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全景观察:《2017年中国新闻业年度发展报告》重磅发布

admin2024年05月19日 12:16:39
阅读:
标签: 新闻业 全景 发展报告
分享:

新闻传播渠道方面,多元化、移动化和平台化成主流;受众行为变迁方面,阅读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并存;新闻传播效果方面,信息茧房和“后真相”现象凸显。

  2017年,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十九大等重大专题的策划报道作品不断涌现,主流党媒重新夺回麦克风的现象令人关注;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江歌案掀起舆论反转高潮,“后真相”时代严肃新闻业的发展面对诸多困惑;AI、VR、算法推送等技术革命和创新运用给新闻传播带来诸多深层变革……
 
  融合化、智媒化的语境下,中国新闻业既紧跟潮流,贴合受众需求、创新新闻产品,不断深化媒体转型改革,又面临着新型盈利模式的艰难探索、平台媒体整体崛起导致的专业媒体影响力衰减、社交媒体谣言传播的阻击难度加大等挑战。
 
  本文从新闻传播者、新闻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以相关案例、事件和数据为基础,勾勒出2017年度中国新闻业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图景,包括:新闻从业者方面,职业化与社会化传播者“此消彼长”;新闻内容方面,正日益适应移动传播的叙事形态变化;新闻传播渠道方面,多元化、移动化和平台化成主流;受众行为变迁方面,阅读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并存;新闻传播效果方面,信息茧房和“后真相”现象凸显。
 
  针对上述特点,本文预测了2018年中国新闻业发展的五大趋势:内容价值继续回归并更受重视,人工智能将深化对新闻业的影响,短视频将继续成为媒体争夺受众的关键,传统媒体将面临增强影响力和盈利能力的更大挑战,知识付费将成为内容盈利的新渠道。
 
  新闻从业者:
 
  职业化与社会化传播者“此消彼长”
 
  持证新闻记者总数增加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三年持有效新闻记者证人数呈上升态势,但2017年增速较去年有所减缓,其中,报纸记者人数减少了246名;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电影制片厂记者人数增加了3.4%,达到4421名。男女新闻记者比例更趋平衡,30岁以下的年轻新闻记者有所增加,总体仍以30-50岁为主。[1]
 
  2015-2017年我国持证记者人数变化 (单位:人)
 
  数据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
 
  同时,2017年新闻网站记者人数比去年增加了30.5%。取得记者证的新闻网站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14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为主,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网站因不具备原创新闻采访权而不在发证之列。这意味着,主流新闻网站记者的采访权优势获得正式确认,而商业网站在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中只能通过转载、编辑传统媒体的新闻稿来进行报道。
 
  另据中山大学团队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调查记者目前仅有175人,比起6年前减少了57.5%。调查记者群体依然由男性主导,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平均年龄仅34.8岁。调查记者教育程度普遍有所提高,47.2%来自新闻传播学专业,从业经历也更加丰富,平均从事新闻工作9.9年。此外,调查记者在择业动机、角色认知方面变化不大,但职业认同感显著下降、工作自主空间有所缩减、职业忠诚度更加充满不确定性。[2]
 
  社会化传播者大量涌现
 
  媒体技能的“去专业化”,新闻发布渠道的“去中心化”,催生了“人人皆媒体、人人皆记者”的现象,一大批草根记者、业余新闻工作者成为新闻传播的“新行动者”,比如商业自媒体作者、政务微信编辑团队、视频平台投稿用户、大学新闻专业学生等。
 
  自媒体人。微博大V、微信大号、知乎大V等自媒体人,具有在某个领域持续发言或针对热点话题运用搜索工具整合资料进行写作,在公共舆论场中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
 
  今年11月,日本留学生江歌遇害案引发广泛关注,一系列自媒体发布的文章将该事件推向舆论高潮。比如马东创立的微信公众号“东七门”发布文章《刘鑫,江歌带血的馄饨,好不好吃?》,“咪蒙”发布文章《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等,引发舆论一边倒地声讨刘鑫。11月13日,资深媒体人王志安发布《关于“江歌案”:多余的话》,详细解读刘鑫和江歌母亲见面始末,激愤的网络情绪有所收敛。可见,自媒体人在当下新传播业态下扮演着重要的信息整合、评论表达角色,在舆论生成和引导中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但由于情绪化的表达或批判,也容易加剧公众情绪的非理性。
 
