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和教育的互动观察

admin2025年05月01日 08:42:58
阅读:
标签: 舆论 教育
分享:

本报告拟基于对近期教育舆情事件的观察和梳理,在一定程度上理清三者关系,并尝试为和谐健康的教学秩序提出参考和建议。


  教育话题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上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动员能力强,不仅网民关注度高,参与意愿也强烈。网民、学校与监管部门是教育舆情中最突出的三个主体。
 
  一
 
  主要舆情事件
 
  近期,网上多个教育舆情事件持续引发网民热议。我们大体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归纳如下:
 
  1.鹤岗钟美美事件
 
  2020年5月,来自东北鹤岗的一名初中学生在快手上以“乌拉旮旯·钟美美”为用户名发布的一些模仿老师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开始引发关注。5月29日,其大量模仿老师的视频在平台上下架,传闻称与当事人被约谈有关。6月3日,当地教育局承认学校与钟美美接触,并称希望多从正面引导,拍一些有正能量的作品。教育局的这一说法激发了新一波舆情,钟美美及其母亲、班主任等多方对此事作出回应,于8日在央视新闻否认了约谈这一网传消息。
 
  2.艺人仝卓自曝高考作弊事件
 
  5月22日,艺人仝卓自曝高考时将往届生改为应届生身份,引起舆论指责其高考舞弊。29日晚,仝卓在其官博发布手写道歉信,表示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6月12日,山西省教育厅通报称,仝卓2013年高考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仝卓毕业证书也被中央戏剧学院撤销;临汾市纪委监委发布了对15名舞弊官员的严肃处理通报,其中包括对部分抗组织调查的官员。
 
  3.常州小学生跳楼坠亡事件
 
  6月4日,江苏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发生一起小学五年级女生在学校跳楼事件引发舆论关注。网上信息显示,跳楼前涉事老师曾对女生作文进行修改,其中有“传播正能量”等评语。6月12日,当地联合调查组向社会通报称,“未发现当天课堂中存在辱骂、殴打学生情况”,“排除他杀”。女生家长不认可调查结果,并于当天发微博呼吁“知情同学和家长站出来”,引起网上大量关注和转发。15日,金坛市委宣传部称作文系抄袭,本子上的修改符号系学生所画。该回应再次引起舆论争议。
 
  4.山西中北大学学生坠亡事件
 
  6月6日,山西中北大学发生一起学生坠亡事件。7日,学校通报称,死者学生在当天补考中“有作弊行为被监考老师发现收其试卷,学生离开考场,不久就不幸发生坠楼事件”。8日,针对家属质疑,中北大学负责人表示,学校处理并未有任何不妥。11日,中北大学再次发出公告称,学校本着维护校规校纪和人道主义精神,事情已得到合理合规处理。当事学生遗体于10日上午火化。
 
  5.山东冠县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
 
  6月10日,有媒体报道山东冠县发生“农家女16年前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当晚,当地政府表示开展调查,省教育厅也表态“将切实保障每一名考生合法权益”。11日,顶替者陈某某(该县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已被停职。13日,联合调查组确认顶替事实,陈某某被解除聘用合同。此前,山东理工大学已发布了注销冒名者学历的公示。15日,央视新闻等持续跟进该事件,顶替者陈某某舅舅张峰曾任乡党委书记、审计局长,父亲从商业局离职后下海经商,而被顶替者家庭为精准扶贫对象,年收入仅8000元。相关消息再一次引起舆论热议。
 
  6.西南交通大学陈玉钰保研事件
 
  6月10日,有网友爆料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2016级陈玉钰修改成绩,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在6月11日成立调查组,6月12日发布通告取消陈玉钰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西南交通大学表示,对损害推免工作公平公正的行为,学校始终坚持零容忍,绝不姑息。据悉,陈某某父母确为学校老师,目前学校已启动事件追责程序。
 
  此外,知名教育博主@黄斌于6月8日在微博上发表题为《必须毫无保留地支持教育部的减负政策》文章,讨论教育分流问题,也引起网民关注和热议。
 
  二
 
  舆论主要关注点
 
  纵观近期这几起舆论热议的教育舆情事件,舆论的关注点主要围绕教育公平、教师素质、学生心理以及教育目标等展开。
 
  1.教育公平与教育腐败
 
  教育公平是最具网络动员力的话题。在近期发生的教育舆情事件中,多个事件都触及到这一舆论敏感点。凭继父操作高考复读生变应届生的仝卓和靠父母关系凭补考成绩被保研的陈玉钰被广为人知后,有网民直言,“仝卓和陈玉钰的事件告诉人们,你的努力不一定成功,而你的老爸老妈有权利,有能力的话,你肯定能够成功。”而山东冠县贫困农家女与被顶替者家庭官商身份的对比,再一次刺激了网民的教育公平观念。而网民对教育公平期待有多高,对教育腐败的厌恶就有多深。仝卓自曝问题,进而引发问责风暴,实质是教育公平话题的延续。
 
  2.学生心理及家庭教育
 
  三日内连续发生两起学生跳楼事件,而类似新闻近年来越来越多,这也引起了网民对目前学生心理和家庭教育的重视。有网民认为,学生跳楼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还是“现在部分学生心理过于脆弱”,经受不住正常的批评所致。因此,当务之急还是提高学生或孩子的心理抗压与承受能力,问责对象指向家庭。比如,在山西中北大学学生坠亡中,就有网民注意到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猜测其家庭教育缺位。
 
  3.教师素质及学校责任
 
  与山西中北大学学生坠亡事件不同,常州小学生跳楼坠亡事件争议较大,舆论问责对象主要指向教师和学校。涉事老师对作文批改的水准、涉事老师自办补习班传言持续发酵,主管部门对舆论质疑点缺乏针对性回应等也被解读为袒护学校和老师。而在山西中北大学学生坠亡事件中,也有观点指出,校方有责任注意到学生异常行为,在具体处置时,把补考作弊的消息在微信群公布值得商榷。
 
