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感觉水灾报道媒体集体失声?

admin2025年05月01日 08:37:55
阅读:
标签: 水灾 报道 媒体
分享:

县级融媒体的处境真的是尴尬!特别是上宣考核,不光是凭新闻做的好坏!受众也不买账,新闻天天是领导调研,开会。作为县里的主流媒体,还得天天当喜鹊。


 
  6月以来,南方多地极端天气频发,近30个省份受到洪涝灾害影响。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1天发布暴雨预警,持续时间为近年来少见。因此,防汛救灾报道也成为媒体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尽管这样,仍有不少网友觉得媒体缺位,甚至有人指责“1122万同胞受灾,媒体为何集体失声?”
 
  媒体真的失声了吗?
 
  检视6月2日中央气象台首次发出暴雨预警以来各省区市主流媒体报道情况,涉灾省份主流媒体的报道相对说来还是及时、充分的。
 
  6月26日晚至6月27日凌晨,凉山州冕宁县北部地区突降暴雨至特大暴雨。利用清博舆情系统以“冕宁暴雨、冕宁洪水、冕宁特大暴雨、‘冕宁,救灾’‘冕宁,安置村民’”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在6月25日至7月2日14时30分,就检索到封面新闻以上述关键字为标题发表新闻报道492篇,川报观察204篇,四川日报113篇,华西都市报19篇。而全网关于四川冕宁“6·26”特大暴雨灾害的新闻报道有4万余条。
来源于清博舆情系统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6月29日,中央各大报和各省(区、市)党报的头条是同一条消息:《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洪涝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所报道的内容就是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提出的要求。
 
  可以说,各级主流媒体在报道上是充分的、到位的。
 
  既然主流媒体都报道了,为何大家却“看不见”?
 
  我们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收发不对称”现象。
 
  什么是“收发不对称”?以这次水灾为例,相比公众,媒体掌握的抗洪救灾信息显然是比较充分的。但是,一旦进入报道,信息发生了分流。
 
  6月29日,全国44家大报(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纸及各省区市、兵团报)突出报道了中央的抗洪救灾要求与部署,足见重大主题报道依然是我们的拳头产品;而更加贴近水灾现场的报道,则由县级融媒体中心担起重任。
 
  在建设、完善中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各自分工清晰。问题在于,在现有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结构中,如何发挥好新媒体的联动功能,仍然在探索中,以至于让公众误认为“媒体不报道水灾”,或多或少也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又一战略布局。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对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作了阐述。可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推进加快了新型传播体系的形成。在这个体系中,各级各类媒体有相对分工。
 
  如上所述,此次水灾大多发生在乡村,日常报道任务多由县级融媒体中心完成;省以上主流媒体则重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重点灾区。相对分工的好处,是充分利用传播资源,对抗洪救灾的实际工作有切实的支持。但缺点是由于县级融媒体中心信息传播受限,来自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一线报道仍难在很大范围传播。
 
  以重庆綦江区融媒体中心为例,6月22日,重庆綦江区发生1940年以来最大的暴雨洪灾,洪灾发生后,綦江区融媒体中心通过“报网台微端屏”全媒体持续发布暴雨洪灾预警提示信息和救援进展。同时,采用直播、航拍、视频报道、文字新闻、图片报道、深度聚焦、新闻评述等方式,对暴雨洪灾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但就传播效果而言,其他省份的公众几乎看不见。这种“收发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救援力度。7月3日,《中国慈善家》杂志报道称:因社会关注度不高,救援“前所未有”地艰难。
 
  这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在个人直播能传遍世界的时代,为什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报道居然出不了县?
 
  这或许说明在新型传播体系中,我们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提升传播力差距还很大,全媒体理念尚未成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实际工作中还在受传统的传播方式左右。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
 
  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抗洪救灾像疫情防控一样,需要聚集广泛力量。社会高度关注抗洪救灾,不仅是为了了解相关信息,还有为抗洪救灾出力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新型传播体系如何既符合传播规律又满足社会对大型突发事件的关切,作深入探讨。
 
  显然,目前的传播体系结构及其运行,有传播资源配置合理、传播力大幅提升的一面,也有综合性不足、难以满足重大突发事件报道需求的一面。如何加强各级媒体的联动,扬长避短,事关建设全媒体新闻平台这一“紧迫课题”的解析,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作者/顾勇华 刘娟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