  新闻事件的爆料者。比如6月5日,新浪微博用户“北京侯亮平”发表长文,实名举报北京电影学院性侵案涉事人员,事件经过网友和媒体的转发后,成为关注焦点。此外,以众包化视频生产为常规机制的“梨视频”,赋予每一个全球拍客以“新闻生产者”角色,让普通公众可以轻松采用用户生产内容(UGC)模式来提交视频、传播资讯。
 
  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编辑。截至2017年3月31日,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68839个。[3]截止2017年10月初,中国政府网、最高检、公安部等65000家各级党政机构进驻头条号,平均每周发文7万篇,推荐人次超过24亿。[4]这些政务微博、微信和微头条发挥着正面宣传、信息服务、危机沟通等多重功能,其幕后的编辑团队是公共传播业的重要组成。
 
  机器人“记者”。本年度,包括腾讯dreamwriter、今日头条“张小明”、第一财经“DT稿王”等机器人写作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体现出快速生成信息并即时推送的优势。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人用25秒写作并发布了地震快讯,震中简介、震中天气、热力人口等新闻要素俱全,同时配有地震参数图和地形图。
 
  两会期间,新华社机器人记者“i思”采访了多位代表和委员,访谈结束后,直接把语音对话转换为文字,省去了不少写稿时间。[5]尽管机器人编写的消息缺乏深度信息和故事挖掘,但它刷新了新闻报道“新速度”,对突发事件的新闻生产流程进行了改造。[6]未来在新闻消息、数据类新闻和趋势类新闻方面,机器算法会比人更具优势。[7]
 
  传统媒体精英职业流动加速
 
  继崔永元、张泉灵、马东等知名媒体人离职转型后,2017年传统媒体精英的职业流动继续受到关注。8月,《新京报》创社社长戴自更离职。10月,央视纪录片频道制片人陈晓卿离职。11月,原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谭军波离职,原《新京报》总编辑王跃春也提出辞职。
 
  有学者将媒体人转型的原因概括为薪资、新媒体冲击、“求新求变,重新规划职业生涯” [8]等几个主要方面。比如离开央视的张泉灵进入创投领域,成为紫牛基金合伙人,新近辞职的戴自更出任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总经理,负责部分投资业务。[9]
 
  新闻内容:
 
  适应移动传播的叙事形态变化
 
  注重视觉呈现
 
  2017年,视频、动画、无人机、VR/AR、直播等新媒体技术愈发成熟,新闻业界对这些技术的运用更加熟练和广泛。新闻的视觉化呈现,不仅便于受众理解新闻,也能使受众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有图有真相”,“无视频,不新闻”,已经成为对新闻生产者的新要求。[10]
 
  报道类型
 
  主要作品
 
  传播效果
 
  简要分析
 
  微视频
 
  新华社动画《神曲 Let’s go Belt and Road 一带一路 世界合奏》上线。
 
  将流行说唱和传统京剧相结合,讲述一带一路的历史。
 
  不少媒体紧跟受众的喜好,制作出一批精良的微电影、微纪录片。尤其在重大新闻报道中,微视频成为主流媒体创新报道形式的“必杀技”之一。
 
  直播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一周年,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均推出移动直播。
 
  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
 
  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日,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目前,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11]
 
  VR报道
 
  5月,南方日报VR报道《不能忘却的纪念——汶川大地震九周年》。
 
  让受众仿佛身临北川、映秀等地,亲眼见证灾后重建的真实景况。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VR潜在消费人群约3亿人次。[13]VR报道使得受众越来越多的“随手可得”和“虚拟参与”,所有的变化都在趋近和探索人对于世界的原始感知。[14]
 
