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区块链媒体公司 Coindesk 每年都会如期举办一个“共识大会”(Consensus Conference)。
币圈在大会前后,似乎都会强行达成暴涨的“共识”。
几年来,共识大会从“比特币共识大会”逐渐演变成“区块链共识大会”。
行业蛋糕越切越大,参会人数也在暴涨。
然而,对“共识大会”的“共识”却日渐脆弱。
今年的“共识大会”已经开始。
数字货币市场一反常态,不但没有暴涨,反而呈现出下跌的趋势。
“共识大会”,怎么了?
50%的涨幅只是完成任务
2015年到2017年,在共识大会期间,比特币和山寨币都会迎来平均30%以上的暴涨。
而共识大会之后的两个月内,比特币价格分别上涨了121%,78%和138%,山寨币的 CryptoFX250 指数分别上涨了56%,78%和552%。
山寨币的CryptoFX250指数分别上涨了56%,78%和552%
可以说,这个“共识大会”带来50%以上的普涨,只能算完成基本任务。
而今年的共识大会,可谓是盛况空前。
本年度的参会人数预计将接近7000人,演讲嘉宾会包括推特CEO Jack Dorsey,美联储圣路易斯分行主席James Bullard,联邦快递CEO Frederick Smith等行业大咖。
在会后的派对上,Snoop Dogg这样的说唱巨星也会登台表演。
更有人罗列了一份“投机指南”,上面列出了所有会在大会上演讲的“明星项目”。
万事俱备,暴涨,自然不在话下。
“共识大会”投机指南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到目前为止,数字货币市场对这场业界翘首以盼的“共识大会”,似乎并没有什么积极的反应。比特币引领着主流货币,从上午开始,一直呈现下跌状态。
“共识大会”这个常年利好,似乎不灵了。
2018“共识大会”受到质疑
早在4月26日,以太坊创始人V神就在推特上公开抵制今年的“共识大会”。
以太坊创始人V神抵制今年的“共识大会”
V神指出,“共识大会”的主办方Coindesk公然为钓鱼网站做广告,并且指出大会2000-3000美元的票价是赤裸裸的“权力寻租”。
前J.P. Morgan区块链负责人也评论说,类似区块链大会的高收费,剥夺了普通人参与的权力。同时,这些钱都流向了毫无新意的区块链“演讲专家”,而非真正的社区内创新者。
可共患难而不可同享福。随着区块链的大蛋糕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膨胀,这个行业似乎也在以最快的速度走向分裂甚至对立。
“共识大会”正在从一个“团结的大会”逐步走向“争议的大会”,未来甚至可能会沦为“站台的大会”。
行业赶集化,大会不再稀缺
“共识大会”目前仍然是区块链行业每年最重要的大会之一。
但是,随着“区块链大会”本身逐步成为一个产业,“共识大会”面临着全盘商业化和同质化竞争的压力。
本届“共识大会”仅门票收入一项,预计就会超过1500万美元。
大会的赞助商更是分为5级,总数超过200家。
这样的大会,看上去似乎更像是一个盈利机器。过度的商业化,减弱了大会的纯粹性和中立性,也一定会减少其影响力。
然而,Coindesk的商业化策略,也是出于无奈。
整个区块链会议市场,本身正在成为一个赶集式的产业。
和往年不同,如今的“共识大会”本身只是“纽约区块链周”的一部分。
在长达9天的“区块链周”中,一共有24场各式各样的“峰会”。
这些峰会的入场价格,普遍在500美元以上。
其中一个主题为“女性区块链”的峰会,甚至还会对5-11岁的孩子收取80美元的“看管费”。
或许,比区块链泡沫更大的,是区块链的峰会。
当各种各样大会的共识,只剩下捞金的时候,它们也将产业的话语权交给了金钱。
有专家类比,现在的区块链行业发展,相当于1994年以前的互联网。
互联网行业在刚刚起步的初期阶段,大量的风投资金瞄准这个市场,行业盛会更是一场接着一场。
办会,是新兴行业崛起时最保险的变现方法。
所谓铁打的团队,流水的主题。操办会议的各路人马和场地,未曾改变,而主题,却从芯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游戏、人工智能,换了一拨又一拨,现在轮到区块链。
同样的操作手法,同样稳稳当当的收入。
不管区块链靠不靠谱,反正开会可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