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恢复名誉?或者追认荣誉?官民舆论场紧急寻求共识

admin2025年05月01日 14:41:46
阅读:
标签: 李文亮 舆论 舆情
分享:

在昨夜今晨关于李文亮去世的信息刷屏之后,中央相关部门肯定已经通过舆情大数据了解了一切,下午就派出调查组,这很清楚地表明了网民和网络舆情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决策进程。



 
  1月7日下午1时许,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做全面调查。众所期盼的关于李文亮的官方重新结论,已经摆上日程。
 
  熟悉政府程序的人们都知道,针对一个关注广泛、并且富于争议的事件进行评论,最正确的第一步就是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昨夜今晨关于李文亮去世的信息刷屏之后,中央相关部门肯定已经通过舆情大数据了解了一切,下午就派出调查组,这很清楚地表明了网民和网络舆情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决策进程。
 
  很少有一个普通人的死,如同李文亮一样,如此瞬间照亮了整个网络。他的去世,必将倒逼我们的社会发生点什么。人们关注他,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父亲和丈夫、一个医生、一个热爱美食的鲜活生命,更主要是因为他的“造谣者”官方标签和“拯救者”的民间认知之间的冲突性角色。他曾经有机会改善或者拯救一座城市和整个社会,但是因为被训诫,我们因此错过了黄金的防控期。武汉封城以来,百姓从震惊到恐慌,从知道内幕到开始反思,从轻度乐观到如今防控手段猛然再升级,人们变得低沉压抑。这种压抑蕴藏着岩浆和地火。李文亮的死,让民众的情绪瞬间找到了突破口。整个网络就沸腾了。无数人为之心绪难平。
 
  作为被认为造谣的八位市民之一,李文亮的“谣言”已经被现实证明为真相,高级专家和最高法院就此认可并致敬了李文亮,可是地方政府依然在沉默。连日来,即使网络主题一日而三变,但是对于造谣话题和八位市民命运的讨论,从未停止过。因为这涉及到谣言、辟谣、信息公开,以及背后的人命关天和社会稳定。
 
  这中间,地方政府有过释放善意的和解举措,进行了一定的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据湖北省政府网站消息,4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给予张定宇和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的决定》,通知称,张定宇、张继先同志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表现突出,作出了重大贡献。如张继先同志,“以超强的专业敏感意识,最早判断并坚持上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两位医生当然值得我们报以最大敬意,但是湖北做法没有获得广泛谅解。因为上述两位医生做法都是体制内的传统途径上报,由于管道的梗阻,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实质性的预警性的贡献。表彰他们,依然是固守传统。而网民和百姓的诉求,已经超越这个层面,他们要求的是打破传统,创造新的东西,并就如何对待八位“造谣”市民进行重新定论。
 
  这正是眼下的网络舆论和网络舆情给出一道新的难题。解除疫情看起来依然遥远,武汉在封城,整个社会也都冰封于这春风将拂的早春,系统性的风险也可能在加大,整个国家踩下了急刹车,这一切主要原因是错过黄金期防控期才导致如此严重后果。舆论在试图找出责任主体,并进行问责,与此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于接下来该如何做,网民们也贡献了智慧。但是很多建议主要是西式和美式社会的做法,也是我们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在抵制的做法,其余的建议,也将导致传统的制度体系的重新流程改造。这正是难题所在。
 
  撤回道歉、恢复名誉并不困难,毕竟这仅是地方政府的做法,央视不过进行了传播,高层完全可以进行纠错,甚至通过问责,挽回民心。但是更多的东西,在主流意识形态和网民诉求之间,依然有一道巨大的鸿沟。比如,此次为网民所诟病的信息管控,直接导致了信息被封锁,八位医生被训诫,预警被扼杀,但如果信息放开,后果又如何?市民当然可以随时向社会预警,但是地方政府又该如何处理?该不该向社会宣布疫情爆发?这显然是很困难的,因为涉及到授权,涉及到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流程再造,这需要时间,并非朝夕之功。至于媒体管理问题,中国已然是一个“新闻受到管制,信息自由流动”的社会,话题的禁忌已经减少了很多,中国正在步入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但是指望一步跨入媒体自由的社会,是很难的,也是危险的。前苏联在媒体放开之后,报纸上整天充斥着黑幕、爆料、丑闻等负面的信息,脆弱的社会经不起这种所谓自由的冲击,信仰短时间垮塌,社会一夕之间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果成为现实,我们将牺牲几代人的人生。理性告诉我们,改革不宜疾风骤雨。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依然是个法宝。当改革来到深水区,真正的挑战是如何正确借助人类文明的成果,趟过这条改革发展之河。
 
  但在眼下,这不妨碍网民对于八位市民获得“平反”甚至给与更高荣誉的期待。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能否进行局部性和制度性反思,甚至已经成了一个衡量是否进步的标尺。他们曾经可以成为社会的守护者,却被地方一举打入禁闭室,作为跷跷板那一端的潘多拉盒子就此打开,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迟到的正义,近乎不正义。如果我们社会不能就此纠错,那就意味着社会并没有迈出自我救赎的第一步,李文亮的生命、十亿人口的隐忍苦旅,连同这个开局暗淡的春天,都轻如鸿毛,不值一提。即使武汉地方政府已经就李文亮的死发出沉痛公告,即使接下来依然春花烂漫、花果满枝,可在民众的内心里,依然是一片荒漠。
 
  网民对于李文亮和整体的“八位市民”抱有高度的敬意,因此不少网民建议,可以扒掉野生动物交易场所,建起一座纪念碑,上面镌刻李文亮“健康的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的铭文;李文亮虽然最终为病毒所吞噬,但他是在出诊的过程中被感染的,是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倒下的,完全可以给他以崇高的荣誉;相关国外著名医学院下半旗向李文亮表达敬意的网络传言,也提高了网民的期望值,地方政府也应该如此隆重地对待这位逝者……人们希望,通过这些富于仪式感的纪念行动,铭记此次疫情带来的教训,昭昭前事,警惕后人。
 
  在沉重的社会气氛中,国家监察委员会派出调查组的行动本身,已经在瞬间凝聚了民心。调查组的一举一动,承载着决定民心向背的关键性的动向。这是沉甸甸的期待和责任。网络舆情不外乎两种诉求:声音被听到;政府采取改善或问责的行动。网民无疑知道自己的声音已经被听到了,接下来,就是看调查组的行动了。
 
 
作者/燕志华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