  无人机
 
  在春运、广州塔灯光秀、国际自行车节、漠河冰雪马拉松等新闻报道中,新华网都运用了无人机航拍技术。
 
  充分发挥航拍优势,在新闻图片报道中提供根据现场感的视觉作品。
 
  透过无人机的镜头,观众以全新的宏观视角观看新闻,除了能够从大局上对新闻事件有更清晰的把握,也能在其中获得视觉享受。
 
  动图
 
  10月2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刻度上的新时代》,针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键时间节点和阶段性任务,推出动态长图,为群众画出改革时间表。
 
  动感长图的形式将政治新闻趣味化,有利于受众直观解读十九大。
 
  动图与动画相似,又比动画简单许多,受众不需要耗费过多流量就能在移动端上进行观看,便于传播。
 
  2017年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视觉新闻作品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出,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策划中已经将可视化呈现作为基本要素,不过,部分可视化新闻产品主要停留在信息的浅加工层面,缺乏视觉效果和深度解读的有机结合。
 
  强化互动体验
 
  除注重视觉设计外,主流媒体在策划和推广新闻产品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交互性,并善于利用明星的号召力和各大新媒体平台的覆盖面,扩大新闻作品的传播面和影响力,且重视情感动员,用亲近的手法给受众带来“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我们选取了2017年的一些有互动性较强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
 
  报道主题
 
  作品简介
 
  传播效果
 
  全国两会
 
  人民日报 “小端”、新华社“小新”和光明日报“小明”等知识机器人在两会期间开启了“聊新闻”模式。用户可以与机器人实现文字和语音交互提问,并获得相关回答。
 
  媒体通过机器人技术,将新闻从传播变成了对话,受众从“看新闻”变成了 “问新闻”“答新闻”。[15]
 
  建军90周年
 
  八一建军节前夕,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H5产品“我的军装照”,读者只需在手机微信选择心仪的军装,再上传自己的照片,就能“穿上军装”,并将“军装照”分享到朋友圈。
 
  从7月29日晚发布到8月1日中午12时,活动页面总浏览量已达4.67亿,创下了人民日报新媒体H5浏览量最高纪录。[16]
 
  国庆节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联动全国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推出“我爱你中国”系列活动。包括与浙江卫视共同发起的“我爱你中国燃唱季”活动,发动TFBOYS、张艺兴、快乐家族等众多流量明星参与#我爱你中国#演唱活动。此外,向网友“众筹”对祖国的一句话表白,并选取部分留言印到北京热门地铁线路的车厢里。
 
  截至12月中,#我爱你中国#微博话题阅读量为16.6亿,208.2万人参与了讨论。
 
  党的十九大
 
  人民网推出《报告电子书》,模拟电子书的形式,具有“随身听”、“重点读”服务,受众可以选听习近平总书记读报告的原声。考虑各年龄层在线阅读的便利性,电子书还加入了放大、缩小、重点标注、留言等功能。
 
  在论坛、微博、微信、手机等全媒体渠道推送,总阅读量突破2000万。
 
  2017年一些互动性较强的新闻报道
 
  变革新闻话语
 
  通常,官方媒体报道以宣传模式为主,市场化媒体更偏好信息模式、情感模式和监督模式。如今,官方媒体开设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逐渐强化了对亲近性表达方式的偏好,草根化的立场、情感化的偏向以及富有亲和力的对话感,成为“新党媒”在宣传主义之外适当借鉴煽情主义的主要手段。
 
  比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47.3%的话语来自普通民众,32.7%来自政府官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也将“岛叔”形象贯穿文本,还不乏“岛叔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等网络流行用语,以此拉进官媒与读者的距离,摆脱了过去高高在上的姿态。[17]
 
  主流党媒变革新闻话语的同时,新闻业也要注意温情和煽情的边界,避免新闻内容因过度煽情而陷入迎合受众、吸引眼球的低层次传播。相关隐忧主要有三方面:
 
