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滴滴第一大股东Uber的创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宣布,因不久前母亲过世,需要时间调整,选择无限期休假,休假期间,其直接下属暂代他履行运营公司的日常职责。
据外媒报道,在加州弗雷斯诺县境内派恩弗拉特湖发生一起划船事故,Uber创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的母亲Bonnie Kalanick在这起事故中不幸遇难,父亲也因此受伤。
Kalanick在内部信中称因需要时间去哀悼母亲,并精心沉思恢复而选择休假。但也有分析指出高层动荡与近来uber发生的多起负面事件有关。
就在本周二,Uber高级副总裁兼业务领导、同时被称为Kalanick得力干将的Emil Michael和Kalanick的贴身顾问都相继离开Uber。Emil还曾卷入百万美元招人调查报道Uber负面消息的记者的私生活,并制造丑闻进而报复的事件中。后Emil曾公开为此道歉,却未获得公司惩罚。
近四个月来,Uber管理真空越发明显,已陆续有7位高管离职:首席运营官、首席商务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营销官、工程负责人等,通通缺位。
曾经的巨头Uber怎么了?
前员工爆料公司性丑闻
今年二月,因为前Uber女性工程师Susan Fowler公开发文,称在工作时受到性骚扰,被人歧视。并曝光Uber内部的等级划分、勾心斗角和性别歧视等恶劣氛围。
迫于舆论压力,Kalanick请来前美国司法部长Eric Holder展开对Uber公司工作文化的调查,一个月后,Uber汽车共享业务总裁Jeff Jones因性骚扰议题离职,也侧面坐实曝料女员工的指控。
而根据调查,律所出具的报告中建议对CEO Kalanick的责任进行评估,重新分配。同时表示寻找COO应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化解此问题。据悉,该报告建议已获董事会通过。有分析指出这件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Kalanick的离职。
遭谷歌起诉窃取机密
但对Uber的消极打击不止这一桩丑闻。今年二月底,谷歌旗下的无人驾驶汽车公司Waymo因其前高管离职前窃取了公司机密,成立自己的无人驾驶公司startup,并卖给了Uber,而将把Uber告上法庭,致Uber业内名声再受损。
内部秘密工具逃避监管调查
三月份又有媒体报道称Uber内部秘密工具Greyball已帮助Uber在政府调查人员面前逃避监管调查。而4月,加州政府表示,Uber迟迟不对酒驾司机采取行动,将面临超过100万美元的罚款。另外,关于Uber司机性骚扰乘客的投诉络绎不绝,Uber均未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处理方案。
监控竞争对手Lyft司机
甚至有外媒称Uber针对其在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Lyft运营了一个秘密项目Hell。该项目涉嫌违法获取他人信息和不公平竞争,能定位Lyft司机的地理位置,也能找出同时为Uber和Lyft工作的司机以区别对待。
剽悍CEO带给Uber的野心与阴影
作为公司CEO,Kalanick担负着Uber的形象,其个人性格和行为也同时影响着公司命脉。
曾有许多报道给Kalanick标定了一个“剽悍”定位,21岁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辍学创业,与同伴创办Scour.com,这是全世界第一个P2P文件下载资源(盗版)搜索引擎,两年后就被好莱坞29家公司起诉侵犯版权并索赔2500亿美元。
此后,Kalanick与团队把 Scour 的个人文件分享技术改造成了企业软件产品,二次创业,创办RedSwoosh公司,屡遇不顺,有报道称最缺资金的时候,参加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因为没钱,只能睡在一辆租来的汽车里,像流浪汉一样在附近赌场卫生间洗澡。
直到公司转手全球最大的CDN服务商Akamai,有了资金,Kalanick选择去全球旅行,也是在旅行中的一次经历让他决定颠覆出租车行业。
2010年Uber发布后,硅谷投资人曾称Uber是「硅谷最受道德挑战的公司。」Kalanick也总是被认为是趁自然灾害抬高物价的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受其投资的某企业创始人也表示Kalanick是一个极具攻击性的人。但这些都未引起他本人的强烈反对。
剽悍领导人带领下的公司的发展路径也充满强硬、野心,美国某公司创始人在寻求投资时,Kalanick曾反复表示其项目不够大。
而在Susan发文爆料Uber性丑闻事件后,《纽约时报》通过调查,分析了Uber文化,表示公司有高压企业文化,内部不择手段竞争、以结果为唯一导向,这让Uber获得了高增长高营收高估值,也埋下多根导火线。
Uber此前高速发展,融资总额已达到88.1亿美元、估值突破700亿美元,这样的数据给Uber带来一层保护色。但同时,屡陷困境、外界怀疑、负面缠身,Uber的隐疾在渐渐昭示于众。
Uber迟迟未能顺利IPO,包括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都不愿承售Uber股票,也表露出了外界对Uber盈利能力的不信任。
去年8月,Uber与滴滴合并,Uber在烧掉几十亿美元后仍未能盈利,失去了中国市场。自去年6月至今,Uber再未获得大额投资,今年4月的融资也未公布相关细节。
职业经理人并非最好选择
但Uber可能不得不选
Kalanick此次在内部信中透露自己离职后,工作将暂时交给手下团队过渡完成。但目前高管位置几乎全空的Uber也不排除会选择职业经理人来担当重任。这是一个解决方式,却不会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任用职业经理人挑起大旗却失败的或走得并不顺畅的,业界有不少前车之鉴。
雅虎22年换了7任CEO也没有玩转命运,刚刚雅虎完成了45亿美元出售交易,CEO梅耶尔带着1.56亿离职金走了。
苹果公司现任CEO Tim Cook也是职业经理人,他与前任CEO乔布斯“定位”完全不同,决定了苹果公司发展思路大相径庭,不少果粉仍对新品诟病不休。
中国的著名职业经理人,有"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曾先后担任微软中国总裁、盛大网络公司总裁、新华都集团总裁,但2010年牵扯进"学历门"事件。 2013年唐骏宣布卸任新华都总裁兼CEO。
CEO要完成的不仅是一个公司发展中的可操作流程,这点职业经理人也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但要成为一个优秀企业家,要打造一个优秀企业,创始人掌舵的公司凭借其对公司基因的了解,对公司发展路径的设想无疑会有更实际的帮助,人格化的公司也更易受到受众青睐。