101 FM101.7、深圳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FM97.1和无锡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FM91.4/AM900在本地市场的份额水平表现突出,单个频率份额就超过了20%。江苏经典流行音乐广播FM97.5、上海流行音乐广播动感101 FM101.7和深圳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FM97.1这3个频率在当地市场所有频率份额排名中位居第一(表1)。
 
  结  语
 
  新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和效率高的特性,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主力军,传统媒体的受众市场受新媒体冲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音乐类频率作为传统广播类型中的“三巨头”之一,同样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这既是危机同样也是契机,新媒体丰富的传输平台也为传统广播提供了相应的发展机会,它能给广播频率带来更多的“新媒体受众”、增加与新老受众之间更便捷的互动机会等等。如何将两者巧妙地渗透和融合起来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形式上做到与新媒体相融合,在内容上利用频率自身优势,对音乐资源进行专业化分类和深度整合,以扩大音乐节目的广度和深度,以期吸引更多的忠实粉丝。

 
 
  [1]、如无特殊说明,文中所用城市组合为各年连续调查城市组,2018年26个城市,2019年24个城市,2020年18个城市。
 
作者/彭辰豪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