  不少商业新闻网站为了迎合受众趣味和增加点击量,习惯于将色情、凶杀、暴力等刺激性内容放在醒目位置,娱乐八卦、时尚美食、健身休闲等消费类软性话题也被过度推荐。
 
  “标题党”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商业媒体吸引眼球的常规策略。去年3月,《南方周末》发表《刺死辱母者》一文,初期通过版面和该报网站传播,并未引起广泛关注。随后,某商业网站将新闻标题改为《母亲欠债遭11人凌辱儿子目睹后刺死1人被判无期》发布,4天后,该条新闻评论留言超过237万条[18],引发舆论场热议,从中既可以看出商业网站的受众规模和强大影响,也折射出放大冲突、刺激情绪所激发的舆情效应。
 
  部分时政新闻报道也出现了明显的娱乐化现象。[19]特朗普访华期间,网上恶搞的表情包不断、国家领导人与夫人穿着情侣装甜蜜牵手等“花边新闻”被强势推荐。对此,新闻工作者应保持反思,在满足受众喜好的同时注重信息质量,把握速度和深度的关系、形式和内容的平衡。
 
  新闻传播渠道:
 
  多元化、移动化和平台化成主流
 
  多元渠道并存
 
  媒介形态多元化。2017年,传统纸媒发展和转型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京华时报》、《东方早报》、《贵州商报》、《江西上饶广播电视报》、《楚天金报》等市场化报纸停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数据显示,近十年全国出版报纸种数呈下降趋势,十年间共计减少44种报纸。都市报的相继停刊,既因为盈利模式相对单一、新型收入探索艰难,也因为网络上免费海量信息对用户的吸引和对都市报带来的巨大冲击。[20]
 
  近十年全国出版报纸种数(单位:种)
 
  数据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21]
 
  此外,新闻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以及问答社区,为受众获取信息提供了多元、多层的接收渠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新闻内容供应商和资讯分发平台之间的融合正走向深入,但总体上看,资讯类平台的传播优势已日益明显甚至呈现出垄断化、集中化的态势。
 
  2月19日,《人民日报》“人民直播”、新华社的“现场云”、央视的“央视新闻移动网”等资讯平台同日上线,进驻媒体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文图、视频、直播等多种形态新闻素材的共享,从中可见主流媒体打造自身平台的努力和焦虑。
 
  所有制多元化。近年来,资本裹挟技术大举进军媒体行业,兼并收购的浪潮层出不穷,互联网企业对传统媒体的“倒融合”已成趋势[22],由此彻底改变了过去由国有资本垄断传媒业的老格局,纯国营、纯民营、国营与民营混合的混合所有制新格局已经形成。[23]
 
  4月11日,新华网出资2亿元,与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新华社三家直属企业占51%的股份。11月16日,人民网旗下基金战略入股梨视频,注资1.67亿元。[24]这一系列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体现了媒体融合在运营体制层面的探索、国家政策体制的适当放宽,也增强了主流媒体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付费模式多元化。互联网“复制粘贴”操作的便利,使得同质化免费信息大量涌现,主流媒体难以实现对受众和粉丝的精准锁定和关系维护,受众也难以对重复、虚假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和筛选。
 
  在这种态势下,一些媒体开始尝试新闻内容的付费阅读模式,2017年的新闻付费市场有了一些重大尝试。11月6日,“财新通”上线,财新传媒启动全面收费,这是其成立八年来的一次商业模式转型,其目的在于聚焦精准用户,倾力提供高质量原创财经新闻内容,这也是借鉴国际同行经验、探索严肃内容价值变现的大胆探索。腾讯调查显示,2017年有16%的新闻资讯用户曾有资讯或知识付费行为[25],免费与付费的多元阅读模式并存成为新闻内容传播的新格局。
 
  移动端竞争激烈
 
  伴随手机网民的规模剧增,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媒体角逐的主战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用户规模已达6.05亿。腾讯新闻以41.6%的活跃用户占比位列第一,今日头条以36.1%紧随其后。[26]
 
  目前市场上的新闻客户端可分为三类:
 
  传统媒体转型APP,如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封面新闻、凤凰新闻等。
 
  传统门户转型APP,如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等。
 
  聚合类新闻APP,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ZAKER、天天快报等。不过,3月份“有效使用时长”统计排名前五位的新闻资讯客户端都属于民营新媒体[27],而囿于专业技术和开发运营成本不足,传统媒体转型APP的信息来源相对单一,用户量普遍偏小、影响力也不够大[28]。
 
