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面对面的交易模式,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生态,这次,浙江又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敢为人先。
没有人会怀疑浙江的创新能力,从中国电子商务发源地,到现在名副其实的互联网金融中心,浙江在互联网科技试新的道路上迈开坚实的两步。
今年两会“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响应中央号召,浙江第三次出牌,宣布让十万企业的“大脑”率先上云,换而言之,要让十万企业加上人工智能的大脑。
过去,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面对面的交易模式,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生态,这次,浙江又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敢为人先。
或许你会好奇,为什么总是浙江?
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事实上,这也不是浙江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2016年,彼时的杭州已完成物联网和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与此同时,杭州的交通状况却每况愈下。一次会议上,在阿里巴巴的王坚博士提出用人工智能来治堵。此后,杭州市政府联合阿里云、富士康共同发布“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敢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全局实
时分析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在杭州萧山的试验数据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在高德地图发布的2016年分析报告中,杭州拥堵指数排名从2015年的全国第4位,下降到第8位。
人工智能治堵效果明显。
相比之下,现在,许多城市的早晚高峰时段,依然根据交警的经验来判断,来延缓车辆驶入拥堵路段。不过,人的经验往往并不可靠,经常是高架上的车辆开始拥堵甚至处于饱和状态,交警才到场控制。
今后,拥有人工智能大脑的杭州市可能是这样一番景象:摄像头信息、公交系统信息、打车软件信息等数据将被汇集到同一个终端,由阿里云ET通过快速分析,制定出合理方案。在杭州,你看到的每个路口的红绿灯都被实时设置不同时长,有拥堵危险的路段被实施短暂
禁行,整座城市的交通被实时合理地计算安排。而这一切都是由机器来完成。
不止于此,今后去杭州旅游,通过大数据,“城市大脑”将会按照你的消费习惯和个人喜好,为你智能生成专属旅游线路,提醒你错峰参观人流量大的景点。
手握一张王牌
事实上,浙江敢于挑战人工智能的难题,在于有阿里云这张“王牌”。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国内云计算市场,阿里云打头,在国内,几乎已经没有对手,中国超过35%的网站由阿里云提供安全护航,其市场份额是第二名的10倍。
据悉,云计算不仅是公共服务,而且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可以加速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落地。2016年年底,阿里云顺势发布ET医疗大脑、ET工业大脑。
有了阿里云的保驾护航,浙江企业在上云这件事上,兴头十足。
位于杭州的全国最大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上云后将生产端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度运算和分析,形成了资源最优利用的方案组合,提升了3%-5%的良品率。
在浙江,中策的探索并不是个例,在另一家知名汽车生产制造商吉利汽车,阿里云工程师出没于实验室、数据中心、车间,与吉利工程师并肩推进IT系统建设、互联网营销服务、智能制造、汽车模拟仿真等领域的研究合作。率先实现了国内首个汽车主机厂营销系统上云,并且成功支撑了吉利官方商城的秒杀活动,成交额达2.6亿元。
最有意思的表现就是,ET代表阿里云人工智能技术,其前身是小Ai,2016年成功预测第四季《我是歌手》总冠军,一时成为焦点。
在不久前的云栖学堂上,农夫山泉、中能汽轮、钱江电气、九阳、姚生记、贝因美、杭州钢铁、王星记扇厂、亚视传媒等浙江企业集中探讨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下的企业智能转型,这次活动正式有杭州经信委和阿里云联合主办。
可以说,浙江经济的底层基因不再仅仅是30多年以来大家印象中的敢闯敢拼的民营精神,从电商先行和互联网金融破冰开始,整个浙江一以贯之的是开放包容的互联网思维。底层基因的变化带来的是整个浙江更为大胆的尝试——把城市和企业搬上云端。
回过头来看,人工智能的威力不可小嘘,正如阿里云总裁所说,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发挥‘中国智造1%’的威力,单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如果能提升1%的良品率,就意味着一年内可以增加上万亿的利润。有电商和互联网金融探索成功的光环加持,浙江能否在人工智能的创新上闯出一片天地,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