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2018年的北京将成苏宁智慧零售示范的桥头堡或者试验田。
“呼~啸,呼~啸” ,随着轮胎和地面摩擦声过后,刚升任苏宁北京大区总经理的郝嘉从卡丁车里出来摘下头盔,正式对媒体露面!
面对媒体的镜头和提问,苏宁的这位堪称网红级的80后新帅显得游刃有余。在郝嘉和媒体的介绍中,我们知道随着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的推进,2018年,苏宁将在北京地区新开189家门店,涵盖苏鲜生、无人店、苏宁体育店、苏宁影城、红孩子母婴店、苏宁小店、汽车超市等不同业态,通过多业态布局为消费者提供多场景的、触手可及的消费体验。
苏宁北京大区1年交易额在300亿量级,可谓战略中的战略,现在300亿的盘子让80后郝嘉掌控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年纪轻轻担任重任,郝嘉显得很谦虚:“与之前三位领导相比,我的确略显年轻,但年轻就是资本。企业管理团队的年轻化,不仅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带来了苏宁品牌形象和用户认知的年轻化。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这是苏宁管理团队日趋年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操盘300亿的大区,我也会有压力,心里更多的是面对挑战的兴奋。”
在寒冬之际北京苏宁宣布新帅履新,凸显了智慧零售落地的决心和效率,同时透过郝嘉我们也不得不感慨苏宁的人才培养机制。作为从苏宁1200工程内部成长起来的80后“家生子”,也为其他同仁提供了新的范本和参照物。今天笔者就从苏宁的人才观到智慧零售的战略落地,来做一些分解。
苏宁人才观:构建培养体系 能者当之
80后、300亿,这两个数字放一起着实震撼!数字背后其实就是苏宁已经开展十多年的“1200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和正在快速推进的智慧零售战略。智慧零售后文我们细讲,这里先重点聊聊1200工程,当时是2002年,张近东亲自牵头拍板,苏宁投入3000万巨资作为首批大学生招聘的启动资金,当年苏宁在全国招聘了1200名大学生。而这就是“1200工程”的来源,此后多年1200成为苏宁涉及人数最多、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人才工程。
时至今日大批优秀的1200员工已成长为公司高管,在苏宁转型变革、多元发展的道路上,发挥出愈发重要的作用。比如这次,与苏宁北京换帅几乎同时,与北京大区地位同等重要的上海、南京两个核心大区也迎来了新的总经理,三人都是来自苏宁“1200工程”梯队的“80后”,由此可以看到苏宁的人才理念和对新一代接班人的期望。
如果放在传统行业甚至其他同类型的互联网企业,80后能当总监级已然属于行业拔尖的新秀,执掌300亿级的北京大区更是凤毛麟角。但是今天在苏宁的人才培养理念中,不看年龄,不看过往履历,不问出身,能者当之…一大批有能力或者有学习能力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这些出身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开始陆陆续续的在苏宁的平台上,加速给行业和我们的消费者贡献价值。
我相信从更长远的未来来看,苏宁的人才观也将影响行业其他企业甚至传统国企,一大批的青年才俊成为各个企业的核心骨干。
释放信号:北京成智慧零售规模示范桥头堡
苏宁的大本营是南京,但时至今日北京已经成为和南京同为重要的战略市场,甚至如果关联到政策导向和科技研发乃至消费升级层面,北京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这一点,苏宁用自己的数据目标,来进行了佐证:2018年苏宁北京在郝嘉的带领下,将新开各业态门店189家。
189家是什么概念?如果我们整理苏宁历年在北京的布局数据,再结合百度地图的索引数据,会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苏宁2018年的开店数量将超过过去历年总和。而且这189家基本上涵盖了智慧零售的方方面面,从母婴业态到汽车业态,从无人超市到城市综合体,乃至生鲜、娱乐、体育等多领域的布局无不面面俱到,我们把此看做是苏宁2018年5000家智慧零售店面的缩影。
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早在郝嘉履新前的一个月,在一个重要的活动上发表过观点和畅想,郝嘉表示“未来零售场景的重塑和业态细分将是关键。智慧零售推动下的零售业态创新和技术变革将围绕场景和消费者对品质化生活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延伸。不管是苏宁推出的智能云平台、无人店苏宁易购Biu店,还是在智慧物流业态的打造上,都是围绕消费和服务需求,和物联网技术进行了紧密结合。未来苏宁将通过智慧零售致力于推动物联网技术在零售业的落地应用,不断助力中国零售业的升级,服务于消费者的品质生活。”而作为苏宁北京新帅,相信在2018年将他讲过的理念在北京大区进行落地,那么很显然2018年的北京将成苏宁智慧零售示范的桥头堡或者试验田。
2018是智慧零售变革之年 企业如何强化人才建设
我们都知道,在2017年,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正式提出“智慧零售”发展思路,提出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随后苏宁四处出击,加速布局节奏,并且和万达、恒大、融创等进行战略合作,进一步落地智慧零售发展理念。现在看来,经历过2017年的开局,2018年将真正迎来智慧零售相关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新高峰,2018年将成智慧零售变革的关键之年,除苏宁以外的其他零售巨头也将加入到这场变革带来的浪潮中。
智慧零售概念已经明晰,要想强化落地关键其实就在于人才,尤其是核心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和培养,因为相比过去的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智慧零售是技术和模式双重需要人才到位的全新产业变革。那么, 我们的企业面对已经到来的智慧零售变革,应该如何强化人才和领导层的团队建设呢?
在我看来,人才对外强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构建成体系的人才机制。像苏宁的1200工程、联想的入模子、阿里铁军管理等等都是系统化的挖掘、培养、提拔、应用人次的体系,这种机制的建设能给持续的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人力人才支撑。
第二:心态放开,多元揽收人才。人力资源的应用要摒弃门户之见,出身之见,尤其对于大公司来说,要包容各种文化、理念下影响的人才,从多个方面、多种渠道来吸纳人才,并且给人用武之地。
第三:内外孵化,放规放权。中国有句老话“用人不疑”,用了人才就放心大胆的给其权利,让其施展,苏宁能让几位80后的年轻人挑起大梁就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到了一定程度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要通过事业部乃至事业群建设、MBO等方式,提高人才的积极性,用创业的心态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