  此外,“双微”作为移动社交平台仍然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29]2016年,国内百强报纸微信公众号开通率已达100%。2017年1月,第一个新闻类微信小程序“新华社微悦读”也正式上线,卡片式现场阅读、记者互动等特色功能,结合微信小程序无需安装、轻量化的特点,开启了移动端新闻传播的新入口。
 
  聚合分发平台强势
 
  如何令受众在浩瀚信息世界中获取最有用的信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新闻聚合分发平台,依托对用户个人兴趣的精准捕捉和需求满足极致化的算法推送建立起强大优势。第一季度,今日头条凭借良好的用户体验,在手机新闻客户端粘性指数排名中位列榜首[30],以智能算法作为主导分发机制、辅以人工编辑和价值判断,成为其在聚合分发平台领域夺魁的法宝。
 
  腾讯调查显示,相比于编辑推荐和社交网络推荐,算法推荐在用户感知上更有优势。[31]今日头条算法推送根据用户定位整合出当地新闻,以接近性吸引用户关注,同时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捕捉其兴趣领域,再向用户推荐个性化、定制化资讯,增强其阅读兴趣。
 
  尽管算法推荐新闻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或隐忧,比如单纯依靠算法推荐容易存在价值观偏差,可能对用户制造“信息茧房”效应,以算法建立强大垄断优势的竞争手段对传播底线有所挑战等问题,但毫无疑问,算法推送作为新闻分发的关键机制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在“制播分离”背景下,新闻生产和分发不再囿于同一媒体,“智能算法+人工编辑”成为新闻聚合分发平台的运作模式。
 
  受众行为变迁:
 
  阅读、生产和消费者角色并存
 
  网络新闻用户继续增长
 
  2017年,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继续扩大。截至6月,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25亿,网民使用比例为83.1%。[32]近十年来,我国网民规模和网络新闻用户在其中所占比例如图3所示。
 
  近八年网络新闻用户占网民总数的比例(单位:% 数据截止至每年6月)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调查显示,中国网民每天用在新闻资讯上的时长约为67分钟,占据网民手机上网时间的29%,其中日均超过2小时的用户占14.6%。[33]
 
  积极参与新闻生产传播
 
  发生重大事件后,网民活跃转发、积极热议、参与生产已经成为常态。11月12日,江歌案在日本开庭,梨视频几位拍客进入庭审现场旁听。每场庭审结束后,拍客以口述的形式再现现场情况,这一系列视频单条播放量不低于100万,不亚于以同样形式进行现场报道的凤凰网“风视频”。
 
  在“双微”、头条号、直播平台、梨视频等平台的支持下,受众已成为新闻生产环节中的重要组成,社会化新闻生产和专业化新闻生产已并驾齐驱。
 
  专业化内容生产模式(PGC)与用户导向的内容生产模式(UGC)模式相融合成为新闻生产领域的新特征,加上依托数十万个政府机构创办的微博微信平台所实践的政务生产模式(GGC),三者相互补充、活跃共生,丰富了新闻信息源的结构、带来了叙事角度的多样性。
 
  除了成为新闻生产者,受众还热衷于参与新闻事件的传播和讨论,通过转发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成为新闻二次传播的重要主体。3月山东聊城于欢案、5月北京侯亮平事件、7月杭州保姆纵火案、8月陕西榆林产妇坠楼、11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12月煤改气……在新闻媒体和意见领袖的推动下,大量网友参与新闻讨论、进行公共表达,舆论场的众声喧哗既提升了新闻事件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也推动着相关事件的政府介入、专业侦查和政策调整的进程。
 
  在娱乐中消费新闻
 
  伴随着社会改革的进程、社会心态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转移,年轻网民群体对严肃公共议题的常态关注整体减弱,对“活在当下”的生活品质和自我实现需求不断增强,新生代的互联网生力军对“软新闻”的偏好普遍高于“硬新闻”。
 