  4.教育目标与正能量导向
 
  近期多个教育舆情事件涉及正能量问题,何为正能量成为舆论争议点,教育目标也随之被纳入公众讨论视野。“模仿老师到位且能逗大家高兴就不是正能量了吗?教师的日常怎么成了负能量?所谓的正能量作品到底是什么?”“无论缪可馨事件(常州小学生跳楼坠亡事件)最后被给出怎样的解释,我们都该重新审视‘正能量教育’。”围绕教育目标,网民再一次呼吁独立思考,“应该教育孩子敢说真话、会说真话、说好真话,而不应该让学生为了迎合他人、社会偏好、观念”。
 
  三
 
  舆论和教育的互动观察
 
  当前,舆论成为网民和普通公众参与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实践。
 
  1.如何看待教育舆情
 
  近年来,教育舆情多发频发,舆论关注度高,网民参与度强烈。究其原因,与教育作为民生之基的地位有关,“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其次,互联网普及加上公众对教育的重视,加快教育话题曝光,相关话题普遍具有传播快、燃点低、代入感强等特点。第三,涉及未成年人或者尚未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这一群体具有特殊性。第四,社会转型期间,教育观念的更新、分化与碰撞等,客观上加剧了教育类话题的争议性。此外,市场经济导向下,也不排除部分人借助大众对教育话题的关心炒作相关事件。从舆论关注范围看,校园安全、教育公平、师德师风、教育政策等是大众最为关心、也是最易引发负面舆情的话题。近期舆论热议的事件,网民关注度基本上涵盖了这些。
 
  2.教育舆情的关注人群分布
 
  教育舆情主要来源于媒体报道、网络爆料、宣传不慎等,作为社会高度关注下的产物,在各界始终保持高位热度,两会代表委员、教育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庞大的家长群体以及部分学生群体,都会参与教育话题的讨论。
 
  从近期的教育舆情来看,不同的话题,关注人群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触及教育公平的,往往容易引发全民性更关注,从政府到民间,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涉及家校纠纷的,家长群体反应就比较活跃。具体到学校和教育问题,一些专家和评论员也会介入。艺人仝卓自曝高考作弊事件中,粉丝群体也是关注主体之一。山西中北大学学生坠亡事件则吸引了部分大学生群体的讨论。从社会层面看,中产阶层对教育的焦虑感最强,发声欲望也最强烈。
 
  3.舆情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当前舆论背景下,教育实践已经不可能独立于舆论而按照自身固有的路径实施。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大体上可以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种基本情况。
 
  一方面,舆论具有挑错功能,对教育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发挥监督作用,促进纠错和完善。比如,艺人仝卓自曝高考作弊事件、山东冠县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陈玉钰保研事件等,相关错误都在舆论介入的情况下得到了纠正。常州小学生跳楼坠亡事件中,舆论对涉事老师修改作文以及自办补习班等事项的批评和质疑,也将推动教师群体警醒,更加注重自身素质和德行。
 
  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话题讨论的低门槛,信息发布者素质参差不一,网民代入感过重等,传播中容易出现观点片面、情绪偏激、碎片化衍生信息过多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权威信息的扩散,甚至导致舆论失焦。山东冠县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被部分人解读为当地官僚思想所致,“上升至地域攻击”,常州小学生跳楼坠亡事件中,部分网民将矛头直指整个教师群体甚至教育系统,此前的“广州某小学老师体罚学生至吐血”事件则被证实为煽动大众同情心之举,无疑都无助于改善教育舆情生态,甚至可能加剧家庭与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矛盾,不利于教育实践的顺利展开。山西中北大学学生坠亡事件后,网上也有消息称,“中北大学不允许以后有挂课,挂课出了事,老师负责”。
 
  4.教育机构和主管部门应如何作为
 
  教育舆情考验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舆情应对与处理能力。从近期热点事件中,我们看到,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涉事学校在舆情处置上还有改进的空间。比如,在艺人仝卓自曝高考作弊事件中,有领导干部对抗组织调查,一方面是无视组织纪律,另一方面也是对舆论监督缺乏起码的认知。常州小学生跳楼坠亡事件中,官方通报回避网民质疑焦点,并诱发次生舆情。相反,山西中北大学校长因为“力挺了老师”这一有态度的回应,获得了舆论的赞誉。
 
  面对教育舆情事件,教育机构和主管部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及时澄清事实,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大程度消除误读,增进共识。二是既不要做鸵鸟,也不要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而要有所坚持和主张,依法依纪而不是唯舆论处置问题。三是提高媒介素养和舆论敏感度。
 
  四
 
  小结
 
  当前,教育寄托了网民和公众太多的期待,教育公平也成为社会各界普遍最为敏感的神经。除了教育自身的问题外,教育舆情还夹杂着大众对阶层固化的焦虑以及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期盼。这一现实状况,无疑加剧了相关舆情话题的处置难度。
 
  从舆论反应看,当前部分教师的素质与网民的期待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常州小学生跳楼坠亡事件)。相关舆情事件中触及的问题,无论是否引发舆论关注热潮,都值得教育主管部门重视。
 
  家校矛盾依然是教育舆情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样涉及家校矛盾,常州小学生跳楼坠亡事件和山西中北大学学生坠亡事件舆论反应却大不一样。这启示有关部门,在处置类似事件时应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努力通过澄清事件本身来明确双方边界,并以此赢得舆论理解和支持。
 
  学生抗压问题值得关注。未成年人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待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舆论共同努力。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