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用户粘性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admin2025年04月30日 20:07:14
阅读:
标签: 用户 粘性
分享:

对于常见的App,用户粘性的取值范围就是3%~100%,不同领域的App也会有不同的基准值,例如移动游戏会以20%为基线,而工具类App会以40%为基线。

 
 
  近期越来越多的客户在询问用户粘性的指标问题,而DAU/MAU就是最频繁使用的指标。日活跃用户占月活跃用户的比例越高,表明用户对App的使用粘性越高。
 
  DAU,即:Daily Active User,指日活跃用户数;
 
  MAU,即:Monthly  Active User,指月活跃用户数。
 
  从极限的角度看,如果每天活跃都是同样的用户,例如每天都是1万DAU,那么30天内每天都是这1万用户在活跃,MAU也是1万,于是DAU/MAU就是100%,用户粘性达到上限,微信就是接近100%的例子。
 
  再分析另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每天活跃用户都不相同,例如每天1万DAU,那么30天内每天的活跃用户都不同,MAU就是30万,于是DAU/MAU就是1/30,用户完全没有粘性。
 
  对于常见的App,用户粘性的取值范围就是3%~100%,不同领域的App也会有不同的基准值,例如移动游戏会以20%为基线,而工具类App会以40%为基线。
 
  在日常的项目和产品运营工作中, 单日的DAU/MAU的数值往往受到周期(工作日/周末)、版本更新和活动的影响,用户粘性在短期内的波动较大。所以通常要采用长期的均值作参考,例如一个月、两个大版本之间。
 
  下面以某客户App为例,DAU/MAU的数值在工作日约50%,而在周末和假期的数值则在20%左右。那么谈到用户粘性的时候,通常采用每天DAU/MAU的平均值39.37%,与基线值40%非常接近。

  对算法做进一步探讨:
 
  目前主流的算法,是使用昨日DAU和前30天的MAU,例如如果今天是8月31日,那么DAU选取8月30日,MAU选取8月1日至30日。这种算法的优势是DAU和MAU在同一天算出来,计算方便。而劣势则是只计算了完整的30天周期内最后一天DAU在MAU中的占比,许多严谨的客户提出为什么不能选其他日期的DAU呢?
 
  例如采用完整周期内的第一天DAU1作为分子除以MAU,就可以得到另一种粘性的解读:任意一天的活跃用户在30天内活跃的比重,都可以是一种对用户粘性定义,即DAU1/MAU、DAU2/MAU、DAU3/MAU…
 
  重新计算上面客户的DAU1/MAU粘性,结果为39.41%,数值与传统的定义差距不大,同样的计算DAU2/MAU、DAU2/MAU……后,这些数值结果差距不大。
 
  再进一步追踪,一个30天周期内的每个DAUn除以MAU的数值,也呈现明显的波动。此处的波动走势,与30个DAU的走势一致(仅仅是除以了相同的数值的差异)。

  将上述的DAU1/MAU到DAU30/MAU逐一加和,得到的恰巧是另一个常用指标:当月人均活跃天数,这也是评估用户粘性的一个指标。
 
  那么人均活跃天数和DAU/MAU之间有多大关联?
 
  既然当月人均活跃天数是30个DAU之和除以1个MAU,而用户粘性是1个DAU除以MAU,两者在数量级上自然会差30倍左右。
  对比除以30后的月均活跃天数和用户粘性DAU/MAU,发现两者的走势基本一致。而差异点在于波动幅度和响应时间略有滞后。而从数值上看,30天月均活跃天数是11.93天,除以30后得到结果0.3977,与DAU/MAU的39.37%也非常接近。所以在工作中使用月均活跃天数和DAU/MAU的作用一致。
 
 
 
  近期越来越多的客户在询问用户粘性的指标问题,而DAU/MAU就是最频繁使用的指标。日活跃用户占月活跃用户的比例越高,表明用户对App的使用粘性越高。
 
  DAU,即:Daily Active User,指日活跃用户数;
 
  MAU,即:Monthly  Active User,指月活跃用户数。
 
  从极限的角度看,如果每天活跃都是同样的用户,例如每天都是1万DAU,那么30天内每天都是这1万用户在活跃,MAU也是1万,于是DAU/MAU就是100%,用户粘性达到上限,微信就是接近100%的例子。
 
  再分析另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每天活跃用户都不相同,例如每天1万DAU,那么30天内每天的活跃用户都不同,MAU就是30万,于是DAU/MAU就是1/30,用户完全没有粘性。
 
  对于常见的App,用户粘性的取值范围就是3%~100%,不同领域的App也会有不同的基准值,例如移动游戏会以20%为基线,而工具类App会以40%为基线。
 
  在日常的项目和产品运营工作中, 单日的DAU/MAU的数值往往受到周期(工作日/周末)、版本更新和活动的影响,用户粘性在短期内的波动较大。所以通常要采用长期的均值作参考,例如一个月、两个大版本之间。
 
  下面以某客户App为例,DAU/MAU的数值在工作日约50%,而在周末和假期的数值则在20%左右。那么谈到用户粘性的时候,通常采用每天DAU/MAU的平均值39.37%,与基线值40%非常接近。

  对算法做进一步探讨:
 
  目前主流的算法,是使用昨日DAU和前30天的MAU,例如如果今天是8月31日,那么DAU选取8月30日,MAU选取8月1日至30日。这种算法的优势是DAU和MAU在同一天算出来,计算方便。而劣势则是只计算了完整的30天周期内最后一天DAU在MAU中的占比,许多严谨的客户提出为什么不能选其他日期的DAU呢?
 
  例如采用完整周期内的第一天DAU1作为分子除以MAU,就可以得到另一种粘性的解读:任意一天的活跃用户在30天内活跃的比重,都可以是一种对用户粘性定义,即DAU1/MAU、DAU2/MAU、DAU3/MAU…
 
  重新计算上面客户的DAU1/MAU粘性,结果为39.41%,数值与传统的定义差距不大,同样的计算DAU2/MAU、DAU2/MAU……后,这些数值结果差距不大。
 
  再进一步追踪,一个30天周期内的每个DAUn除以MAU的数值,也呈现明显的波动。此处的波动走势,与30个DAU的走势一致(仅仅是除以了相同的数值的差异)。

  将上述的DAU1/MAU到DAU30/MAU逐一加和,得到的恰巧是另一个常用指标:当月人均活跃天数,这也是评估用户粘性的一个指标。
 
  那么人均活跃天数和DAU/MAU之间有多大关联?
 
  既然当月人均活跃天数是30个DAU之和除以1个MAU,而用户粘性是1个DAU除以MAU,两者在数量级上自然会差30倍左右。
  对比除以30后的月均活跃天数和用户粘性DAU/MAU,发现两者的走势基本一致。而差异点在于波动幅度和响应时间略有滞后。而从数值上看,30天月均活跃天数是11.93天,除以30后得到结果0.3977,与DAU/MAU的39.37%也非常接近。所以在工作中使用月均活跃天数和DAU/MAU的作用一致。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