  据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观察,拒绝严肃、拥护诙谐、视频为上、游戏人生是他们的独特个性,新一代微博用户对时政类话题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娱乐消费类话题更加走俏。[34]
 
  据新浪微博“社会化大数据”显示,10月,鹿晗在微博上公布恋情,该条娱乐新闻迅速被网友转发热议,在一小时内转发量达到18万条,甚至导致微博服务器瘫痪。截至12月13日,“鹿晗关晓彤”微博话题阅读量为14.2亿,而同月发生的某重大时政新闻的阅读量是206.5万。
 
  纯粹的新闻受众正转变为对综合资讯有着多元需求、更加注重情感满足的“用户”,依托某个传播渠道、单纯接受新闻的受众已不复存在,而代之以“消费者”的角色生活于纷繁复杂的新闻场域中,用户需求、用户个性、用户体验成为新闻生产者关注的重点。将“用户”这一经济概念引入新闻生产,体现了受众的消费属性,“顾客就是上帝”的营销思维也有利于媒体更加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
 
  不能否认,用户在“软新闻”消费中同样能或多或少接触“硬新闻”,但这也极易将过分的利益追逐和低俗的受众诉求杂糅进新闻生产,从而影响社会公众对公共议题的严肃关注、对公共对话的持续参与程度,进而影响基于新型传播业态的公共生活的整体质量。
 
  新闻传播效果:
 
  信息茧房和“后真相”等现象凸显
 
  信息茧房引发关注
 
  聚合分发类平台的强势崛起让受众享受到“私人订制”新闻的阅读快感,但算法技术对新闻分发渠道的渗透,也同时容易把受众束缚在信息茧房和过滤气泡的传播效应之中—尽管这种传播效果的责任主体并不只是由平台设定的机制所决定,而是由用户点击行为、个性化阅读兴趣和相似人群的需求特点所共同决定的。
 
  此外,加上社交网络对信息过滤所产生的回声室效应,信息在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强化,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重要性产生认知偏差。
 
  长此以往,信息窄化极易造成用户的认知偏狭,更容易被情绪化的片面新闻信息所驱使,对特定议题和整体社会的判断可能趋于非理性。同时,还可能会逐渐降低受众对公共议题的关注兴趣,进而不利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理性讨论和积极参与。
 
  对此,一点资讯CEO李亚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推送不应由机器起全部作用。[35]仅仅由机器或者由受众自身决定信息的分发,不仅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主流媒体“把关人”的功能,也将导致相当一部分受众安于坐井观天的温房,弱化了完整接收社会信息的能力。
 
  事实和真相对舆论影响弱化
 
  2016年,《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 truth)评选为“年度词汇”,内涵为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公众观点和民意。2017年,这一词也成为了中国新闻业热议的话题。
 
  8月榆林产妇坠楼事件,咪蒙《我把你当老公,你把我当子宫》一文引领舆论把矛头指向产妇家属,控诉男女不平等的生育观念,随后经过主流媒体发布家属、医院双方回应视频以及多方信源补充,网络舆论才在事件反转后逐步转向理性。11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后,引发公众激烈声讨,随后警方发布硬盘损坏、家长造谣通报等消息,但这些信息并未能完全平息民怨,直到29日涉事人员被立案调查后网络舆论才稍有平复。
 
  在这些反转新闻的发生过程中,网络舆论以情绪代替事实的倾向尤为明显,事件真相对舆论的影响有所弱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从信息内容和传播载体看,是媒体报道与自媒体信息相互混杂的结果,这在客观上混淆了信息与新闻、事实与虚构、观点与“口水”的界线[36];
 
  从技术偏向和社会心理看,是公众缺乏安全感、信任感的社会情绪结构,在特定议题上被社交媒体爆炸式的传播效能所激发和放大的结果。成见在前、事实在后,情绪在前、客观在后,话语在前、真相在后[37],使得网络舆论极易偏离理性轨道。
 
