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女孩个人而言,自我切割可以说是避险,是趋利避害。但此事件已经成为一起公共事件,女孩已经没有回避的权利,特别是在她本身已经受益于公众关注的情况下。
疫情期间因敲锣救母而被大众所关注的女孩,这两天再次遭到舆论瞩目。
原因是,5月11日方方转发了她的武汉敲锣记。然后,网友们迅速站队,延续了围绕方方日记及方方本人的网络争议。再然后,这位敲锣女孩称被裹挟,方方“拖我下水”。
鉴于方方目前引发的非议,这个女孩确实被拖下水了。但说到被拖下水的原因,除了方方转发了她的微博(约等于引发了大流量的关注)外,她个人对这件事的反应之无逻辑,不是要负更多的责任嘛?
局外人看这件事,其实很简单。疫情早期,武汉医疗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压力,排队就诊人数远超医院负荷。在这种情况下,自称“有体面的工作,但是为了给母亲求床位,我不要脸了,只希望母亲能活命”的敲锣女孩,无疑是需要关注,进而解决问题的。而在各方关注下,该女孩的诉求得以实现,母亲也健康出院。这个结果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当方方说了一句“永远要记住武汉人的奋斗,还有无数人的相互帮助。这些事都必须记录在案”,她却觉得自己被利用了。于是,一些网友觉得当初帮她帮错了,认为演绎了新时期农夫与蛇的故事。
敲锣女孩辩称,方方们断章取义,只拿上篇说事,而忽视下篇。且不说方方转发的配评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也不考虑微博的发布机制,这种辩护本身并没有意义。过去发生的事,不会因为辩护而消失。坦然承认当时求助的迫切(感恩网友),与对后期接受治疗并康复抒发自豪感(感恩医护、政府、国家),也并不矛盾。单方面指责对方切割,然后再自我切割,实质上都是一种切割,都远离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就女孩个人而言,自我切割可以说是避险,是趋利避害。但此事件已经成为一起公共事件,女孩已经没有回避的权利,特别是在她本身已经受益于公众关注的情况下。
我特意翻了敲锣那几天的方方日记,并未找到敲锣的记载。但方方在日记中确实有提到求医无门、求助无路的情况。诚如@吐槽鬼所说,方方和敲锣女孩“一个转发的关系都没有”,也没有“转发之恩”。但这并不能代表,敲锣女孩没有受到“转发之恩”。撇开立场,这才是网民愤怒乃至使敲锣女孩有被“拖下水”之感的原因。
围绕这个事件,知乎上有网友区分了四类人:一是当初支持敲锣女孩求救的,二是当初攻击敲锣女孩求救的;三是支持方方的;四是反对反方的。四类人如何重合,该网友并不得知,但确认一点,“转发支持敲锣女孩的不等于方粉,不过攻击诋毁敲锣人的,一定反对方方”。
毫无疑问,此次风波是方方话题的延续。实际上,方方日记的个人视角与反对和批评方的集体、国家视角之间存在着根本上的张力,疫情背景这种张力更容易走向极致,“在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面前,之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再高明的理论与辩护,都不堪一驳”(参阅《方方日记现象:事实被忽视的隔空论争》)。好在,我们挺过来了。
和方方以及反对方方的相比,敲锣女孩表现出的--当我需要关注时,特别期待方方们;当方方们对我不利时,毫不犹豫地割席——这种摇摆,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