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在告别随手转的同时,点击举报页面,共同形成辟谣氛围,配合部门线下打击跟进。
实在没想到,这种假的不能再假的扯淡谣言,竟然会有这么高的点击量,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有必要辟谣压制下。
对于不怎么接触网络、不怎么熟悉舆论生态的网民来讲,这类谣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特别是北仑本地的网民。
一是因为账号。取“我们的北仑”这样的账号名字,会让不少人误以为这是北仑人自己的账号,要么是北仑的机构,要么运营人是北仑本地居民,在“我很骄傲”“北仑老乡”“为家乡代言”等诱导性溢美语言影响下,产生账号亲切感和内容信任感,进而产生传播冲动和点赞冲动。以上述这条微信为例,就有不少北仑居民上当将其转发到业主群、单位群、老乡群、爱好群等北仑本地属性较强的网络社群,成为该谣言信息无形之中的随手转发群体。
二是因为内容。与捏造“新冠肺炎疫情信息”等恶劣谣言不同,这类谣言属于软性谣言,即全文均是对家乡的溢美之词、对身为北仑人的自豪之情,精准切中北仑居民的情感内心,在自豪、骄傲、认同等正面因素反复影响下,会不断产生出“随手转发”“宁可信其有”“点赞下应该没关系”等心理倾向,产生“分享朋友圈”“转发微信群”等互动冲动,在北仑朋友圈内形成传播链、热议链。
三是因为语气。留心观察可以发现,这类营销账号高频使用“又上榜了”“不转不是XX人”“你竟然还不知道?”“全国全省全世界第一”等夸张语言和反问语言,激起围观网民的好奇心和猎奇心,一步步引导公众点开链接、查看内容,进而增加文章点击量,来为账号实现流量变现。
分析认为,鉴于这类账号对取名的地域依赖性较强,一般来讲只在当地网络社群及朋友圈中传播,比如这个“我们的北仑”发布的众多“全国第一”的谣言消息,只限于北仑地域内传播,在区外传播力会呈现几何级下降,毕竟区外网民没有北仑居民对北仑那样的自豪感和家乡情结,因此这类谣言信息网上传播会高度一致地表现为“局部热传”“外部冷遇”的特点,给全网监管带来一定难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类账号会通过“地名+亲近词”的方式密集注册,今天有“我们的北仑”,明天一定会有“我们的鄞州”“我们的江北”等等,不排除背后是公司化运作可能,通过号召投票、关联炒作的方式进行反向牟利。
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在告别随手转的同时,点击举报页面,共同形成辟谣氛围,配合部门线下打击跟进。
我想说的是,这个账号已进入关注视野,相关投诉举报程序正在启动,净化网络空间,一定要净化掉这种软性谣言。
作者/墩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