  总结和预测
 
  腾讯网把2017年传媒业态定义为“媒体新星球”,在众媒和智媒交融时代,传播的5W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生产过程被重新建构。[38]新闻产品在智媒技术下变革出多元呈现方式,大众在众媒时代紧握麦克风各抒己见,新闻从业者在纷繁的舆论意见市场中重新探寻着专业的意义与价值。
 
  2017年6月1日,《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其对微博、公众账号、网络直播等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平台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和管理。[39]加上2016年11月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也对直播服务提供者、发布者提出了更高的资质要求。总体上,国家对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内容管理正在不断强化和规范化,新媒体催生的新新闻业也在朝着更加合法、规范的方向发展。
 
  立足2017年中国新闻业的年度发展态势,参考国内外行业观察报告和观点,我们对2018年中国新闻业发展有以下预测:
 
  内容价值继续回归并更受重视
 
  人人皆媒、万物皆媒的环境下,优质的内容始终是稀缺品。调查显示,2017年超过半数用户对自媒体内容质量感到担忧。[40]梨视频创始人邱兵也认为,在后真相时代,专业媒体人将在内容真伪识别、质量控制、专业加工和价值观把握上发挥关键作用。[41]同时,自媒体红利持续耗散,2000多万个公众号将在内容专业化、垂直化展开激烈竞争,谁去谁留将经历更加严酷的市场筛选和行业洗牌。
 
  人工智能深度影响新闻业
 
  一方面,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报道中,机器人写作将逐步取代记者消息编写,新闻从业者将面临如何抵达现场、怎样深度阐释、如何逼近真相的职业挑战。另一方面,AI技术将发挥大数据信息获取和解读优势,实时监测新闻热点,即时获取受众反馈,在技术驱动下的新闻生产将更具效率和活力。值得深入探讨的是,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宣传格局、网络舆论乃是意识形态,这两个话题将更加具有前沿性和重要性。
 
  短视频成媒体争夺受众的关键
 
  3-5分钟的短视频既达到视觉化呈现的效果,也满足受众碎片化观看时间的需求。未来,新闻视频与AR技术结合、与娱乐消费结合,将进一步丰富新闻的呈现形态,更加贴合受众的阅读喜好。同时,新闻和资讯视频的表现形式也将更多多样化,超短视频、中长视频、视频直播、真实视频与虚拟的混合等各种形式的视频内容将呈现出更加井喷的增长态势。
 
  传统媒体面临更大挑战
 
  李良荣预测,纸媒的停办、瘦身、重组还将继续延续,并逐步回到“一城一报”或“一城两报”的基本格局[42],区域性报业整合趋势或将增强。优质调查性报道、深度分析和评论将成为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重夺话语权的关键发力点。同时,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提升,如何在“造船出海”和“接船出海”之间寻求平衡,也是探索盈利模式、增强舆论引导力过程中的重要挑战。
 
  知识付费成内容盈利的新渠道
 
  深圳晚报社副总编辑周智琛指出,2018年将有更多媒体开启收费模式,用户也将逐渐顺应内容付费的趋势[43],不过针对严肃媒体、综合媒体的新闻内容能否成功实现数字化收费阅读,学界和业界总体上保持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乐见其成的观望状态。同时,有价值的自媒体所运营的知识付费产品,还将在优胜劣汰的进程中保持需求粘性和价值变现的能力。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预测,付费订阅的首批爆点将出现在专业集成度高的领域以及有垂直影响力的个体IP。
 
 
 
  参考文献&基金项目
 
  [1]我国持证记者已超过22.8万人[EB/OL].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11-8,
 
  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contents/6582/353459.shtml.
 
  [2]张志安、曹艳辉。新媒体环境下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报告[J].现代传播,2017(11)。
 
  [3]2017年第一季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R].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7(11)。
 
  [4]今日头条总编辑:今日头条是国内内容建设投入最大的信息平台[Z].钛媒体,2017-10-23.
 
  [5]机器人写稿,智能视频剪辑……人工智能,内容生产者的敌人还是伙伴?[EB/OL].搜狐,2017-8-5.
 
  [6]张志安、刘杰。 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技术驱动与价值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7(11):5-9.
 
