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陆良县金女士在发现女儿被男子钱某强制猥亵后,持棒将钱某打成轻伤二级,当地法院依法认定金女士故意伤害,考虑到情节较轻微且男子犯罪有错在先,故对金女士免予刑事处罚。
舆情概述
近日,媒体从裁判文书网上挖掘出的这起案件引发舆论议论。不少网民认为判决结果合理合法,实现了法与情的兼顾;但更多的网民出于对猥亵的愤慨认为金女士属正当防卫,充其量防卫过当,不应认定其故意伤害,并质疑法院纵容猥亵以及对未成年人保护不力。
争议助推网络舆情增长。擎盾数据监测显示,截至8月25日12时,相关网络舆情超过8600篇/条,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打伤猥亵女儿男子被免予刑事处罚#阅读量超1.7亿。微博平台信息占比超过了97%,是本次舆情传播的主要阵地。@北京海淀法院、@V_临潼检察、V_法治未央、V_平安成都、V_白银区检察院等多个地方政法账号陆续进行了转发。
舆论观察
舆论针对判决结果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业内声音多持肯定态度,对判决体现的法律精神给予积极评价,但社媒平台上网民对判决质疑声高、整体认同度低。网民的主要质疑点在于法院对金女士的行为定性。对新浪微博上网民观点进行随机抽样、梳理归纳后发现:
(一)约63%的网民支持正当防卫无需担责。如微博大V@杜子建称,“根本不该判故意伤害罪,而是正当防卫。”网民@连淮徐盐表示:“对方有犯罪行为,打伤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假若不是亲人也该算是见义勇为啊!何况她们是母女,根本不算犯罪何来故意伤害?”有网民出于对猥亵侵害的强烈愤慨,表示男子挨打属罪有应得,言论当中流露出暴力成分,如网民@李苦舟称:“支持女童的妈妈当场殴打猥亵自己女儿的男子,宁可一次打怕,也不要留着以后拖泥带水。没有当场打死这种人渣真是菩萨心肠。”
(二)约28%的网民认为属防卫过度。网民@芝芝不是吱吱哪 认为,这个案件中的妈妈可能在制止猥亵行为后,出于激愤没能及时收住打猥琐男的棒子,出现了防卫过度,可能是后面的行为才被判的伤害罪。
(三)只有不到10%的网民支持法院故意伤害的认定。网民@迎心迎爱认为,这个案件的判决毫无瑕疵,法官只能用法条来解释他所面临的的法律事实。看了一下网友评论,感觉普法任务任重而道远。
舆情评析
司法实践当中的定罪和量刑是两套不同的体系,定罪是根据法律规定,对某种行为进行分析,并做出法律评价;而量刑则是在认定犯罪的基础上,结合其行为动机、恶劣程度和社会影响等条件确定一个刑罚标准。对于本案中金女士的行为,法律界人士大多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主观上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客观上也实施了伤害的行为,法院认定为故意伤害就没有问题,同时法院也根据其实施伤害的原因、情节的轻重程度给予了免于刑罚的量刑结果,综合来说合法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然而,业界人士积极正面评价的法院判决为何在广大普通公众看来却成了有失公正的“阴间判决”?审判机关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舆论效果的统一需警惕哪些问题?
(一)防止媒体自媒体偏向性导致舆论失焦
媒体自媒体的报道方式、关注议题对大众舆论往往具有引导性。该案引发大量网民形成正当防卫的认知,很大程度源于媒体自媒体的偏向性和严谨性缺失。一方面,判定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一个关键是女子打人行为究竟发生在不法侵害仍在进行还是已经停止之后。而媒体自媒体对该关键性细节未经调查核实、未能交代清楚,这种严谨性的缺失所形成的片面语境使公众容易作出先入为主的站队。另一方面,媒体自媒体大多只提到打人女子被判故意伤害,而对猥亵者另案处理的事实一笔带过甚至一字不提,这种偏向性的报道手法也加剧了网民认识偏差,由此产生“好人心寒”“纵容作恶”的负面情绪,引发舆论失焦。
(二)提高裁判文书质量 细节需经得起推敲
优秀的裁判文书,通常叙事完整、逻辑自洽、说理充分。而该案的裁判文书对于女子打人的时间节点这一关键性细节并没有具体写明,这也可视为媒体自媒体报道偏差的一个客观诱因。依据法院的判决结果,女子棒打猥亵者的事实应当是发生在猥亵侵害已经终止之后,可视为出于激愤而产生的报复性伤害,此时的殴打行为已经失去了正当防卫的条件。对于如此重要的细节,裁判文书避而不谈,无论是疏忽所致或是有意而为之,都成为了诱发舆情的风险点。这再次表明,在司法公开的大背景下,裁判文书不仅要能说服当事人双方,还要充分考虑外界舆论的观感,努力实现法律效应和社会舆论效应的统一。
(三)结合公众朴素情感巧作判后释法
近期因强奸性侵、猥亵引起的舆情事件多发,类案关联之下,社会上已形成严惩作恶、保护女性权益的强烈呼声。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下,网民出于朴素感情,对类似不法犯罪动辄“割以永治”“死刑起步”的网络审判十分普遍。在该案中,舆论场上声援和同情打人女子的声音占据主流,这种声音源自于公众朴素的正义情感;但其中宣扬私力报复、美化暴力的言论又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这种朴素情感与法律认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法院可以通过与媒体沟通、借助业界专家或网络大V的力量进行及时的判后释法,实现稀释和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