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毕竟是业内扛把子,想不当出头鸟被打都不行。硅谷与特朗普本身就因为移民问题难以调和,如果在经济政策上再不配合,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作为高知名度的企业家,苹果公司的CEO库克却经常被投资界诟病“一毛不拔”。但实际上,库克也是企投家的一员,就最近苹果应对特朗普政府的事件里,就充分暴露了他的企投家本质。
特朗普花式“催搞”苹果公司
说起制造业,大家第一反应往往就是Made in China。不过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宏伟蓝图之一就是要让制造业回归美国,这也是他在竞选期间的王牌言论。
尤其点名苹果!他在竞选演讲中曾强硬表示:如果当选总统,他会强制要求苹果将硬件制造工作迁回美国。
如今特朗普当值已百日有余,线上推特喊话,线下约谈施压,O2O地催苹果进度,逼得库克不得不拿出一套方案来应对此事。
不久前在CNBC的采访中,库克表示苹果公司正在成立一个10亿美元的产业基金,主要投资美国境内的先进制造公司。
看上去这像是苹果公司在压力下的无奈之举,但纵观该方案,不难发现里面的深谋远虑,可谓一石三鸟!
Bird 1:示好当局,缓解压力
苹果毕竟是业内扛把子,想不当出头鸟被打都不行。硅谷与特朗普本身就因为移民问题难以调和,如果在经济政策上再不配合,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经营企业,与政府协调关系,适当妥协,也是企业家必备的技能。
因此苹果最终还是积极地拿出了这套方案,以缓解来自华盛顿的压力。
虽然与特朗普的本意,也就是苹果制造部门回本土制造的要求相距甚远,但苹果的表现无疑是一种示好。
Bird 2:为更符合苹果利益的本土制造铺路
该产业基金的第二点好处,则完全符合苹果自身的发展需要。所谓先进制造,就是在终端产品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下一代技术的制造业。
因此,苹果投资本土的,并非“汽车大炮”,而是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苹果公司一直是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除了核心技术,也免不了所有高科技产品企业的短板——终端产品还是离不开基础的硬件。
而硬件的生产就不可避免地依赖传统的制造工艺, 依赖类似富士康这样的“血汗工厂”。可是,如果能把资金用于投资先进制造,实际上等同于在本土做一次升级改造的尝试。
假如苹果的零部件都能由3D打印完成,就不必再拘泥于地域性的产业集群,这其实比粗暴地搬回来对苹果而言更有意义。
这个产业基金,就有可能帮助苹果做到这一点。
Bird 3:倒逼政府建立人才开发计划
考虑到美国先进制造业的现状:既不缺设备,技术也现成,但是人才缺口竟高达40%。没有人,再好的技术也出不来。
所以这项投资最终必然会遭逢人才缺口问题。如果说将制造业迁回美国本土带来就业岗位只是物理上缓解美国就业形势,那培训能够掌握先进技术的技术工人就是魔法加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因此,最终的理想效果是,是苹果用10亿美刀,表面投资先进制造业,实质上倒逼特朗普当局从简单粗暴的岗位平移回到人才开发上,而这些人才储备,也将最终为苹果所用。
企投家库克:只为苹果做不一样的烟火
库克把实业经营所面临的重点要素:政府危机、制造升级以及人才储备,通过建立产业基金的方式,轻松化解。
这就是企投家这一新物种的能力。这也不是库克第一次利用投资作为杠杆,来助力企业本身的发展。
自库克上任以来,苹果的收购就有明显的自我加持特征,跨界到过分的其实非常少,对库克来说,一切都是以苹果的名义。
无论是2014年花费30亿美元买下音乐设备品牌Beats,2016年花10亿元投资滴滴,2017年刚刚爆出的收购睡眠监测厂商Beddit等,这些投资最终还是为了服务于苹果本身经营和全球布局。
也就是说库克这个企投家,他的投资思路和他经营苹果一样,更关注在现有基础上做稳步迭代,所以正是这个“精明”的企投家,使得苹果公司到2017年一季度,账目上还躺着近2500亿美元。
这里值得借鉴的是,任何企投家都有专属自己的经营风格和投资风格,库克就是典型的保守派,他把苹果的每一个投资或者收购,都建立在现有基础上的优化和更新,而不是盲目做财大气粗的扩张。
尽管并不“阔”,但每个投资总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不过,这么想想,10亿对2500亿,有点心疼川普。
作者/巴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