  [7]2017中国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J]. 国际公关,2017(04)85-86.
 
  [8]陈敏、张晓纯。 告别“黄金时代”——对52位传统媒体人离职告白的内容分析[J]. 新闻记者,2016(02):16-28.
 
  [9]又一位媒体人出走!新京报社长戴自更离职,将出任北京文投总经理[Z].凤凰科技,2017-8-4.
 
  [10]李良荣、袁鸣徽。 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J]. 新闻大学,2017,(03):1-7+146.
 
  [1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6年)[R/OL].中国记协网,2017-5-31.
 
  [12]张华:封面新闻的智媒体创新与探索[Z].“一本正经”微信公众号,2017-11-6.
 
  [13]VR行业生态及风险研究报告:潜在VR消费人群约3亿[R].腾讯研究院,2016-3-17.
 
  [14]郭雅静。 论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混合所有制[J]. 新闻大学,2017(03):8-14、27、146.、
 
  [15]张志安、刘杰。 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技术驱动与价值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7(11):5-9.
 
  [16]人民日报浏览量近5亿的H5产品原来是这样炼成的[EB/OL].搜狐,2017-8-2.
 
  [17]龙强、李艳红。 从宣传到霸权:社交媒体时代“新党媒”的传播模式[J]. 国际新闻界,2017,39(02):52-65.
 
  [18]南方周末《刺死辱母者》,是如何传播与发酵的[EB/OL].搜狐,2017-4-5.
 
  [19]单凌。 中间阶层的觉醒:中国舆论场新生态[J]. 新闻大学,2017(03):15-20、146-147.
 
  [20][28][36][42]李良荣、袁鸣徽。 论报纸再造:从“信息媒体”到“意义媒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08):1-5.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统计信息[EB/OL].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govpub-lic
 
  /6676.shtml.
 
  [22]李良荣、袁鸣徽。 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J]. 新闻大学,2017(03):1-7、146.
 
  [23]郭雅静。 论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混合所有制[J]. 新闻大学,2017(03):8-14、27+146.
 
  [24]梨视频获人民网基金1.67亿元战略入股[Z].钛媒体,2017-11-16.
 
  [25]未来地图: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R].腾讯企鹅智酷,2017-11-17.
 
  [26][30]2017Q1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R].艾媒咨询,2017-5-8.
 
  [27]李良荣、袁鸣徽。 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J]. 新闻大学,2017(03):1-7、146.
 
  [29]2017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全景报告[R].艾媒咨询集团,2017-3-29.
 
  [31]未来地图: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R].腾讯企鹅智酷,2017-11-17.
 
  [32]2017年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CNNIC,2017-8-4.
 
  [33]未来地图: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R].腾讯企鹅智酷,2017-11-17.
 
  [34]李良荣、袁鸣徽。 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J]. 新闻大学,2017(03):1-7、146.
 
  [35]解读:一点资讯为何能率先拿到“新闻牌照”[Z].传媒大观察,2017-11-1.
 
  [37]张华。“后真相”时代的中国新闻业[J]. 新闻大学,2017(03):28-33、61、147-148.
 
  [38]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7:通向媒体新星球的未来地图[Z].腾讯科技,2017-11-20.
 
  [39]国家网信办公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EB/OL].中国网信网,2017-5-3.
 
  [40]未来地图: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Z].腾讯企鹅智酷,2017-11-17.
 
  [41][44]看十五位大咖如何诠释“媒体新星球”| 2017腾讯媒体+峰会[Z].RUC新闻坊,2017-11-20.
 
  [43]关于2018年传媒业的50个预判[Z].周智琛频道,2017-12-3.
 
  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大数据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防范体系构建研究”(16JZD006)。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湖南电气职院师生赴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家中观看“神舟十七号”返航着陆

  • 拼多多跨界微短剧,能演好这出戏吗?

  • 湖南水电职院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新突破

  • 国产数据库实践:亚信安慧AntDB在DTC 2024展示创新实力

  • 583硬派家族+SUPER9跑车,方程豹产品矩阵献礼比亚迪30周年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