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这样的大战役,是最能检验一个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智慧和群众动员本领的。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看到大量医护人员自愿报名奔赴武汉前线支援,各地街道社区等基层干部24小时全员连轴运转,企业、市民、社会全体响应动员参与,足以说明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考验,紧紧团结依靠人民群众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快时间、更高效率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或许其中的一些方式值得商榷,比如在疫情爆发初期,一些地方的村社区采取了“禁止一切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等过度方式,但鉴于最初疫情已经呈现全国迅速蔓延的严峻形势,得到了内部人员的响应,确实起到了社区防控的作用,普遍被公共舆论称为“硬核”举措而广受赞誉。
但这种方式不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因为它会牺牲掉社会交流、物资流动等大量社会成本。短时间还可以,长时间肯定不行。幸好从这几日全国新增确诊人数逐日下降趋势来看,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虽然疫情防控仍处于十分关键的严峻节点。
2月6日,中央根据疫情总体发展情况,作出了“湖北以外地区继续做好防控 有序恢复生产”的决策部署,各地陆续出台了后疫情防控阶段涉企业复工复产方面的工作指南和指导举措,我想这绝不是说疫情防控形势已经开始乐观,而是在说严防疫情的同时,有序恢复企业生产运营,是避免长时间经济停摆、社会停摆造成国家、社会、经济更大损失的最合适路径。
从不允许企业提前复工,到可以在申报备案的情况下复工,加上政策状态的转换时间较短、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不一、企业具体情况不同等客观原因限制,势必存在一些政策落实、各地执行上的交叉区和分歧点,容易造成部分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基层村社与返工人员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认知不一致产生的矛盾,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弥合,势必导致基层冲突,不利于凝聚人心、团结战“疫”。
这个时候,就到了考验我们的广大基层干部有没有群众工作的本领、群众工作的本领强不强的时候。
我们说,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也能坏事。比如,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因个别社区居民拒绝量体温、不戴口罩而产生的冲突,有的还发酵成了公共舆论事件。的确,当前疫情从严防控的大背景下,个别居民拒绝量体温、不戴口罩的行为应当受到惩戒和舆论谴责,但是不是也有我们一些基层干部在要求这些居民配合对话的语气和语态太过于强硬有关呢?至少我有这种感觉,特别是对那些年纪稍长一些的中老年群体,如果能在要求量体温、戴口罩的同时,多说一句类似“老爷爷、老伯伯,您看现在疫情比较严重,咱这不是也是为你好,配合下,花不了几秒钟,还能免费给您做一次体检”这类亲近语言,我想网上传的很多“我不戴”“我就是不戴”“你能把我怎么着”这类矛盾互怼都在线下化解和避免。
群众的工作本领,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大战役、大事件的实战关键时刻,更能表现出为人民服务的优秀本色。多一句拉家常、少一句“鄙视链”,我想咱一定能在团结人民群众中打赢这场人民战“疫”。
作者/墩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