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些年,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已经对网络意识形态、互联网舆论斗争有了新的认识,但我个人判断,一定还会有些人认为这是在给组织找麻烦,这是在给单位惹事情,甚至包括一些领导干部
今天,金华公安官博因为点名持续发表错误言论的海南大学文学院退休教师王小妮而引发了网上激烈讨论,一度占据了热门热搜。
我很清楚,即便大多数网民都站在金华公安这边,正面支持声音持续占据绝对比重,涉事编辑也一定会面临来自现实种种的工作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普及这个舆情,很可能会和前几天的新民周刊小编一样面临现实打压,这就是今晚我要特意写写这个舆情的原因。
微博,是个嘈杂的舆论场,很像菜市场,叽叽喳喳、喋喋不休。大多数领导干部不喜欢微博,一方面是因为在这里一不小心就会上热搜、变头条,成为热门话题、舆论焦点,不仅给单位和自身带来舆论聚焦和负面炒作,还有可能挖出一些潜在的负面新闻,发酵演变成网络舆情事件,变成一个“烫手山芋”。另一方面,许多领导干部因缺乏应对舆论危机的基本能力素养,对微博这种舆论争论的平台媒介存在极强的“害怕”心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接触就不接触”的明哲保身心态,即便是正常发表的正面观点,也会因为容易遭到错误言论围攻为被认为这是“应当避免的麻烦”。
结合此前阿勒泰公安、新民周刊等官微的遭遇情况,这是当前横亘在鼓励倡导党员领导干部敢于在网络一线“亮剑”发声、旗帜鲜明批驳错误观点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以金华公安这次风波为例,虽然这些年,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已经对网络意识形态、互联网舆论斗争有了新的认识,但我个人判断,一定还会有些人认为这是在给组织找麻烦,这是在给单位惹事情,甚至包括一些领导干部。
不过,这种情况也在预料之中,毕竟思想认识层面的事情不太可能做到全三观统一,全立场一致。讲真,从政务媒体的发声角度看,金华公安这篇微博也确有待商榷之处,首句“你所留在微博上的一切是删不掉的!@海南大学你们学过吗?落实到位了吗?”的个人情绪化表达倾向太过明显,不符合政务新媒体的官方定位,但就全条微博而言,这只是技术层面的小瑕疵,无碍整条微博的大主旨,这点要有共识,不能因为出现了一点个人情绪化,就全盘否定这条微博的正面意义。
相反,我能深刻感受到编辑心中的愤怒,这种愤怒我感同身受,这是一个正常国人在看到方方、梁艳萍、刘川鄂、王小妮等网上言论后的必然反应,这应该是我们正常的立场反射和情绪反射,不仅不能批评,还应该加以安慰和肯定。
如果不是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谁会在凌晨4点32分,还坚守在网络战场一线,与错误观点作争辩。
就仅此一点,我敢断定,这个公安编辑,靠得住!
对了,下次可将微博调整为
#金警夜话#【知敬畏 守底线 讲规矩 】对与党员干部和学院教授老师,相关上级部门早在2017年,就对网络行为提出了明确规定,彰显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更是依法依规管网、治网、用网的题中之意。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决遵照执行,争做规范网络行为的尖兵和模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既设定了必须达到的高线,更划出了不能逾越的底线、红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政治清醒和使命担当,坚决做到令行禁止,以规范有序的网络行为,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