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马逊的 Amazon Go 到缤果盒子,从娃哈哈的 take Go,再到今年7月淘宝的“淘咖啡”一亮相,无人便利店的关注度可谓一波接一波。

淘咖啡无人店
说了这么久的新零售,你知道新零售到底“新”在哪吗?或许,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小探倒是希望分享分享最近学到的心得——其实,“新”零售的“新”大致体现在两类:
第一类,“新”在对传统零售门店进行的改造,比如阿里在做的零售通,京东的新通路等等;
第二类,全新的零售“物种”,比如盒马鲜生、永辉的超级物种,还有更具未来科技感的无人便利店。
那我们今天不聊别的,就聊聊这个最具未来感的新零售场景——无人便利店。
打开 APP 扫一扫就能进入超市,从货架上拿了想要的货品就走,出门自动结帐,是不是很酷?从亚马逊的 Amazon Go 到缤果盒子,从娃哈哈的 take Go,再到今年7月淘宝的“淘咖啡”一亮相,无人便利店的关注度可谓一波接一波。
当大家被炫酷的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结算意图识别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吸引的时候,有没想过,无人便利店要想成功,怎么做到最快时间补足货?从哪里调货最快?放出来的货怎么就刚好是消费者想要的货?
没错,这一切,都离不开背后的无名英雄——供应链。我们今天就跟供应链资深专家邱涛老师来一起探讨,到底无人便利店对供应链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新零售又给供应链带来怎样的升级?
没有数据,就没有供应链
对传统便利店来说,店员除了收银之外,还需要进行整理货架、补货等工作。那无人便利店怎么补货呢?当然还是人补货。
那无人便利店跟传统便利店相比,优势在哪呢?邱涛认为,无人便利店或者说新零售的优势,背后就是数据的跨平台打通。让你的每一次“剁手”,都成为商家补货的依据,实现供应链在需求端的准确送达。
以最近很火的“淘咖啡”为例,当你打开“手机淘宝app”,扫码进入“淘咖啡”,选选选好货后,经过两道门,就可以走了。看起来流程很简单,但实际上,你在店内的行走路线,在哪个货架停留时间最长,这些用户行为数据,都已经被记录下来了。
重点是,阿里可以结合过去你在淘宝或者天猫上的购买数据,更加清楚你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用户,你的购物喜好、特点是什么。当你下一次再进来购物时,小推车的显示屏就会给你推送感兴趣的日本零食,又或者,离你最近的那个货架,就是你收藏夹里放着的澳洲巧克力了。
在邱涛看来,随着线上用户流量的到头,线下门店的流量、消费者的购买流量,将是新的入口和渠道,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新的数据的来源。无人便利店或者说新零售通过对数据跨平台打通,把消费者线上和线下的购买行为数据打通,根据消费者过去的历史购物记录,让消费者在商场里更快地找到想要的货物。当数据驱动之下,用户的购买转化率会提高,从而提升无人便利店货品陈列的效果,提高无人店的坪效。
姿势点
Take Away
把握线下流量入口,就需要精准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数据,提高复购率。
无人便利店将迎来分组
如果仅知道个体消费者的购物喜好,那怎么同时满足一间无人便利店里大多数人的喜好呢?这里就要说到无人便利店的“分组”(clusting)功能了。
我们先来看看传统的超市和传统的便利店。大型超市比如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等,对居民的覆盖范围大约在5-1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你去一趟沃尔玛,可能买的是一个星期的日用所需,这并不是高频率的购物行为。所以这种线下零售的业态,会逐渐被天猫、京东等电商蚕食。
但到了你家小区门口的夫妻店,覆盖范围就很小了,基本上是方圆500米到1公里,走路可到。这些店,是永远不会被线上蚕食的,因为能满足消费者对及时性和即时性的需求。
如今,新零售业态下的超市,比如像盒马鲜生,又或者是未来的无人便利店,覆盖范围在3-5公里左右,比大型超市要小,但又比夫妻老婆店要大,显然购物频率也介于两者之间。不小的店面,怎样满足最多购物者的体验?
邱涛认为,门店的分组很重要。因为当一家门店开在某个区域,服务什么样的客户,是根据客户购买数据进行定位的,而且随着数据的积累,机器学习会变得越来越精准。比如,开在高档金融区,针对的客户群体可能就是偏好进口产品的人群,但这仍可以继续细分成,比如牛奶是喜欢澳洲进口的,巧克力是瑞士的等等。
通过门店分组,做到人群定位更加精准,需求预测才能更加精准,从而提高货品陈列效率。对消费者来说,那就是:进了门,我都想买买买。
姿势点
Take Away
无人便利店通过分组才能更好地提升坪效。
新零售下的供应链:仓库越多,层级越少
准确知道消费者的喜好后,对供应商来说,一切都变得好办起来。
我们都知道,逛一些传统的大型超市,经常会看到一些试销、促销之类的,这是商家想了解消费者是否喜欢一款新产品的传统做法。如果试销得好,再跟供应商进货,这时,大的商家往往掌握了很大的话语权,比如沃尔玛就是典型,集中采购,追求的就是成本和效率。
当一款商品从工厂生产出来,再到消费者手中,供应链往往要经过工厂-分销商-零售商-门店-消费者等N个环节,这就是过去供应链中让供应商最头痛的地方,那就是——离真正的市场需求特别远。
在新零售业态下,这些层层链条都被打破:有了更加精准的消费者数据的话,供应商就能够直接感知市场需求,提高供货效率了。
举个例子,为什么宝洁作为一家日用消费品的供应商,会跟亚马逊、苹果这两家科技公司多年并列Gartner (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评选的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中的“大师级”(Master)?
邱涛介绍,这离不开宝洁有一个专门做供应链的部门——客户生意发展部(Customer Business Development, CBD),这是宝洁物流链中距离消费者最近的部门。恰恰因为宝洁通过销售数据,对全国范围内的仓库进行集中管理和调货,帮助货物从生产到供给全链条调配。比如,从区域性仓库还是全国仓库调到某地最便宜、又最快速,怎么尽可能把某个区域滞销的掉到更好的区域去卖,供应链做得特别强大。
姿势点
Take Away
中国零售企业过去基本核心能力是选址,拿到好地段,就保证销量。但随着租金升高,库存成本增加,提高供应链能力才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那么具体该如何提高新零售业态下店面的供应链呢?
邱涛认为,随着消费者对当日达、次日达的需求大大提高,无论是线上电商比如天猫、京东,还是线下未来的无人便利店,货品仓库的布点肯定会越来越多。但让库存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升,还是离不开大数据。当采集消费者行为数据后,通过机器学习,做出准确的需求预测。基于需求预测,再根据货品购买的频率不同,分别放置在距离店面远近不同的仓库。购买频次低的,放远一点的仓库,购买频次高的,离店面近一点。只有让基于数据的库存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升,打通中转流转过程,供应链的流通效率才能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