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某赟在境内外互联网上发布散播编造的虚假信息,三人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罪。
事件回顾
2020年6月10日,周筱赟作为辩护律师办理的一起“套路贷”案件在盘锦市大洼区人民法院开庭,并视频直播。大洼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孙旺在庭审现场发表“收受贿赂不办事说明了相关的司法工作人员保证了他们的道德底线”等言论。6月27日,相关视频片段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引发法界热议。6月29日,盘锦市人民检察院就此事作出回应,表示检察官在庭审中所发表的上述意见明显不当,责成大洼区人民检察院对此事件进行严肃处理。
2021年8月1日,周筱赟家属收到警方通知称,该局已对涉嫌寻衅滋事罪的周筱赟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8月5日,盘锦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近日,盘锦公安机关在办理滕某荣涉恶犯罪集团案件中,发现滕某荣之子滕某寒与律师聂某、周某赟共同策划,由聂某提供素材、滕某寒提供报酬给周某赟,由周某赟在境内外互联网上发布散播编造的虚假信息,三人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罪。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据监测发现,2021年8月1日至8月16日,盘锦检察官不当言论事件相关信息共1298条,其中微博平台的热度最高,相关信息达756条。目前,盘锦检察官不当言论、周筱赟被抓相关舆情已自然回落,但考虑到相关事件本身仍未平稳落地,舆情长尾效应明显,后续翻热可能性极高。
舆论观点
检察官不当言论事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及法律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影响力极大,给检察机关形象造成了负面社会影响,本已自然平息,如今因周筱赟律师被指定居所监视,再次被翻炒出来,引发联想和猜测。
在主流媒体中,上游新闻、澎湃新闻主要就周筱赟律师被辽宁盘锦警方指定监视居住、被指控涉寻衅滋事等相关情况做描述性报道,并未作出明显的价值判断。
而法界群体中,不少律师声援周筱赟,认为其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指定监视居住,系由于一年前曝光了盘锦检察官在法庭上的不当言论。正值当时“套路贷”案件再次开庭之际,继而怀疑警方此举意在阻止周筱赟等律师继续参与此案。亦有部分观点指出,盘锦公安在办理周筱赟律师案过程中,涉嫌违反相关管辖规定。实施抓捕的盘锦警方,恰是律师履职相关案件的侦查机关,而这种情况下相关警方依法应该回避。
据公开信息显示,周筱赟曾任南方周末记者、南方都市报评论部首席编辑,后转型为专职律师,专注于经济犯罪辩护。一些网民联系其南方系媒体的背景,认为他确实在“境内外互联网”上发布虚假信息,试图通过舆论影响司法过程。甚至有网民推论:“律师更应守住法律底线,而不是把法律当做圈钱的砝码。”另有不少网民表达对警方做法的质疑,指出“什么事情不方便透露”、 “寻衅滋事罪”的认定依据不足,强调“让律师会见,已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建议完善、严格跨省抓捕相关程序,确保程序正义。
舆情评析
(一)事件再次为庭审直播舆情风险敲响警钟
自新一轮司法改革全面启动以来,庭审直播逐步为各级法院所采用。庭审直播在推进司法公正、司法阳光的同时,相关舆情风险也随之而来。具体来看,这些舆情风险可能包括庭审中的言论风险、程序风险等。
回看此次舆情,大洼区检察官的多条“不当”言论被上传至网络引发舆论哗然。一方面,这些言论从逻辑上看,存在明显的“强词夺理”“诡辩”的嫌疑。另一方面,言论所涉及的话题包括了“司法人员受贿”“程序合法性”等敏感且极具争议性的话题。此类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外界质疑“司法不公”的重灾区。再加上庭审直播的放大效应加持,相关言论引发重大舆情可以说并非意外。
这也提醒各级法院和检察院,要从强化司法人员专业性和夯实司法过程细节两方面着手,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可能的舆情风险。具体来看,需要加强司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媒介素养,提高其对庭审直播等新业务形态的接受度和适应度,以便更好地驾驭、协调和应变现场情况;夯实办案和审判细节,重视程序合法性问题。在办理重大案件,特别是易引发舆情的敏感案件时,司法机关务必要依法依规对各项事宜进行处置,夯实每一环节的办案细节,谨言慎行表达清晰,恪守法律和公义的底线,避免因程序或言论引发舆情危机。
(二)舆情首次回应及时得当,后续跟进有待完善
在大洼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不当言论舆情出现后,上级部门盘锦市人民检察院在第二天即做出公开回应,提出处理意见并就相关不当言论做了较为详实调查和说明,态度及通报内容有效缓解舆论情绪,收到良好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舆情中,盘锦市两级检察院处置回应“善始”而未能“善终”。盘锦市检察院在情况说明中表示,责成大洼区检察院对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将对办案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但在此次回应之后,在公开资料中未能找到后续的处理措施及调查结果,导致该舆情处置事实上的“烂尾”。这样的高举轻放意味着相关部门对该舆情采取了“扬汤止沸”加“自然冷却”而非“釜底抽薪”的策略。这样留有后患的舆情处置从短时间看无疑是可取的且极具性价比,但从长时间来看这样的处置可能会在沉默舆论环境中损害司法公信力,并可能在某一时机“死灰复燃”。
(三)警方抓捕律师让检察官不当言论事件再受关注,做好两者区分工作避免混为一谈
时隔一年之后,辽宁盘锦警方跨省抓捕滕德荣“套路贷”一案辩护律师周筱赟、聂敏引发律界哗然。相关方翻炒“检察官不当言论”事件,期望借此引发舆论关注对盘锦警方施压。针对这样的舆论炒作策略,建议相关单位做好两起事件的区分工作,将定罪证据做实做细,避免舆论将两者混为一谈,从而降低舆情热度和后期舆情处置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