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篇爆文如同“心理量表”,量出了中国网民一个隐秘心理

admin2024年03月29日 21:02:17
阅读:
标签: 文章 网民 网络
分享:

诸如美好、焦虑、恐惧等心理,才足以让网民主动分享、转发,达到10万+这个大面积传播的入门量级。


  日前,两篇网络文章传遍全网,引发了网民强烈关注,并出现了各种后续文章。文章分别是《男子从殡仪馆给报社打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以及讲述流调下的底层艰辛生活的《北京流调中最辛苦的人》。从阅读情况看,每篇文章将冲上数百万的阅读量。
 
  任何一篇文章达到10万+以上,它往往拥有一个传播密码,就是需要击中十亿网民中的某个群体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一块,诸如美好、焦虑、恐惧等心理,才足以让网民主动分享、转发,达到10万+这个大面积传播的入门量级。
 
  但当一些文章达到数百万,击破圈层并在各个平台攻城略地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换个视角来看待它们,将其视为社会的情绪和心理量表,从中可以窥见当下社会大众真实而隐秘的心理。这种大众心理,在今天的社交时代,常常深埋于社交软件的私密性的技术硬壳之下,深藏于被压制的社会舆论的“沉默的螺旋”之下,深埋于表达是否政治正确的忌惮之中。(情绪量表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定量测量手段,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问答后获得的分数,情绪分析师能够就此对于一个人的情绪状态给出一个基本的估值和评价。)我们从爆文的传播中,找到了一个测量网民整体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的一个密码。
 
  就以上述两篇文章来说,它究竟击中了网民内心的哪个痛点,让他们纷纷转发,主动分享?我们通过两篇文章看到了网民心理的两个“回归”:
 
  1 网民从宏大的家国叙事,开始回归到对于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注
 
  多年之后,当我们回顾这个疫情大流行的年代,会如何看待这段历史?
 
  或许只会看到病毒、大国博弈、制度角力、英雄史诗,而个体湮没于历史的尘埃里。但是生活于当代史中的无数个体,经历的却是如此丰富的生活,目睹了社会人性的复杂,和血肉之躯的挣扎,也看到流调中的底层百姓疲惫单调地奔波,支撑他们活着的只是人间的温暖念头。正如上文提到的那个威海人,人生一场,再苦再累,不过是为了找到儿子。但是毫无意外,他们终将会被历史遗忘。
 
  网络时代的来临,本来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就是平民获得了话语权,能够在历史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但是近年来,我们遭遇的是百年一遇的时代大潮,个体更是渺不可见了。
 
  从线下看,个体的蒸蒸日上,不过是搭上了国运的高速列车,再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关系凸显,个体的存在感弱化;疫情之下,政府主导的整体防控除了需要个体配合,还需要个体让渡部分隐私,如出行轨迹、健康数据。个体的流调暴露出的悲情故事,也因此成为疫情时代引爆大众情绪的一个导火索。
 
  从线上看,网络时代的数字英雄成为头部人物,网民整体成为凸显英雄的群体背景。网民的物质意义只存在于“指尖价值”,通过点击贡献流量,并为资本贡献大数据的“羊毛”。
 
  近年来,网络世界出现了“爱国流量”现象,这是在中美全球化博弈时代应运而生的一个社会现象。无数的网民心中澎湃着爱国的热情,但是无力表达,或者只能碎片化情绪表达。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血肉丰满,有灵有肉,具有人性的灵性和能动性,但是一旦汇入网络的流量之海,就成为一股储存于系统中的能量,经常性地被推动、被引爆、被引导、被操纵,成为网络中游走的电子流。极少数具有创造能力的人群因此获得了制造流量、操纵流量的机会。
 
  无数网民在网络的系统之中,被汇聚为流量,如同液压器系统中的液体,极具爆发力,但是“液体”被推向何方、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分子”们是茫然无知的,只是被挟裹着向前,产生了群体性的力量。即便“分子”的内部依然是炽热的、活跃的,却几乎影响不了大局。但是分子们感觉到了运动,体内充满了能量,一直在愤怒地表达,以为自己正在推动历史,正在改变世界,其实不过是沿着被安排的路径,成为被操纵的力量。给连通器系统施加压力的力量,才是具有垄断性、决定性的操纵者和造物者。这也是我们对于网络时代的个体的命运产生悲观的原因。
 
  爱国流量现象,让无数的网民近年来沉浸于爱国的激情之中,以及对于敌对势力、少数公知的愤怒想象之中,沉迷于国家和世界的宏大叙事之中。从特朗普上台对中国强硬的贴身紧逼的那刻起,甚至再往前奥巴马时代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开始,他们的心情就没有平复过,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观察的都是世界风云,思考的都是国计民生。但是本文开头的提到的最近传遍全网的两篇文章,数百万的阅读量,却意味着一种新变化,也量出了网民整体的另一种隐秘的心理。
 
  这两篇开年之初就大面积传播的爆文,可能开启疫情之下国民关注兴趣的转向,从此网民收回部分远到天际的目光,更为关注普通人和自己的命运。从这两篇文章能看出,聚焦的都是国民中生活最为不易的那群人,无论是杭州含辛茹苦培养躁郁症的翻译家儿子的故事,还是威海男子为了寻子而辗转京城深夜各大工地的遭际,无不触动人心,令人感怀。
 
  本来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博弈的时代,正是慷慨热血、奋发有为的时代,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人们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那些因为疫情防控而封城、密接隔离的故事,越来越成为朋友圈的日常,越来越迫近自己的生活圈。这不能不让每个网友更深层次地关注生活,低头关注自己的人生,再加上全球化的经济衰退,工作和就业压力增大,也不免更进一步影响人的雄心壮志。不少网友在壮怀激烈的时候,还在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发愁。即便是威海那位深夜辗转京城扛包的男子,谁敢说没有为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而高歌过呢?
 
  在关注高远的同时,更为关心自己,应该是一个社会最真实的状态。
 
  2 传统媒体深度调查的回归,有助于呈现更为立体真实的中国社会
 
  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人们在社交软件阅读的时候,一般并不关注信息的来源如何,至于是否是具有公信力的媒体,人们也会忘个精光。但是作为专业的关注者,我们发现,这两篇刷屏的深度调查文章,都是首发于传统的媒体,并在网络上获得了普遍的关注。
 
  《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发表于《杭州日报》;《对话流调中最辛苦的人:来北京找儿子,凌晨打零工补贴家用》发表于《中国新闻周刊》。
 
  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传统媒体的衰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专业媒体的深度调查报道,更是大幅度地减少。近年来,深度调查文章的接力棒,由传统媒体转到了一些具有社会情怀的自媒体的手上,但是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采访权、舆论监督的边界和尺度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游走于灰色地带,处于走钢丝的险象环生状态。其中更有一些从传统媒体出来的自媒体人,因为触犯了地方保护主义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深度调查的衰落,不仅仅是媒体竞争的问题,它还涉及到一个更为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端呈现出的中国社会是不是真实可信、是不是立体全面的问题。如果呈现的是片面的社会,那会引起非常大的错觉,和假新闻有何区别?
 
  媒体的天职和本能是追逐热点和头部人物,传统媒体不外乎此,但是传统媒体有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肩负着社会职责,从未将关怀的视角脱离过普通大众和弱势群体,可以说,传统媒体从来都是站在民生这一边的,因为媒体的职责就是民生的代言人。这就意味着,传统媒体上呈现的中国社会,既有高大上的高端访谈,也有中下阶层百姓的民生生活,整体看来,是立体全面的中国社会。
 
  但是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处于一个严重失衡的状态。新媒体的从业者常常并非专业的媒体人,仅仅是信息内容的创作者,虽然根据相关规定,他们不能进行时政新闻等相关新闻的报道,但是当他们创作的内容涉及到各色人等、各种事件,并对各种人和事进行评述的时候,就构成了广义的新闻报道。问题在于,新媒体的内容几乎都是为了流量而创作,为了生产流量而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导致新媒体几乎全部围绕网络的头部人物而量身定做,或者聚焦那些新奇特的噱头。因为传播技术更为新颖、传播范围更为广泛,而几乎将传统媒体驱逐出了这个领地,这种侧重头部人物、兼顾新奇特的内容,远远偏离了真实的社会,营造了一个虚幻的新媒体景观,那就是人们只能看到海面上的巨大的闪耀着光环的冰山奇观,而海底更大的那块,网络不能呈现,网民因此看不到,社会也因此变得片面和不真实。实际上,漂浮于人类社会半空中的网络社会,从来都是真实社会的一部分,是真实社会延伸的新空间,但是无数网民的大脑已经嵌入网络,注意力被网络攫取,对于半空以下的部分,不再抱有强烈的关注兴趣。这种新媒体片面的再现,又被社交媒体放大,增大了社会的风险。
 
  当我们每天看到数字英雄、财富英雄,看到网络新贵之间的竞争和趣闻,看到最新的数字成果和各种酷炫的网络产品,并张开双臂准备冲入元宇宙的时候,人们很难再看到曾被视为“历史的创造者”的人民群众,看不到普罗大众的奋斗,看不到吃着低保的人们,更看不到深夜里辗转于各个工地的打工人。而这些人,曾经都是传统媒体的报道的重要内容。在今天,那些奋斗的年轻人,进城的打工者,已经失去了露出真实面孔的权利,他们只享有身份标签的权利,如程序猿、外卖员、快递员……在网络之海,人民群众在快速地消失。
 
  但是上述两篇获得广泛影响的深度报道,来自于传统媒体,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一个真实可感的中国社会,并非网络之海呈现的那样。立体真实的中国,并没有被看见。新媒体时代的诸多自媒体,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实际上,他们也没有这样的责任来呈现真相。我们对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抱有更多的期待!

 
  作者/燕志华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省应急管理厅领导到湖南水电职院考察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

  • 让高质量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 从“狗猛酒酸”谈优化营商环境

  •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 网络舆情四种信号的演进路径及党媒引导措施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